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8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95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河北阳原—蔚县晚上新世兔形类化石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3  
本文记述河北阳原——蔚县晚上新世小哺乳动物群中的兔形类化石共3属5种:Pliopent-alagus nihewanensis sp.nov.,Hypolagus sohreuderi,Ochotona cf.lagrelii,Ochotona minor和Ochotona erythrotis.。对首次发现于亚洲的Pliopentalagus进行了起源和演化方面的探讨;并就华北上新世一早更新世常见的Hypolagus作了一些评述。本文指出:Hypolagus—Plio-pentalagus组合已延至早维拉方期;Ochotona lagrelii—Ochotona minor则为已知的最晚代表。  相似文献   
42.
酞菁类光敏剂对肝癌细胞线粒体和微粒体的光辐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酞菁(Phthalocyanin,PC)化合物结构类似卟啉,是一种新的光敏剂。它的四个苯环上各取代一个磺酸基成为四磺酸酞菁(phthalocyanine tetrasulfonate, TSPC)。TSPC-30μg/ml合并照光30分钟,肝癌细胞线粒体ATP酶和微粒体G-6-P酶明显受抑,对线粒体单胺氧化酶(MAO)没有明显影响。在上述剂量和照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微粒体膜蛋白巯基含量显著减少,而膜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多,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导致线粒体肿胀。  相似文献   
43.
帽状动物壳体 lathamellids 类化石包括 Lathamella caeca*, Lathamella sp. nov. 以及 Lathamella symmetrica sp. nov. 三种,目前仅发现于四川峨嵋麦地坪下寒武统麦地坪组上段地层,它们皆以磷质内核方式保存.通过内核化石表面所复制的原始壳体微细构造印痕的研究表明,易漏螺类壳体为双层结构:内层——纤晶层,外层——棱柱层;其壳体原始成分可能为文石质.据上述现象推断,lathamellids 并非为磷质无绞纲腕足类,相反,而与软体动物更为接近,但其在壳腔内具—纵向中突,主要位于壳顶附近,很难与已知的任何一类软体动物直接对比,可能为一类独特的、已经绝灭了的软体动物的1个早期分支.  相似文献   
44.
广东南雄盆地上湖组介形类动物群及白垩-第三系界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南雄盆地上湖组介形类可划分为2个性质不同的动物群及4个化石带:下部为 Porpocypris 动物群,是以中生代属种为主,中、新生代属种混生的过渡性动物群,时代为晚白垩世最晚期;上部为 Cypris 动物群,以 Cypris 属占优势, Sinocypris 属开始出现, Cypridea 等古老属种绝灭为主要特征,时代为早—中古新世.根据介形类演化发展阶段和白垩纪末生物绝灭事件,南雄盆地白垩系与第三系的界线应划在 Porpocypris 与 Cypris 动物群之间,即上湖组坪岭段与下惠段之间.  相似文献   
45.
中国蝾螈科动物的反捕行为(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蝾螈科(Family Salamandridae)动物演化出了卓越的,多种多样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往往伴随着强烈的皮肤毒腺存在来保护自己免受捕食者的侵害。这些反捕食行为机制分布列入表1,并以照片解释其反捕行为,来用于已创建的定义和术语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定义和术语与不同反捕行为是密切相关的。该科中大多数蝾螈都有鲜艳的腹部色型,有皮肤分泌物毒素存在以警告捕食者。有的蝾螈,象兰尾蝾螈Cynops cyanura和中国瘰螈Paramesotriton chinensis甚至向上翻转显示腹部颜色。  相似文献   
46.
自1986年获取人白细胞介素6(IL-6)分子克隆以来,IL-6研究已深入生物医学领域的各个分支。已证明IL-6在免疫系统、造血系统、肝脏代谢等分化发育及功能表达中担负关键的作用。1987年发现建株的星形细胞瘤和胶质细胞瘤在LPS或IL-1刺激后可以表达IL-6 mRNA。1988年发现IL-6可以促进嗜铬细胞瘤(一种检测神经生长因子的细胞模型)向神经元分化,从而揭开了研究IL-6促神经母细胞分化效应的序幕。鉴于上述证据均为间接性证据,尚无法直接证明人中枢神经系  相似文献   
47.
郑重 《生态学杂志》1990,9(5):36-41
生殖量是生殖潜力(reproductivepotential)的一个主要标志,也是生态系统(含生产力)和种群生态学(含数量变动)的一个主要内容。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表现在各类动物的生殖量有很  相似文献   
48.
厚朴类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及高效液相色谱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我国木兰科植物“厚朴类”中的酚类和季胺碱类作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提供色谱图,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厚朴”,图谱相同,仅含量有差别,但不同种的“厚朴”,色谱图不同.此结果可作为评价“厚朴类“药材质量和鉴别的方法.根据各类厚朴有效成分的存在,有一定的规律,为木兰科植物化学分类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49.
白细胞介素-2中枢镇痛作用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IL-2受体α亚基的单克隆抗体不能阻断IL-2的中枢镇痛作用,以及丧失与IL-2受体β亚基结合能力的IL-2突变体仍具有提高大鼠痛阈的能力,这表明IL-2的中枢镇痛作用并不是通过IL-2受体所介导,亦表示IL-2的免疫和镇痛作用是通过不同的受体途径实现的。加之内源性阿片肽与IL-2分子有着共同的抗原决定基和结构相似性,提示IL-2可以与阿片受体直接结合产生中枢镇痛效应。从放射免疫法测定的IL-2侧脑室注射后不同时间大鼠脑内不同核团的内源性阿片肽含量,推测IL-2的中枢镇痛作用可能还与弓状核、室旁核、蓝斑等核团的β-EP和LEK有关。  相似文献   
50.
甘蓝类无蜡粉亮叶性状遗传规律及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于1987年从普通结球甘蓝“迎春”品种自交二代群体中,发现了无蜡粉亮叶甘蓝突变株, 经过多年对其遗传规律进行的研究,认为这一无蜡粉亮叶性状是由一对隐性纯合基因控制。利用这一性状可培育结球甘蓝及其它甘蓝类具有这同一性状的新类型、新品种,提高其品质,更可作一代杂种利用的标记性状,充分发挥一代杂种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