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61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7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摘要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下角质形成细胞内m6A甲基化修饰酶YTHDC1异常对促炎因子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Western blot和qRT-PCR实验检测氧化应激下角质形成细胞中YTHDC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siRNA转染至角质形成细胞以干涉YTHDC1表达,随后继续给予300 μM过氧化氢处理,通过Western blot和qRT-PCR实验检测角质形成细胞中促炎因子IL-1β蛋白和mRNA表达,进一步通过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IL-1β分泌,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水平。结果:1)过氧化氢刺激后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中YTHDC1表达水平较未处理组明显升高;2)干涉YTHDC1可以显著降低HaCaT细胞中IL-1β表达和上清中分泌;3)干涉YTHDC1后IL-1β mRNA稳定性下降,并且细胞存活率下降。结论:氧化应激下角质形成细胞中m6A甲基化修饰酶YTHDC1表达水平升高,通过提高mRNA稳定性促进IL-1β表达,可能是外界环境应激引起各种免疫性皮肤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2.
摘要 目的:探讨与研究DACT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宫颈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人宫颈癌顺铂耐药细胞系SIHA/DDP根据实验目的分为三组-对照组、DACT 1组与DACT 2组,组分别加入含0.0 μmol/L、1.0 μmol/L、10.0 μmol/L DACT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抑制剂-5-aza-dC进行治疗,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指数,流失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PCR法检测甲基化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Wnt蛋白与TGF-β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24 h、36 h的DACT 1组与DACT 2组DACT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相对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DACT 2组低于DACT 1组(P<0.05)。治疗后24 h、36 h的DACT 1组与DACT 2组细胞增殖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DACT 2组与DACT 1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36 h的DACT 1组与DACT 2组G2/M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G0/G1期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DACT 1组与DACT 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36 h的DACT 1组与DACT 2组的Wnt蛋白与TGF-β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DACT 2组低于DACT 1组(P<0.05)。结论:抑制DACT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能抑制宫颈癌细胞的Wnt/TGF-β1信号通路的激活,能调节宫颈癌细胞周期平衡,能抑制顺铂耐药性宫颈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增强化疗敏感性,且在本研究设置范围内,作用剂量越高,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73.
摘要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DAPK、TIG1高甲基化在口腔白斑中表达状态及其对口腔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取77例口腔白斑、32例口腔鳞癌、32份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用实时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组织中DAPK、TIG1高甲基化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APK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高甲基化表达率为46.9%,表达量为(0.0728±0.1617),明显高于其在口腔白斑组织(19.5%,0.0070±0.0172)和口腔正常组织(18.8%,0.0021±0.0050)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K高甲基化表达与口腔白斑组织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相关,上皮增生高风险组相对于低风险组DAPK高甲基化表达风险增加(OR,1.013;95% CI,1.004-1.023;P=0.004)。TIG1高甲基化在正常组织中未表达,在口腔鳞癌组织和口腔白斑组织表达为(28.1%,0.0174±0.0440)和(27.3%,0.0035±0.0076),与正常组织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癌基因 DAPK、TIG1高甲基化有望成为口腔黏膜癌变早期标志物。  相似文献   
74.
文章利用斑马鱼胚胎成纤维细胞(PAC2), 研究烯醇化酶1(Enolase1, ENO1)多肽生化功能及其共价修饰的影响。首先体外合成甲基修饰、乙酰修饰、磷酸修饰和未修饰的ENO1多肽, 分别处理PAC2细胞, 然后检测处理细胞CCK-8、胞内外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和二磷酸甘油酸(2-phosphoglycerate, 2-PG)相对含量; 以及线粒体和溶酶体完整性; 同时利用PCR ARRAY试剂盒比较葡萄糖代谢通路变化。结果表明不同修饰的多肽处理后, 细胞增殖, 溶酶体和线粒体形态, 以及糖代谢通路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为了进一步研究乙酰化修饰ENO1多肽促进细胞增殖的代谢机制, 又将乙酰化修饰的多肽和空白对照处理的PAC2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转录组分析进一步显示乙酰化修饰的ENO1多肽可以改变糖、脂、蛋白质代谢途径, 并激活与癌症和病毒感染病的KEGG通路。研究结果提示烯醇化酶1的多种生化功能可能是蛋白翻译后不同化学修饰的结果。  相似文献   
75.
小分子泛素相关修饰物蛋白(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 protein,SUMO)化修饰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形式,存在于动物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并涉及复杂的信号通路调节过程,是细胞对应激反应的重要调节机制,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UMO化修饰在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及器官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胎儿发育过程中,SUMO化对于器官的形成及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UMO化途径的各组成成分(UBC9、SUMO1~3、PIAS、SENP1~7)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协调胚泡与子宫间的对话、心脏发育以及颅面发育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发育过程中SUMO化修饰一旦失调,则可能导致胚胎植入前缺陷、胚胎发育缺陷以及胚胎致死。本综述总结了SUMO化修饰的分子机制,以及SUMO化途径各个组成成分(SUMO、UBC9、PIAS、SENPs)在早期胚胎发育及后续器官发生中功能的最新进展,以望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6.
[目的]DNA磷硫酰化修饰是DNA骨架上非桥接的氧原子以序列选择性和R-构型被硫取代的一种新型DNA修饰。目前,磷硫酰化修饰在多种细菌、古生菌以及人类致病菌中多有发现,但其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为了全面解析磷硫酰化修饰的调控机制,本文选择荧光假单胞菌Pf0-1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其DNA磷硫酰化修饰的调控机制研究。[方法]首先,构建了spfB基因缺失和回补菌株,使用碘能特异性断裂磷硫酰化修饰DNA的方法,研究了该基因缺失对修饰表型的影响。利用cDNA在相邻同方向的基因间隔区进行PCR,确定了磷硫酰化修饰基因簇spfBCDE内的共转录单元。通过荧光定量RT-PCR,分析了spfB基因缺失突变株中磷硫酰化修饰基因的转录量。利用异源表达并纯化得到的重组蛋白SpfB进行了体外功能研究。通过EMSA实验,验证了SpfB蛋白具有与spfB启动子序列结合活性。通过DNase I footprinting实验,精确定位了SpfB蛋白与DNA结合序列。[结果]spfB基因的缺失加剧了磷硫酰化修饰DNA断裂所致电泳条带弥散的表型,spfB基因的回补能够恢复该表型,证明spfB基因负调控磷硫酰化修饰。鉴定了spf基因簇中只含有1个共转录单元,且该共转录单元在△spfB突变株中转录水平明显上升。通过EMSA和DNase I footprint实验,检测了SpfB蛋白与磷硫酰化修饰基因spfBCDE的启动子区域5''-TGTTTGT-3''相结合。[结论]SpfB作为转录调控因子负调控磷硫酰化修饰基因spfBCDE的表达,为解析磷硫酰化修饰的调控机制和全面理解基因组上的部分修饰特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Yu J  Zhang HY  Ma ZZ  Lu W  Wang YF  Zhu JD 《Cell research》2003,13(5):319-333
To determine the possible role of the epigenetic mechanisms in carcinogenesis of th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e methylation-profiled the promoter CpG islands of twenty four genes both in HCC tumors and the neighboring non-cancerous tissues of twenty eight patients using the methylation-specific PCR (MSP) metho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DNA sequencing. In comparison with the normal liver tissues from the healthy donors, it was found thatwhile remained unmethylated the ABL, CAV, EPO, GATA3, LKB 1, NEP, NFL, NIS and p27KIPI genes, varying extents of the HCC specific loss of the epigenetisoermethvlation were found associated with the ABO, AR. CSPG2. cvclin al. DBCCR1,GALR2, IRF7, MGMT, MT 1 A, MYOD 1, OCT6, p57KP2, p73, WT 1 genes, and demethylation with the MAGEA 1 gene, respectively. Judged by whether the hypermethylated occurred in HCC more rrequenuy man in tneir neignboring normal tissues, the hypermethylation status of the AR, DBCCR1, IRF7, OCT6, and p73 genes was considered as the event specific to the late stage, while that the rest that lacked such a distinguished contrast, as the event specific to the early stage of HCC carcinogenesis. Among all 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parameters tested for theassociation with, the hypermethylation of the cyclin al gene was more prevalent in the non-cirrhosis group (P=0.02 1) while the hvoermethvlated p16^INK4a gene was more common in the cirrhosis group (P=0.017). The concordant dant methylation behaviors of nineteen genes, including the four previously studied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clrrllosis has been evaluated by the best subgroup selection method. The data presented in this report would enable us toshap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for the HCC specific loss of the epigenetic stability of the genome, aswell as the strategy of developing the novel robust methylation based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tools.  相似文献   
78.
生物多样性的几个问题(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等三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叙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情况。“生物安全”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签订后每次缔约国会议都要讨论的中心议题之一。为之本文也用一定的篇幅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79.
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基因的甲基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凋亡过程中,bcl-2基因下调与该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关系,用5-氟尿嘧啶(5-Fu)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NC3H10,TC3H10及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凋亡,分别检测了这三种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的表达变化,与其调控区及编码区的甲基化状况.我们曾观察到5-Fu作用24~48h出现细胞存活率下降,DNA梯状断裂及细胞周期凋亡峰显现等典型凋亡现象.Northern杂交显示,在5-Fu作用12h时bcl-2mRNA水平已明显降低.由此,我们用小鼠bcl-2(mbcl-2)及人bcl-2(hbcl-2)基因调控区PCR扩增片段及bcl-2编码区(cDNA)片段作为探针,与5-Fu作用12h的细胞DNA的MspⅠ/HpaⅡ酶切产物进行Southern杂交,以未作用的细胞DNA同样酶切杂交为对照.通过杂交带谱的变化,分析bcl-2基因的甲基化状况.结果显示:mbcl-2及hbcl-2在5-Fu作用12h后调控区甲基化水平增高,但其编码区甲基化状态皆未出现可检出的变化.上述结果提示:bcl-2基因调控区甲基化水平升高可能与该基因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80.
免疫分析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环境等领域检测,将免疫分析方法与纳米材料相结合可以提高免疫分析的性能。与传统纳米材料相比,上转换纳米颗粒(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具有光稳定性好、发光寿命长和狭窄及可调整的发射带等优秀的光学性质,与免疫分析相结合可显著降低背景噪声,提高分析灵敏度。本文简要介绍了UCNPs的发光机制,对UCNPs的合成和表面修饰方法进行了总结,并详细论述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内滤效应、磁分离技术、上转化连接免疫吸附技术和上转换免疫层析技术五种基于UCNPs的免疫检测技术,最后对该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UCNPs免疫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