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51.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①葡聚糖硫酸钠盐(DSS)诱发溃疡性结肠炎实验:2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n=7):control组、 DSS组、DSS+白藜芦醇(DSS+Res)组和Res组。实验周期为3周,小鼠饮用DSS水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并给予白藜芦醇灌胃。实验期间每天称小鼠体重并观察小鼠活动和粪便情况。处理结束后,安乐死小鼠,取小鼠脾脏称重,取小鼠结肠测量长度。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miRNA-3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组织β-catenin、Cyclin D1蛋白的表达。②离体实验:以10 mg/ml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HCT 116细胞,检测HCT 116细胞β-catenin、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RP-6)、卷曲蛋白3(FZD3)、c-Myc蛋白的表达;HCT 116细胞转染miRNA-31 mimic和inhibitor,检测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①DSS组小鼠实验期间体重下降明显,精神萎靡,活动减少,出现血便;处理结束后小鼠的结肠长度缩短,脾脏增大。而给予白藜芦醇后小鼠的以上情况得到改善。②白藜芦醇抑制了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miRNA-31的表达及β-catenin、Cyclin D1蛋白的表达。③白藜芦醇下调HCT 116细胞β-catenin、LRP-6、FZD3、c-Myc蛋白的表达。转染miRNA-31 inhibitor后,HCT 116细胞中β-catenin蛋白表达减少。结论:白藜芦醇能够抑制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这种作用与下调Wnt信号通路有关,其对Wnt 信号的下调作用与miRNA-31有关。  相似文献   
152.
白藜芦醇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藜芦醇(RSV)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以及调节细胞代谢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目前在人体健康领域和动物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综述了RSV的来源及理化性质、生物利用率、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为RSV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3.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可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与增殖。但其在癌前阶段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本文研究白藜芦醇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initrosamine, DEN)诱导大鼠肝癌前阶段的作用及机制。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RES处理组、DEN处理组和RES-DEN处理组。研究结果表明,DEN处理大鼠8周时,肝细胞的总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升高至2倍(P<0.05),核内PCN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至3倍(P<0.001),而RES-DEN处理组大鼠肝细胞总PCNA(P<0.05)和核内PCNA蛋白表达水平(P<0.001)降低。结果提示,RES可显著抑制肝细胞恶性增生。通过非靶向代谢物组学及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RES-DEN处理大鼠的肝细胞中,虽然磷酸戊糖途径向糖酵解途径的转变增强,但相较于DEN组大鼠,糖酵解水平并未出现显著提高,提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乳酸这条代谢途径被抑制。进一步验证发现,这条代谢途径上的关键酶M2型丙酮酸激酶(M2-type pyruvate kinase,PKM2)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A)蛋白质表达水平被抑制(P<0.05)。RES可通过调节糖代谢重编程,在肝癌的癌前阶段抑制DEN诱导的大鼠肝细胞的过度增殖,为RES预防肝癌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对肠癌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 ①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发小鼠结肠癌(CRC)实验: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组),氧化偶氮甲烷(AOM)组,AOM/DSS组,AOM/DSS+Res组和Res组,每组6只,造模周期共70 d。第1周第1日对AOM组、AOM/DSS组和AOM/DSS+Res组小鼠AOM(10 mg/kg)腹腔注射一次,无菌水饮水,1% DSS水供AOM/DSS组和AOM/DSS+Res组饮用,对AOM/DSS+Res组和Res组小鼠灌胃给予Res(50 mg/kg),造模结束后,取小鼠结肠组织固定、包埋、切片; IHC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组织NLRP3、Caspase-1、IL-18蛋白表达情况。②离体实验:HCT 116细胞给予Res(2.4 μg/L)以及转染miR-31,加Res实验分为4组,分别标记0 h、12 h、24 h、48 h组;细胞转染分组为5组,即control组、miR-31 mimic组、miR-31 mimic+Res组、miR-31inhibitor组、miR-31inhibitor+Res组,48 h后收集细胞,每组设置三个复孔,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NLRP3、Caspase-1、GSDMD-N、IL-18和IL-1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动物实验:与control组相比较,AOM/DSS组NLRP3、Caspase-1、IL-18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AOM/DSS+Res组NLRP3、Caspase-1、IL-18蛋白表达水平相较于AOM/DSS组有显著下降(P<0.01);细胞实验:与control组相比,miR-31 mimic组NLRP3(P<0.01)、GSDMD-N(P<0.05)、IL-18(P<0.0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 miR-31 inhibitor组NLRP3、GSDMD-N、IL-18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Res可通过细胞焦亡抑制结肠癌。  相似文献   
155.
摘要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通过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子与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对人骨肉瘤体外细胞株MG-63细胞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G-63细胞,以不同浓度的RES作用于MG-63细胞。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的RES对MG-63细胞凋亡的影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的RES对MG-63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免疫印迹实验检测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的RES对MG-63细胞磷酸化蛋白酪氨酸激酶2(p-JAK2)、磷酸化信号转导子与激活子3(p-STAT3)、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家族促凋亡蛋白(Bax)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RES浓度越高,时间越久,MG-63细胞凋亡率越高(P<0.05)。RES浓度越高,MG-6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越弱(P<0.05)。RES处理MG-63细胞后其p-JAK2、p-STAT3、Bcl-2以及MMP-2、MMP-9的表达明显降低,而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且p-JAK2、p-STAT3、Bax、Bcl-2以及MMP-2、MMP-9的表达水平变化具有RES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RES可能通过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促使人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并抑制MG-63细胞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156.
为了明确不同抗性砧木对赤霞珠葡萄叶片白藜芦醇含量及其合成过程中前体物质和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不同抗性砧木与白藜芦醇合成的关系,以获得提高接穗品种赤霞珠葡萄叶片白藜芦醇含量的抗性砧木。该研究选择弗卡(Fercal)、5C、140R、3309M、3309C、SO4、抗砧3号(Kangzhen3)、5BB为砧木与赤霞珠(CS)葡萄进行嫁接,以赤霞珠自根苗为对照(CK),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成熟葡萄叶片白藜芦醇以及合成白藜芦醇前体物质苯丙氨酸、肉桂酸、香豆酸含量,并对合成白藜芦醇相关代谢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4-香豆-辅酶A连接酶(4CL)、过氧化物酶(POD)以及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不同砧木均能提高接穗赤霞珠葡萄叶片白藜芦醇含量11%~46%。(2)在各砧穗组合中,CS/140R嫁接苗叶片的白藜芦醇含量最高达到18.24μg/g,其合成白藜芦醇前体物质苯丙氨酸和香豆酸含量也最高,分别达到38.61和1.06μg/g。(3)在各砧穗组合中,白藜芦醇相关代谢酶PAL活性以CS/3309C嫁接苗叶片最高;嫁接苗叶片代谢酶C4H和4CL活性均高于赤霞珠自根苗;POD和PPO活性均以CS/Fercal的接穗赤霞珠叶片最强。研究发现,不同抗性砧木能显著提高赤霞珠葡萄叶片白藜芦醇含量,相关代谢酶C4H活性对葡萄白藜芦醇的合成至关重要,PPO活性与葡萄叶片白藜芦醇合成也密切相关,CS/140R是8个砧穗组合中提高赤霞珠葡萄叶片白藜芦醇含量最具优势的砧穗组合。  相似文献   
157.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采用pH示差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别测定葡萄成熟期果皮花色苷和白藜芦醇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者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分析花色苷含量和白藜芦醇含量与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以揭示结构基因与调控基因的调控机制,为筛选富含花色苷和白藜芦醇的酿酒葡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葡萄果皮花色苷含量在花后112d达到最高值(0.77mg/g),反式白藜芦醇含量在花后126d达到最高值(30.87μg/g)。(2)花色苷和白藜芦醇合成途径中,CHSs、CHI、STS、UFGT、MybA1、MybA2基因的表达量除花后98d下调外,其余时间均呈上调表达,而Myb5a则始终呈上调表达。(3)相关分析表明,STS基因表达量与CHS1、CHS2基因表达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关系,MybA1、MybA2基因表达量与CHSs、CHI、STS、UFGT基因的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Myb5a基因表达量与CHS3基因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部分结构基因的表达与花色苷和白藜芦醇的变化不同步,MybA1和MybA2可能调控花色苷合成途径中多个结构基因的表达,花色苷与白藜芦醇的关系并不固定,而是处在动态变化中。  相似文献   
158.
采用液相色谱研究白藜芦醇在紫斑牡丹、花生和巨峰葡萄几种经济植物各部位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紫斑牡丹籽和果荚的含量远高于花生和巨峰葡萄。花生白藜芦醇含量最低。紫斑牡丹、花生和巨峰葡萄各部位白藜芦醇分布情况如下:紫斑牡丹叶、紫斑牡丹侧枝、紫斑牡丹茎和紫斑牡丹根中均不含有白藜芦醇,而紫斑牡丹籽和紫斑牡丹果荚中含有白藜芦醇,其中紫斑牡丹籽白藜芦醇含量为0.87‰,紫斑牡丹果荚白藜芦醇含量为0.26‰。花生叶、花生胚乳和花生胚芽中均不含有白藜芦醇,而花生侧枝、花生壳、花生皮、花生茎、花生侧根、花生主根中含有白藜芦醇含有白藜芦醇,其含量为花生侧枝3 mg·kg-1、花生茎11 mg·kg-1、花生壳12 mg·kg-1、花生皮15 mg·kg-1、花生侧根5 mg·kg-1、花生主根10 mg·kg-1。经检测发现葡萄肉,葡萄皮,葡萄籽,葡萄蒂四部分中含有白藜芦醇,其中葡萄肉白藜芦醇含量为0.017‰,葡萄皮白藜芦醇含量为0.028‰,葡萄籽白藜芦醇含量为0.005‰,葡萄蒂和其邻近枝白藜芦醇含量为0.12‰。检测说明这几种植物中花生皮、花生壳、葡萄皮、葡萄籽、葡萄蒂、牡丹籽、牡丹荚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9.
白藜芦醇抑制大鼠穹隆下器神经元放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M  Wang QS  Chen Y  Wang ZM  Liu Z  Guo SM 《生理学报》2005,57(4):523-528
应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技术,在大鼠穹隆下器脑片上观察了白藜芦醇(resveratrol)对穹隆下器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给予白藜芦醇(1、5、10μmol/L)2min后,大多数穹隆下器神经元(60/65,92.3%)的自发性放电频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2)预先用0.3mmol/L的L-glutamate灌流穹隆下器脑片,全部放电单位(12/12,100%)放电频率明显增加,表现为癫痫样放电,在此基础上灌流白藜芦醇(5μmol/L)2min,大多数脑片(10/12,83.3%)的癫痫样放电被抑制;(3)预先用L型钙通道开放剂BayK8644灌流,全部(8/8,100%)放电增加,在此基础上灌流白藜芦醇(5μmol/L)2min,其放电全部被抑制;(4)灌流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G-nitro-L-argininemethylester(L-NAME)50μmol/L,多数脑片(11/14,78.6%)放电明显增加,在此基础上灌流白藜芦醇(5μmol/L)2min,大部分神经元(9/11,81.8%)放电被抑制;(5)灌流大电导钙激活性钾通道阻断剂tetraethylammoniumchloride(TEA)1mmol/L后,大多数神经元(10/12,83.3%)放电增加,在此基础上灌流白藜芦醇(5μmol/L)2min,(9/10,90%)放电频率明显减低。以上结果提示:白藜芦醇能抑制大鼠穹隆下器神经元自发放电以及由L-glutamate、L-NAME、BayK8644和TEA诱发的放电,可能与白藜芦醇抑制L型钙通道以及促进一氧化氮的释放有关;似乎与大电导钙激活性钾通道无关。  相似文献   
160.
由衰老引起的死亡是动物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发展的一种过程,其功能是限制个体的寿命以换取种群的生存.衰老的过程和生长发育的过程一样,是由程序控制的,而且分为近程控制和远程控制.近程控制主要通过4条信息传递链实现,其中胰岛素/IGF-1信号通路和mTOR信号通路在食物充足时加快合成活动,促使动物生长繁殖,同时降低动物对逆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