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6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目的:建立了鸡肉中7种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样品中加入乙腈、无水硫酸钠,均质、离心,再加入乙腈,提取合并乙腈提取液。在提取液中加入乙腈饱和正己烷溶液净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7种磺胺类药物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10~800μg/kg,检出限为10μg/kg,回收率为69.8%~95.7%,相对标准偏差为5.6%~12.7%。结论:液相色谱法适合对鸡肉中磺胺类药物进行检测,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82.
目的对比双黄连粉针剂加入活性炭处理前后的变化。方法在双黄连粉针剂中按工艺规程加入活性炭处理,按照成品质量标准项下含量测定方法进行含量测定,并监控指纹图谱,同时监控溶液颜色变化。结果有效物质含量几乎无变化,加活性炭前后三批药液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99;溶液颜色有轻微变浅的趋势,但不明显。结论双黄连注射剂配剂过程中,活性炭处理对主要化学成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3.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该问题,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环保工作。尤其是党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我国环保部门更加强了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开始兴起了对生物毒性测定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的探索,努力把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采用一种全新的方法来加强对环境的监测,从而促进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一些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具体的管理机制还不完善,而且大多数人对于生物毒性测定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的认识还不充分,导致各项工作的制定并不科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并没有真正的实现其保护环境的作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生物毒性测定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规范生物毒性测定的管理,保证其能够在环境监测方面得到科学、有序的应用,以避免对其滥用的局面的发生,从而加强环境监测的作用,保证一切环境保护工作能够正常、有效地开展,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得步伐的加快。本文基于生物毒性测定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的现状,分析了生物毒性测定应用于环境监测方面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加强生物毒性测定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的具体对策,为了促进生物毒性测定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环境监测及保护工作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84.
目的建立硫酸瑞格列汀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0.15m×3.5mm),以0.01 mol/L磷酸氢二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 H至6.5)∶乙腈=8∶2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A:B为70:30,检测波长为210nm,专属性试验结果表明溶剂不干扰含量测定,准确度回收率为99.2%,相对标准偏差为1.2%,线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溶液浓度在0.19mg/ml至0.42 m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重复性及中间精密度试验符合规定,定量限试验结果表明在信噪比约为10:1时溶液的浓度为8.9ug/ml。结果方法学试验符合规定,所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本品含量测定,系统适用性试验需考察杂质H与主峰分离度。  相似文献   
85.
摘要:目的 转酮酶是非氧化磷酸化戊糖途径中的关键酶。5-磷酸木酮糖是分析测定转酮酶酶活性的底物,然而因该底物难以化学合成,生产成本高,从而导致厂家停止生产,目前市场上无法得到。因此有必要建立起新的转酮酶酶活测定方法。方法 (1)将酿酒酵母的木酮糖激酶基因(XKS1)克隆于pET30a载体。(2)纯化木酮糖激酶。(3)建立酶偶联反应,以木酮糖为底物,将其转化为5-磷酸木酮糖,用于转酮酶酶活的测定。结果 (1)成功地将XKS1基因克隆于pET 30a得到质粒pXZ-X004。(2)质粒pXZ-X004诱导表达产生C端His-tag标签的XK,用Ni柱分离得到纯化的木酮糖激酶(XK)。(3)纯化的XK活性为21.0 U/mg protein,当用12.5%的甘油保存于?80 ℃环境1个月,仍有74%的活性。(4)用纯化的XK建立了转酮酶(TK)酶活测定新方法,当TK酶活低至0.00875 U时仍能够利用新方法检测。结论 本实验通过克隆和表达XKS1基因,成功地建立了TK酶活性测定的新方法,并应用于木糖代谢工程菌株TK酶活的测定,为医学和生态学领域中TK酶活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本文探讨了甲醇流加控制、添加胰蛋白胨和甲醇/山梨醇共混诱导对重组毕赤酵母GS115/pPIC9K-HSA-GCSFm表达HSA-GCSFm的影响.结果显示:甲醇供应充足条件下HSA-GCSFm表达水平仅为37 mg·L-1,而甲醇添加受限条件下HSA-GCSFm表达水平可达到239mg·L-1;甲醇添加受限并添加胰蛋白胨条件下,HSA-GCSFm表达水平可以提高到266 mg·L-1;在此基础上,流加山梨醇作为辅助碳源,表达水平可大幅提高至424 mg·L-1.通过对各诱导条件下OUR、胞外蛋白酶及碳流分配进行分析后发现,将甲醇限制在低浓度同时添加胰蛋白胨与山梨醇,可以改善细胞代谢活性,增加细胞用于HSA-GCSFm合成的碳流分配量,降低胞外蛋白酶活性,从而提高了HSA-GCSFm的表达水平并缓解了HSA-GCSFm的降解.因此,该诱导工艺适于毕赤酵母高效表达HSA-GCSFm.  相似文献   
87.
野鸦椿种子内源抑制物活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源林  蔡仕珍  李西  林瑞 《广西植物》2016,36(5):600-606
以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种壳和胚为材料,甲醇浸提得到种壳浸提液和胚浸提液,配制浸提液浓度梯度为原浸提液浓度的10%、20%、30%、40%,研究不同浓度的种壳和胚浸提液对白菜、小麦、绿豆种子底物酶活性、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苗高的影响,萃取和分离种壳和胚甲醇浸提液中的内源抑制物质,探讨野鸦椿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活性与成分。结果表明:随着种壳和胚浸提液浓度的增加,白菜种子酸性磷酸酶活性和发芽率均显著降低(P0.05),表现为抑制作用递增,种壳的抑制作用小于胚,而幼苗的根长和苗高则表现为低促高抑,在10%浸提液处理下根长和苗高达最大值,种壳的促进效果弱于胚;小麦种子淀粉酶活性及幼苗的根长和苗高递减(P0.05),表现为抑制作用递增,而发芽率则在浓度≤20%时差异不明显(P0.05),浓度为30%时显著降低(P0.05),40%时发芽率为0,种壳的抑制作用大于胚;绿豆种子蛋白酶活性、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苗高均在浸提液浓度≥20%时显著下降(P0.05),且种壳的作用效果小于胚。种子内源抑制物萃取及分离表明,外壳中含酚酸类较胚多,含碱类较胚少。综上认为,野鸦椿种壳和胚中均含有较高活性的内源抑制物,但性质、成分及含量存在差异,外壳内源抑制物主要作用对象为淀粉类物质,胚乳内源抑制物主要作用于油脂类和蛋白类物质。  相似文献   
88.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和离子色谱法(IC)测定磷酸川芎嗪中川芎嗪和磷酸的含量,为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UPLC测定川芎嗪的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BEH C18 (2.1 mm×50 mm,1.7μm);检测波长:300 nm检测川芎嗪,274 nm检测有关物质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B),梯度洗脱(0.0~0.8 min,10%B→90%B;0.8~0.81 min,90%B→10%B;0.81~1.00 min,10%B),流速:0.7 m L/min。IC测定磷酸的离子交换色谱柱为Dionex IonPac AS11-HC-4μm (4×250 mm),流动相为30 mmol/L KOH溶液等度洗脱15 min,流速1.0 m L/min,柱温35℃;电导检测器;抑制器电流为50 m A。结果:川芎嗪和磷酸在10~100 g/m 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为1.0,UPLC法测定川芎嗪的回收率为102.0%。IC测定磷酸的回收率为99.8%。7个公司生产的注射剂中川芎嗪的含量均在药典规定的范围90%~110%内。但是其中3个公司生产的注射剂磷酸超出药典规定范围90%~110%。结论:与常规HPLC/UPLC测定磷酸川芎嗪含量方法比较,本文所用方法测定结果更加准确、全面、且重复性好,能够真实反应注射用磷酸川芎嗪的实际含量,对于注射用磷酸川芎嗪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9.
建立HPLC同时测定大叶冬青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对羟基肉桂酸、芦丁、异槲皮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 10种多酚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时期大叶冬青叶中10种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HPLC测定大叶冬青叶50%甲醇提取液中10种多酚类成分的含量,并选用DPPH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探索。结果表明,10种多酚类化合物分离效果较好,标准曲线在检测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6.58%~112.03%,RSD<4%(n=6)。大叶冬青叶50%甲醇提取液抗氧活性良好。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大叶冬青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对羟基肉桂酸、芦丁、异槲皮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10种成分的含量;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期大叶冬青叶中10种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来源大叶冬青叶50%甲醇提取液抗氧化能力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0.
基于多元活性成分同时测定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讨不同贮藏条件对五味子药材质量的影响。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FLC-QTRAP-MS/MS)同时测定不同贮藏条件(包装材料,贮藏温度)五味子中木脂素(五味子酯乙、五味子醇乙、五味子丙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酚、戈米辛D、戈米辛J、当归酰基戈米辛H)及有机酸(L-苹果酸、酒石酸、原儿茶酸、奎宁酸)共15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根据15种目标成分的含量,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TOPSIS法对不同贮藏五味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种化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1;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6.64%~99.96%之间,RSD均小于5%。灰色关联度分析中r_i的最大差异较小为57.5%,TOPSIS法中C_i值的最大差异较大为81.3%,两种结果均显示S4、S3、S1的综合质量较好,五味子的适宜贮藏条件为以聚乙烯密封袋为外包装存放于阴凉库。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五味子药材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本研究可为五味子适宜储藏条件的优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