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6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亚洲飞蝗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福来  王元信 《生态学报》1995,15(2):134-141
从亚洲飞蝗在新疆发生基地的生境特点;形成和消退过程,分析亚洲飞蝗灾害发生消退的原因。自然条件变化和人们经济活动常改变亚洲飞蝗发生基地的生态条件及环境,并诱发或抑制飞蝗灾害的发生。文章指出根治亚洲飞蝗灾害的有效途径是贯彻“改治并举、根除蝗”的方针;加强蝗情监测;适时防治以及通过水利建设和农田开垦,改变飞蝗发生基地和生态条件等。  相似文献   
52.
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抑制血管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小牛气管软骨经盐酸胍抽提,丙酮分级沉淀,膜超滤,柱层析等步骤得到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cartilage angiogenesis inhibiting factor,CAIF).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CAIF由单一组分组成,分子量为27700.通过[ 3H]-TdR掺入,活细胞检测等方法测定CAIF对内皮细胞、Hela细胞、QGY7703细胞与小鼠骨髓细胞、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等的DNA合成的影响,以及细胞毒作用.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测定CAIF对血管生成的抑制效应.结果显示:CAIF对内皮细胞产生强的抑制作用,对Hela细胞抑制很弱,对QGY7703细胞、小鼠骨髓细胞、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均无抑制作用;对鸡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生成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CAIF能较特异地抑制血管生成,CAIF达到电泳纯,是专一性较强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53.
54.
本文采用田间温度控制试验资料,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高温控制范围、控制时间和控制频率与大棚黄瓜霜霉病的发生期、流行期、发生程度以及产量的关系,并建立了统计相关模式,确定了高温控制生态防治方法的技术指标。最高温度、高温控制时间和控制频率这3个主要指标与病情和黄瓜产量的关系非常密切,最高气温每升高1℃,发病期和流行期将推迟3—5天,病叶率降低13—15%,黄瓜产量可增长10%左右。在一定范围内,控制时间越长,频率越高,则发病期和流行期越晚,病情越轻,产量越高。研究证明,高温控制方法是一个有效的生态防治方法,具有明确的气候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豚草的剪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剪叶的豚草株高可达222.3cm,单次剪叶平均株高为212.1cm,而连续多次剪叶时株高为184.0cm,连续6次全剪叶处理的植株在株高为130cm时死亡。不剪叶的植株结实枝条为14.9条。营养生长早期剪叶及重剪叶明显抑制枝条的形成,而后期剪叶有促进分枝的作用。剪叶对花穗数的影响与对分枝数的影响基本一致。不剪叶植株可产生1873.2粒种子,经剪叶处理后,种子量明显降低。大多数处理的种子减少率在40—70%之间,连续6次全剪叶的种子量减少率达100%。早期剪叶以及剪叶次数愈多,剪叶愈重,对豚草株高、结实枝、花穗数及种子量的抑制作用愈明显。  相似文献   
56.
<正>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Polio)是一种古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在发展中国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840年Heine首次描述了本病的临床表现。1890年Medin第一次报告了本病的流行。二十世纪初叶已在欧洲、美洲十几个国家流行。二次大战后有更多的国家发生了流行。我国有记载的最早1例发生于1882年,1938年有人搜集各地统计资料后指出,有14个省发生过散在病例。1948及1950年上海发生小流行。我国从1955年开始将本病列为法定传染病,随着疫情报告制度的逐步完善,病例数亦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57.
研究证明,花期防治以及及时采收、低温贮藏和快速运输等保水措施是控制板栗干腐病的较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8.
应用11371复合剂防治人参锈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锈腐病是栽培参的主要病害,发病率一般在60—80%,对栽培参的损失很大。由于该病是土传病害,而且致病菌复杂,多年来尚无较好的防治方法。本文介绍了使用抗生素11371为主的复合药剂防治人参锈腐病的情况;几年来田间防效稳定在45%以上,最高防效可达70%,并且用药当年可增产15%左右。  相似文献   
59.
杨丽梅  陈焕瑜 《昆虫知识》1991,28(4):193-196
经1987~1990年盆栽、小区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褐稻虱和纹枯病对水稻孕穗期复合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主要表现在千粒重和结实率的降低。建立了复合为害产量损失预测式=0.08699+0.243521x_1+0.206998x_2。并将该预测式于1988~1989年进行了大田检验,结果经卡平方分析表明,符合大田实际褐稻虱和纹枯病复合为害产量损失,适用于预测。不同生育期水稻受害损失试验结果表明幼穗形成期至灌浆期受害,水稻产量均受到严重影响。在褐稻虱和纹枯病复合为害允许损失水平为3~5%时,防治指标定为:2~3龄若虫5~8头/丛,纹枯病病株率10~15%。  相似文献   
60.
<正> 笨蝗Haplotropis brunneriana Sausssure是我市土蝗的优势种。近年来危害年趋加重,自1984年以来每年发生面积达10万亩以上,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危害。为此,从1987年开始作者通过人工饲养、田间调查和试验,对笨蝗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