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本文利用多光子显微镜从亚微米尺度下研究皮肤老化过程的纹理特征。通过多光子显微镜在体获得年轻皮肤及自然老化皮肤的表皮纹理及形态特征。对表皮纹理和形态的图片分别进行纹理网格分析及分形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分析法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及相关性。本文研究显示以皮肤纹理网格数和皮肤分形维数为特征参量可有效评价皮肤老化的纹理特征。  相似文献   
62.
MiRNA是真核生物体内约由22个核苷酸组成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可调节基因转录。它通过其5’非翻译区(UTR)与目标mRNA的3’端非翻译区相结合,从而抑制后者的转录后翻译和降解,进而调节一系列生物学过程,包括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疾病等。研究表明,miRNA在干细胞分化、肿瘤形成、血管发生、内耳形成等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调节生物学过程的核心因子。伤口愈合是一个与多种类型细胞、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相关的过程,它受机体多种因素紧密调控。伤口愈合过程一般被分为三个阶段:炎症反应期,肉芽生长期和组织重建期。已有大量证据证实miRNA在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miRNA在不同的愈合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本文就miRNA在皮肤形态、胎儿无痕愈合及成人伤口愈合各环节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3.
报道1例由小孢根霉变种导致的皮肤毛霉病.患者女,30岁.因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继发口腔颌面部小孢根霉变种感染,表现为发热、右侧颊黏膜水肿,皮损中央溃疡、焦痂,周边组织炎性水肿,以面颊部、颌下区为中心明显肿胀,逐渐累及右侧颈部及右下颌,进行性加重.坏死组织涂片镜检显示有粗大、无分隔直角菌丝,真菌学检查鉴定为小孢根霉,分子测序证实为小孢根霉变种.给予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静脉滴注和手术清创,坏死组织连续3次真菌培养均未培养出小孢根霉变种,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治疗2周后颔面部肿胀明显减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4周后额部及右眼睑肿胀已完全消退,伤口结痂愈合.随访2 a,右侧颌下可见长约2 cm手术疤痕,未见皮肤毛霉病复发.  相似文献   
64.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通过小鼠皮肤移植获得小鼠记忆T细胞的方法。方法以C57BL/6小鼠为受者、DBA/2小鼠为供者行皮肤移植;同时行C57BL/6小鼠行同种同系皮肤移植做对照。术后1-8周,每周取小鼠脾脏,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受体鼠脾单个核细胞悬液中记忆T细胞的比例(n=10)。结果(1)同种异系皮肤移植组:术后第4周的C57BL/6小鼠脾单个核细胞悬液中记忆T细胞的比例较术后1~3周显著增多(P〈0.01);术后5~8周的记忆T细胞比例较术后第4周显著增多(P〈0.01);术后1~3周小鼠记忆T细胞比例无差异(P〉0.05);术后5~8周小鼠记忆T细胞比例无差异(P〉0.05)。(2)同种同系皮肤移植组:术后8周,每周产生的记忆T细胞比例无差异(P〉0.05)。结论接受同种异系皮肤抗原刺激4~5周后,小鼠记忆T细胞发生稳态增殖,此模型可以稳定的获得小鼠记忆T细胞。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PTEN和β-cat在尖锐湿疣、Bowen's病和皮肤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蛋白PTEN和β-cat在正常皮肤、尖锐湿疣、Bowen's病、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皮肤、尖锐湿疣、Bowen's病、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PTEN蛋白的高表达率分别为100%,80.95%,46.67%,36.67%;β-cat蛋白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16.67%,30.16%,53.33%,70.00%,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Bowen's病及Scc中PTEN蛋白的高表达率表达下降(P〈0.05,P〈0.01);β-cat蛋白的异常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P〈0.01)。在Scc中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6,P〈0.05)。结论:蛋白PTEN、β-cat在Scc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
物质经皮转运的唯象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物质经皮渗透是一个非平衡态的热力学过程,驱使物质经皮转运的动力产生了物质经皮转运的通量,文章试图用唯象理论来阐述这种关系。假设扩散池系统恒温、无化学反应:溶液为非粘性流体,双组份、局域平衡。根据Gibbs方程,建立了扩散池系统的耗散函数,导出了其质量流与质量力、体积流与体积力:实验分对照组(被动扩散)和实验组(电脉冲扩散),分别做3次并以替硝唑为模式药物。实验结果表明:(1)扩散池系统中不但存在物质的经皮渗透,而且存在溶液的体积缺失现象;(2)根据实验数据,确定唯象系数具有时变性,并且推断当时间延迟时,质量力对质量流和体积力对体积流的影响减弱;(3)溶液对流在皮肤表面产生的速度梯度可能产生体积流。结论是扩散池药物经皮渗透系统是一个非线性时变系统。  相似文献   
67.
爪鲵皮肤的显微结构和呼吸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爪鲵皮肤和腺体的显微结构特点及腺体和毛细血管的分布特点。其表皮较薄 ,由 2~ 7层细胞构成 ,真皮厚度与腺体大小有关 ,致密层在腹部较厚而在其他部位稀少。爪鲵皮肤不仅具有粘液腺和颗粒腺 ,而且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类似脂肪细胞构成的腺体 ,该腺体只分布于体背部与体腹部的交界处。颗粒腺集中在躯体和尾的背部 ,粘液腺主要集中分布于腹部。毛细血管在皮肤中极其丰富 ,背部分布密度明显大于腹部。毛细血管分布于表皮下 ,并常向表皮突起 ,突起处表皮细胞层数减少 ,形成皮肤的血气呼吸屏障 ,以保证皮肤有效的呼吸作用的完成。  相似文献   
68.
中国林蛙皮肤抗菌肽抗菌的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林蛙皮肤中分离到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混合物——多肽FⅢ。抑菌实验表明,林蛙皮肤中小分子活性肽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都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并且此粗提物的抗菌活性远远高于传统食品防腐剂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69.
两栖类皮肤抗菌多肽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赖仞  粱建国  张云 《动物学研究》2004,25(5):465-468
抗菌多肽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用于抵御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在进化上是一类非常古老而有效的天然防御物质。两栖动物的后天获得性免疫系统与哺乳动物相比极为脆弱,它们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演化形成了一套非常有效的抵御微生物侵袭的防御系统,这套系统主要就是其裸露皮肤表面的抗菌多肽(又称初级免疫或者先天免疫系统)。本文结合本实验室近年的研究工作,对两栖类皮肤抗菌多肽的结构、功能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0.
皮肤组织神经髓鞘几种染色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皮肤组织神经髓鞘应用髓磷脂硷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简称MBP)免疫组织化学,劳克坚牢蓝(Luxol fast blue,简称LFB),砂罗铬花青(solochrome cyanine简称SC),KOH-HIO4-Schiff四种不同的染色方法进行染色比较,结果显示,MBP法具有特异性强,背景干净,对比清晰等特点。SC、Schiff法髓鞘着色效果亦较好,但背景中其他组织也着色,只要分化适当,LFB法髓鞘着色鲜明,且有一定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