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描述了虎耳草属—变型:白花挪威虎耳草(Saxifraga oppositifolia Linn.form.albiflora Y.H.Wu).该变型系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地区综合科学考察"工作期间于新疆策勒县的奴尔亚门采集到,与原变型的区别在于植物花冠为白色.  相似文献   
102.
研究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Seem.)Hemsl.)叶的化学成分。利用色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为diplacone(1)、3′-O-Methyldiplacone(2)、熊果酸(ursolic acid,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胡萝卜苷(daucosteml,5)、1-乙酰基-2-(3’-羟基)十八烷酸甘油酯(1-aeetoxy-3-hydroxypro-pan-2-yl 3-hydmxyoetadecano-ate,6)、棕榈酸(hexadecanoic acid,7)。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03.
中国地胆草属和假地胆草属(菊科)分合的分子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中国菊科地胆革属和假地胆草属在DNA分子水平上的亲缘关系以及这两个属的分合问题,以香港野生的地胆草属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scaberL)、白花地胆草(E.mollisHK.B)和香港、台湾归化的假地胆草属植物假地胆草(Pseudelephantopusspicatus(BJussexAublet)CF.Baker)为材料,选取6种18-24mer和5种10mer的随机单引物进行任意引物PCR(AN-PCR)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分析,以相似没指数值作亲缘关系分析。初步结果显示:2种地胆草与1种假地胆草之间的DNA指纹图谱差异较大,提示地肥草属与假地胆草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属于属间差异。这与形态学、组织学和细胞学结果呈相关性,认为这两个属合并成一个广义的地胆草属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04.
山东新植物     
发表了山东产的野豌豆属一新变种,即白花长柔毛野豌豆Vicia villosaRoth var.alba Y.Q.Zhu和朴属一新变型,即垂枝朴Celtis tetrandra Roxb.f.pendulaY.Q.Zhu.  相似文献   
105.
苏鸿雁  杨晓霞 《植物研究》2000,20(3):253-253
本文发表寸金草一新变型,白花寸金草Clinopodium megalanthum f.leucanthum.  相似文献   
106.
白花大叶醉鱼草的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植物名称 白花大叶醉鱼草 (Buddlejadaridii)。2 材料类别 带侧芽的茎段。3 培养条件 启动培养基 :( 1 ) 1 / 2MS 6 BA 1 .0mg·L-1(单位下同 ) NAA 0 .0 1 ;( 2 ) 1 / 2MS 6 BA 1 .0 NAA 0 .0 5 ;( 3) 1 / 2MS 6 BA 1  相似文献   
107.
张倩  张德全 《广西植物》2022,42(10):1750-1761
白花刺续断在中国西藏是一种常用的药用植物,但其叶绿体全基因组的相关研究较少。为揭示该物种叶绿体全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并探讨其谱系遗传结构,该研究利用Illumina测序平台对来自5个野生居群的10个白花刺续断个体进行二代测序,经组装、注释,得到10条完整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它们的基因组特征和居群间的谱系进化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白花刺续断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大小为155 335~156 266 bp,共注释113个基因,包括72个蛋白编码基因、30个tRNA基因和4个rRNA基因,其叶绿体基因组的大小、结构、GC含量及基因组成等方面在种内高度保守。(2)基因组比较分析表明,白花刺续断变异较大的片段均位于单拷贝区,且IR边界未出现明显的扩张和收缩。(3)群体遗传分析发现,白花刺续断的野生居群具有明显的地理遗传结构,不同居群间在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认为,白花刺续断叶绿体基因组在种内居群水平上比较保守,且叶绿体基因组可在居群水平上揭示物种的地理遗传结构。这为后续开展刺续断属物种群体遗传学和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8.
朱强  李志刚  宋景景  王俊 《西北植物学报》2011,31(10):2129-2130
描述了龙胆属(Gentiana)假水生龙胆(G.pseudo-aquaticaKusnez.)的一个新变种即白花假水生龙胆(G.pseudo-aquaticaKusnez.var.albifloraQ.Zhu)。该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变种的花冠白色,喉部具黄色条纹,茎叶黄绿色,节间较长,基生叶较大。  相似文献   
109.
阔叶丰花草是一种适用于华南果园生草控草的一年生植物。为了揭示阔叶丰花草与果园常见杂草之间的竞争关系,研究了阔叶丰花草与两种菊科植物(胜红蓟和白花鬼针草)之间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 10~50 mg·mL-1的阔叶丰花草水浸液处理显著抑制胜红蓟和白花鬼针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胜红蓟和白花鬼针草的胚根长分别比对照降低57.4%~90.2%和57.3%~62.3%。胜红蓟和白花鬼针草水浸液对阔叶丰花草种子萌发也有较强的化感效应,在50 mg·mL-1的浓度处理下,阔叶丰花草种子几乎不能萌发。经10 mg·mL-1阔叶丰花草水浸液处理30 d后,胜红蓟播种苗的净光合作用、株高和生物量分别比对照降低15.2%、20.6%和41.5%,白花鬼针草播种苗的生物量也出现下降趋势;但胜红蓟和白花鬼针草水浸液处理对阔叶丰花草播种苗生长的影响均不显著。在混种条件下,阔叶丰花草的生物量与单种的水平相当,胜红蓟和白花鬼针草的生物量则分别比单种降低86.0%和27.1%。与胜红蓟和白花鬼针草相比,阔叶丰花草的化感优势在于除了能抑制对方的种子萌发,也能抑制其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索香蕉园施用白花鬼针草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培养皿萌发试验生物测定法,以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化感效应指标评价白花鬼针草对蕉园4种优势杂草的化感作用,同时通过盆栽模拟试验探讨香蕉园施用白花鬼针草后杂草、香蕉和土壤三者的关系。[结果] 当白花鬼针草浸提液浓度为0.0125 g·mL-1时,对马唐综合化感效应为促进作用,对短叶水蜈蚣、牛筋草、柔弱斑种草综合化感效应为抑制作用,白花鬼针草浸提液浓度为0.025~0.1 g·mL-1,对4种受体杂草综合化感效应均为抑制作用;白花鬼针草处理具有降低种子发芽率,延缓种子发芽时间的作用,同时对杂草萌发后的鲜重有微弱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较弱,综合化感效应表现为抑制作用。随着白花鬼针草茎、叶施用量的增加,控草增效作用不断提升,当施用量为400 g·株-1时,控草增效作用最佳,对杂草综合株防效为78.99%,综合鲜重防效为70.60%,香蕉苗生物量增加19.79%,土壤有机碳、碱解氮、速效钾依次增加8.72%、10.36%、16.30%。[结论] 本研究初步探明了在香蕉园施用白花鬼针草具有防控蕉园优势杂草、提高土壤肥力和促进香蕉生长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