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3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35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以本实验室建立的CSFV39-PKl5持续感染细胞模型为实验材料,综合运用免疫荧光、RT-PCR、流式细胞仪,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均表明,该细胞模型有着良好的稳定性。即使在连续传至128代的CSFV39-PKl5传代细胞中,CSFV仍持续存在:呈免疫荧光抗体反应阳性和RT-PCR检测阳性。同时,该细胞与正常的PK-15细胞相比,细胞周期无显著差异。通过同段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发现CSFV39与CSFV石门株的同源性最高,达99.02%。  相似文献   
952.
《生物学通报》2013,(7):5-5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周界文团队的一项研究,首次解析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宿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蛋白——p7的精细空间结构,以及与其相互作用的一类抑制剂的分子机理,为丙肝药物的研制带来曙光,相关论文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  相似文献   
953.
954.
目的 阴道感染是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不像生殖系统癌症具有高致死率,一般未引起患者和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但某些阴道感染的临床症状体征极为相似,极易造成误诊.若久治不愈,易引发合并感染和上行感染.通过对医患双方阴道感染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为加强阴道感染的科学诊疗,提高阴道感染治愈率,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成果与笔者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特提出循证护理等相关干预建议.  相似文献   
955.
对衣原体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和各种实验技术及其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56.
目的了解某三甲综合医院感染性病原菌的构成及细菌耐药性变迁,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临床分离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最高;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均较敏感,敏感率均为70%;克雷伯菌属对替卡西林耐药率为60%,不动杆菌属对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耐药率很高。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G、氨卞西林、苯唑西林、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很高,都在50%以上。结论细菌耐药性仍是临床面临的严重问题,应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957.
目的探讨中长期深静脉留置透析的导管相关性感染(CRI)菌群分布及药敏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发生率及感染类型,不同置管部位的感染情况,病原菌的种类分布,药敏试验和疗效。结果 106例中长期导管透析的患者中,39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占36.7%。其中感染率较高的原发病为狼疮肾及糖尿病性肾病。39例标本菌培养阳性,分离出6种病原菌,41株细菌。病原菌分布:革兰阳性球菌24株,占61.5%;革兰阴性杆菌15株,占38.5%。葡萄球菌属最为敏感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对于革兰阴性杆菌,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最为敏感。结论中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只有医护人员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加强环境卫生,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合理使用敏感抗菌药物,防止创口的污染,才能降低CRI的发生率,最终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58.
弗格森埃希菌是人和动物少见的机会致病菌,对弗格森埃希菌的寄生环境、致病性以及耐药特征等尚未完全明确,但其可引起创伤感染、尿道感染、菌血症、腹泻和胸膜等感染。我们从一老年女性中段尿和血流中同时分离出1株弗格森埃希菌,且呈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959.
实验动物病原学感染实验在兽医科学和生物制品研究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对从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正式发表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以禽类进行感染试验的科研报告进行了文献汇总,重点关注动物福利,尤其是安乐死方面。通过对247项研究报告的调查,虽然几乎所有报告都声称通过其所在单位的动物实验和管理福利委员会的审核,但同类感染实验中采用的临终终点的判定和安乐术不尽相同,麻醉途径和剂量也缺乏标准。文章对目前国际上报道的安乐术的特点也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960.
【目的】揭示一例混合感染中H3N2和N7N9流感病毒的分子遗传特性。【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法对标本进行流感病毒分型检测。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分离物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2013年4月在南京市检测到一例人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和禽流感H7N9病毒混合感染,混合病毒分别命名为A/Nanjing/M1/2013 (H3N2) (M1-H3N2)和A/Nanjing/M2/2013 (H7N9) (M2-H7N9)。分离株M2-H7N9 HA蛋白的Q226L位点和PB2蛋白E627K位点发生突变,增强了病毒对人体的感染能力。【结论】报道了一起人混合感染H3N2和N7N9流感病毒病例,提示人可能成为流感病毒基因“混合器”,应高度关注H7N9病毒与人季节性流感病毒的基因重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