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991.
丛枝菌根真菌的两个中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疣壁球囊霉图1-3 Glomus verruculosum J. Blaszkowski & M. Tadych, Mycologia, 89: 809, 1997. Fig. 1-3 孢子果不详.孢子单生于土壤中,黄色至橙色.球形至近球形,大小为(150-)189(-265)μm, 有时呈卵圆形,大小为145-170×170-220 μm.孢子壁一组两层,外壁层(outer wall, OW)为透明壁,厚(0.8-)1.3(-1.7)μm.内壁层(inner wall, IW)为层状壁,黄色至橙色,厚(5.1-)9.8(-12.5)μm,饰有均匀分布的疣突,疣突高为0.8-1.7 μm.连孢菌丝单根,直形或弯曲,管状至近圆柱形,连点处宽(15-)21.3(27.5)μm.连丝壁与孢壁内壁层同色,黄色至橙色,连丝基部壁厚(4.8-)5.6(-6.9)μm,孢子内壁层与之延续,外壁层可沿连丝下延长达至25 μm.在Melzer's试剂中,孢子及连孢菌丝的各壁层颜色反应均不明显.连点由内壁层部分层状壁阻塞,偶尔发现也有不封闭的情况.  相似文献   
992.
运用nested-PCR技术和AM真菌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用新鲜植物根段直接检测AM真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以真核生物通用引物LR1和NDL22对混合接种的西红柿新鲜根段进行第1次扩增,将其产物进行稀释,再分别以Glomus intraradices 和Glomus mosseae的种特异性引物8.22和5.25进行第2次扩增。在琼脂糖凝胶上观察到AM真菌种特异性条带;运用该技术检测出混合接种时同一根段内不同的AM真菌,并探讨了真菌在植物根部的竞争性侵染。用盆栽方式种植西红柿,混合接种G. intraradices 和G. mosseae,在1个月后,前者侵染占优势。  相似文献   
993.
花生四烯酸高产菌M6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鉴定花生四烯酸高产菌M6考查了M6的形态、生理特征及其核糖体18S rDNA序列。M6菌落为白色,菌落初期很薄,圆形,然后一层层扩展,形成花瓣状,并长出棉花状菌丝。显微镜下观察,菌丝体内有较多的油脂颗粒。菌株M6在4℃低温下和25℃温度下都可以生长,M6菌体油脂的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显示M6可以产生花生四烯酸。M6的18S rDNA的部分序列分析表明其与高山被孢霉同源性最高,达99%。根据M6的形态、生理特征及其核糖体18S rDNA的序列的分析鉴定M6是高山被孢霉。  相似文献   
994.
γ-亚麻酸(GLA)作为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重要的营养和药用价值。Δ6-脂肪酸脱氢酶是γ-亚麻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为了在毕赤酵母中建立一种新的合成γ-亚麻酸的表达体系,将高山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与胞内表达载体pPIC3.5K连接,SacⅠ线性化后电击法转化毕赤酵母SMD1168,获得的转化子经PCR鉴定目的基因已整合到毕赤酵母的基因组中。用甲醇诱导表达,通过脂肪酸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表明高山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获得表达,γ-亚麻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16.26%。  相似文献   
995.
植病生防菌盾壳霉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姝  张永杰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9):1485-1489
盾壳霉是一种重要的核盘菌寄生茵.近年来,该菌在分子水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概述了盾壳霉在产孢调控、与核盘菌互作、遗传转化以及动态检测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够促进该茵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好地开发利用该菌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996.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复合交替诱变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里氏木霉ZM-4为出发菌株,研究了紫外诱变、硫酸二乙酯诱变以及紫外与硫酸二乙酯复合交替诱变等不同诱变方法对其产纤维素酶能力的影响,力求得到高产纤维素酶突变株.结果表明,复合交替诱变的正突变率最高,达45.98%.其中,突变株ZM4-F3具有最高的产酶能力,其滤纸酶活值达11.71U,比出发菌株ZM-4提高了19.75%.对ZM4-F3产纤维素酶酶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其葡聚糖内切酶、葡聚糖外切酶及β-葡萄糖苷酶酶活均较出发菌株ZM-4有显著提高,其中以β-葡萄糖苷酶酶活增幅最大,达58.3%.利用ZM4-F3降解稻草96h,还原糖产量达2.231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1.7%;利用ZM4-F3降解稻草144h,纤维素分解率和稻草分解率分别达53.01%和68.32%,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20.2%和14.0%.在对ZM4-F3进行6代连续培养后,仍能保持较高及较稳定的产酶能力,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997.
采用管碟法首次对螺卷毛壳霉(Chaetomium cochloides)的含硫次生代谢产物(1—5)进行了体外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测定,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活性测定显示化合物1—5对革兰氏阳性细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的抑菌活性最强。构效关系研究表明位于C-3’和C-6’之间的二硫桥为化合物的抑菌活性中心,C-3与C-11a之间的二硫桥和N-6与O—3’之间的大环结构能够增强活性。  相似文献   
998.
筛选到4株可产生脂肪酶的真菌菌株,分别是153—1、13—2、30425和西1-1,经形态观察、ITS序列测方法鉴定,30425、153—1鉴定为Trichoderma harzianum,西1-1、13—2鉴定T.longibrachiatum。研究了脂肪酶的基本酶学性质,153—1、13-2、30425和西1-1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45℃、40℃、20℃、20℃,最适pH为9.5、10.0、7.5、9.5,金属离子对153—1、13—2、30425和西1-1酶活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Mn^2+、Cu^2、Pb^2+对4株菌株的酶活均为抑制作用,而Ba^2+对4株菌株的酶活均为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绿僵菌SC0924酚酸类代谢产物及其抗荔枝霜疫霉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绿僵菌SC0924固体发酵物中分离得到8个酚酸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香草酸(1)、丁香酸(2)、邻氨基苯甲酸(3)、苯乙酸(4)、阿魏酸(5)、二氢阿魏酸(6)、2-羟基-3-苯丙酸(7)和2-羟基-3-对羟基苯丙酸丁酯(8).以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对以上化合物进行抗荔枝霜疫霉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除化合物2和6外,其余化合物均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00.
里氏木霉GXC木聚糖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里氏木霉GXC产木聚糖酶的条件和酶学性质。结果表明,适宜产酶碳源为乳糖、甘露糖、棉子糖、木聚糖和麸皮,氮源为牛肉膏和酵母膏;产酶的最适初始pH为4.0,30℃培养60h。对以麸皮为碳源的培养液进行纯化的酶特性研究表明,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pH为5.5,该酶在pH5.0-7.0和40℃以下相对稳定。Fe^2 和Mn^2 对木聚糖酶有较大的促进作用,Cu^2 、Fe^2 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