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凋落物作为养分的有效载体对于森林养分循环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学者们对凋落物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森林内部凋落物的空间分布及其对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的作用一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利用位于浙江西南部的百山祖亚热带中山常绿阔叶林5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中50个凋落物收集器2009-2017年收集到的凋落物产量数据和相关的地形和土壤养分数据,运用同步自相关回归分析地形和群落结构因素对凋落物及其组分产量的影响,利用多元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研究了地形和年均凋落物输入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地形因子中仅凸度与总凋落物以及叶凋落物产量呈显著正相关;(2)邻域内的大树和中树(胸径≥ 5 cm)的平均胸径显著提高总凋落物、叶凋落物和小枝及树皮凋落物产量,而邻域物种数显著提高总凋落物、叶凋落物和繁殖器官凋落物产量;(3)地形凸度与表层(深0-1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但与近表层(深10-20 cm)土壤总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负相关;(4)凋落物输入量显著提高表层(深0-10 cm)土壤的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总体来看,百山祖常绿阔叶林凋落物产量的空间变异受到地形和森林群落结构因素的制约,并影响林内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42.
林祁 《生命世界》1997,(1):30-31
人们都知道八角茵香的果实为调味香料,莽草的果实有毒,二者非常相似,常有人误食莽草而中毒。它们是哪个科的植物?该科主要特征是什么?怎样区分八角菌香与莽草?该科还有哪些值得注意或有趣的植物?八角茵香与莽草都是八角科植物。该科仅含1属——八角属(lllicium),全世界有35种.呈东亚-北美间断分布,主产我国西南部至东南部,多生长在海拔600-1600米的山地沟谷、溪边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如果在林中见有常绿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或聚生,全线,无托叶,两性花,花各部多数,离生,心皮呈单轮排列,聚合劳美果,呈单轮幅射状排列的植…  相似文献   
43.
百山祖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概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近20年来多次调查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将百山祖植被主要划分成6个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山地矮林和山地灌草丛,其下可分为22个群系:同时对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和演替趋势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44.
本文采用GC/MS测定了八角茴香油中各组分,应用本实验室新近提出的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3D-HoVAIF)对鉴定的48个挥发性有机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分别采用了偏最小二乘回归(PLS)与多元线性回归(MLR)进行了建模研究.结果表明,3D-HoVAIF能够较好地表征茴香油中各组分的化学结构,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45.
以百山祖常绿阔叶林中三个优势种麂角杜鹃、尖连蕊茶和木荷为研究对象,研究2009~2012年其花及果实凋落的年际变化与季节动态,结果表明:1)在花凋落数量上,麂角杜鹃和木荷有明显大小年现象,尖连蕊茶则无;2)在果实凋落数量上,麂角杜鹃有明显大小年现象,其他两树种则无;3)从凋落季节上看,麂角杜鹃和尖连蕊茶花凋落集中于春末,木荷则在秋初;4)果实的异常凋落与灾害性天气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6.
假地枫皮中二萜酸类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八角属植物假地枫皮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出5个二萜酸类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1H NMR、^13C NMR、^1H-^1H COSY、NOESY、HSQC和HMBC),分别鉴定为4-epi-dehydroabietic acid(1)、4-epi-sandaraeopinaric acid(2)、4-epi-abietic acid(3)、4-epi-isopimaric acid(4)和8,11,13,15-abietatetraen-19-oic acid(4)。  相似文献   
47.
浙江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统计分析了浙江庆元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区系。该区共有种子植物 16 7科、70 0属、 15 45种 (含种下分类群 )。科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最多 ,达 33 5 % ,热带分布的科多于温带分布的科 (75 4 4) ,16个表征科中 ,大多也是以热带分布的科 ;本区以单种属和寡种属为主 ,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最多 (2 0 2 % ) ,其次是北温带分布(13 9% ) ,热带分布与温带分布的属几相当 (30 4 317) ;种的分布区类型以中国特有种最多(4 8 4 % ) ,其次是东亚分布 (2 3 9% )和热带亚洲分布 (13 6 % )。以中国区系分区标准 ,将特有分布种划分成 9个分布亚型 ,其中以华东 -华中 -华南分布最多 (2 5 9种 )。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丰富 ,区系起源古老 ,地理成分多样 ,具有明显的华东南缘山地植物区系特征 ,并且拥有众多特有、珍稀濒危植物  相似文献   
48.
正交实验优选八角茴香油的超/亚临界CO_2萃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L16(45)正交实验优选最佳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二因素随机区组实验优选最佳的亚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以八角茴香油的得油率作为考查指标,以各实验方案所得茴香油中反式茴香脑的相对含量作为茴香油质量的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亚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为7 MPa、萃取温度为22 ℃、解析压力Ⅰ为7 MPa、解析温度Ⅰ为30 ℃、解析压力Ⅱ为5 MPa、解析温度Ⅱ为25 ℃,萃取时间为2.0 h,在此条件下八角茴香油的得油率可达12%以上,茴香油中反式茴香脑的相对含量可达91.2178%.采用亚临界CO2萃取,即保持了超临界CO2萃取八角茴香油高品质和天然芳香的优点,又能显著降低设备投资和成产成本,更有利于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49.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南五味子属Kadsura 7种21个样品和五昧子属Schisandra 8种14个样品的木材解剖特征,结果表明次生木质部的导管分子类型、导管一射线间纹孔的排列方式、射线类型、射线细胞形状等性状在科的水平上很稳定,这些共同特征都支持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是比较自然的类群。在五昧子科中发现木材导管单生、具梯状穿孔板、导管壁具梯形排列的纹孔以及木射线异型等原始性状,支持五味子科在被子植物中的原始地位。此外,该科木材还具有单穿孔板导管、导管次生壁具螺纹加厚、具分隔纤维等较为特化的性状状态,这种性状进化水平的异等级现象,使五味子科表现出不同进化水平性状的镶嵌组合。根据木材解剖性状对五味子科进行UPGMA聚类分析,所得结果显示南五昧子属和五味子属在木材解剖特征方面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叠,这与分子系统学的结论一致,表明这两个属关系密切,可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通过比较五昧子科与八角科Illiciaceae的木材解剖特征,进一步证明两个科的亲缘关系很近,不支持将五味子科从八角目Illiciales中独立出来成立五味子目Schisandrales的观点。  相似文献   
50.
为了了解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的枯死树木结构特征,对百山祖5 hm2固定样地的10个优势种群10年间的枯死木和现有活立木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枯死木龄级呈"倒J型"分布的种群有厚叶红淡比、水丝梨、凸脉冬青、褐叶青冈、短尾柯、多脉青冈、亮叶水青冈、木荷等8种,而麂角杜鹃和石灰花楸则呈中峰型曲线分布(高峰出现在Ⅱ龄级)。枯死木主要集中在Ⅰ~Ⅲ龄级。(2)群落各优势种群的枯死比例在Ⅰ龄级最大,短尾柯和麂角杜鹃在Ⅰ龄级的枯死比例分别高达50.00%和47.61%。随着龄级的增大,枯死比例下降,在Ⅳ龄级以后各优势种群的枯死比例发生变化。平均枯死比例最大的是石灰花楸(30.42%),最小的是亮叶水青冈(13.70%)。(3)在种群活立木密度较大的生境,其枯死木密度也较大。水丝梨在沟谷的枯死木密度较大,多脉青冈在4种生境中的枯死木密度差别不大,其余8个种群都表现出枯死木密度在山脊大、沟谷小的特点。石灰花楸在陡坡(42.86%)、凸脉冬青在沟谷(29.78%)的枯死比例较大,亮叶水青冈在山脊(12.40%)的枯死比例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