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包囊游仆虫皮层和营养核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研究纤毛虫在不同生理条件下结构的分化及其调节机理,本文应用透射电镜术显示,营养期包囊游仆虫背、腹面皮层表膜下含3种方式排列组成的纵微管层以及深部微管;口区皮层内含高电子密度的杆状小体;口围带小腹基部含电子致密带和小腹托架,棘毛基体基部及基体下微管束形成围棘纤维篮;背纤毛基体下方也含微管结构;大核染色质附着在核膜上,核膜其他区域有规则排列的核孔。  相似文献   
12.
包囊游仆虫休眠包囊中,各类纤毛器的纤毛基体上方的大部分纤毛杆退化,或仅保留毛基体,有时部分额腹棘毛的毛基体也瓦解消失。残留纤毛的纤毛杆周围微管和中央微管仍具有“9 2”结构特征,也有少数纤毛杆出现2套“9 2”微管共处于一层纤毛膜内的现象。毛基体中周围三联体微管的中央形成微管形结构聚合体,基体附属结构仅存在基体间连接及纤毛器托架的残余物;非纤毛区皮层表膜下未见微管层。纤毛区皮层含纤毛器腔周围微管层(相当于表膜下微管层)、纤毛器深部及附近的微管束和分散的微管群。并且,纤毛区皮层囊泡内含有呈不同形态的纤毛杆结构;大核核孔明显变大,核孔数目减少,核孔内膜附着染色质。  相似文献   
13.
强噪声暴露后听觉脑干电反应及皮层电反应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魏保龄  汤浩 《生理学报》1994,46(6):553-560
为了观察噪声作用豚鼠后,在暂时性或移和永久性阈移期间,听觉末梢和听觉各级中枢电反庆的变化规律,我们进行了62d的测定。听神经电反应振幅减小29%(P<0.05),耳蜗核电反应振幅减小28%(P<0.05),上橄榄核电反应反而增加21%(P<0.05),中脑下丘的电反应振幅进而增大37%(P<0.05),听觉皮层电反应振幅却意外地增加131%(P<0.001)。这说明强噪声(125dB 150min  相似文献   
14.
在综述初级视区胼胝体功能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视网膜双侧投射带的中枢拓扑联系模型,它不但符合一系列生理学和形态学实验的结果,而且解释了胼胝体存在的必要性:它传送的信号补偿了由于存在视网膜双侧投射带而在每侧皮层上所造成的信息损失。  相似文献   
15.
以移动的正弦光栅作为刺激,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以冰冻法毁损皮层17、18、19区和外侧上雪氏回(LS)区后的猫外膝体的单细胞反应,测定了了579个细胞的方位调谐特性.另外还在视觉剥夺猫外膝体测定了344个细胞的方位调谐特性.与正常猫相似,去视皮层猫和视觉剥夺猫外膝体的少数细胞(约占10%)具有非寻常的方位调谐特性,包括具蝴蝶形调谐曲线的方位调谐特性、双调谐(Bimodal)的方位调谐特性和最优方位随刺激空间频率的不同而变化的方位调谐特性。结果表明,外膝体的非寻常的方位调谐特性并非主要由皮层下行投射所致,而是主要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偏头痛是一种复杂的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病率为14.4%。功能连接测量两个神经信号之间的统计学相互依赖性,不同的功能连接反映了大脑区域协同工作的不同模式。因此,研究不同脑区的功能连接对于理解偏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基于脑电图对偏头痛患者脑功能连接的分析主要集中在视觉和疼痛刺激。本文尝试研究偏头痛患者在发作间期对体感刺激的皮质反应,以进一步了解偏头痛的神经功能障碍,为偏头痛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线索。方法 招募23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10例有先兆偏头痛患者,28名健康对照者。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详细的基本资料和病史采集,完善量表评估,在正中神经体感刺激下进行脑电图记录。计算68个脑区的相干性作为功能连接,并评估功能连接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在正中神经体感刺激下,无先兆偏头痛和有先兆偏头痛患者的脑电功能连接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异常的脑电功能连接主要位于感觉辨别、疼痛调节、情绪认知和视觉处理等区域。无先兆偏头痛和有先兆偏头痛患者的大脑皮层对体感刺激可能具有相同的反应方式。偏头痛患者的功能连接异常与临床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以部分反映偏头痛的严重程度。结论 本研究...  相似文献   
17.
猫后内侧上雪区(posteromediallateralsuprasylvianarea,PMLS)的绝大多数神经元(171/200)对运动棒的取向调谐,62%(124/200)细胞的取向调谐宽度(半高波宽)小于90°:按方向选择性和取向选择性可分辨出几类特征明显的细胞类型:1、强取向和强方向选择性细胞;2、强取向调谐的双向选择细胞;3、弱取向调谐的强方向选择细胞;4、无取向无方向选择性细胞;以及5、特征不明显的或中间类型细胞。它们与最近光学记录揭示的鹰猴中颞叶视区(middletemporalvisualarea,MT)的组织有很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芦笋皮层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方法。表明:皮层在MS+1mg/L2,4—D+2mg/L6—BA培养基上形成无色或淡绿色疏松型愈伤组织,而MS+2mg/L6—BA+0.1mg/LIAA培养基则对芽的分化有利;试管苗的生很壮苗以无激素的MS为最佳培养基。此外,本试验还研究了不同碳源、不同激素组合对芦笋皮层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已知光敏蛋白菌紫质LB膜具有类似于视觉系统感受野的对光微分响应。利用这个特性,本文组装了一对人工视皮层条型简单细胞感受野,并测定了其朝向选择特性及ON-区闪光融合频率响应特性。在此基础上,用这一对人工感受野组成了猫视皮层细胞双眼汇聚功能模拟系统,并模拟了猫视皮层细胞双眼汇聚功能。  相似文献   
20.
用正弦调制的光栅图形研究了猫纹状皮层神经元传统感受野外区域(整合野)的亚区结构,整合野不同亚区的作用可表现为抑制或易化。根据端区和侧区的作用性质,整合野有4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在端区和侧区的内部以及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空间总合显示非线性特性。其非线性程度随刺激面积的增加而变大,表明在整合野的亚区内和亚区间存在着相互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