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小型植保无人机超低量喷雾防治稻水象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适宜新疆荒漠绿洲特殊生态环境的稻水象甲超低量喷雾技术,为稻水象甲的大面积统防统治提供新型施药技术。【方法】以小型遥控多旋翼植保无人机(UAV)为施药机械,以稻水象甲常规喷雾防效大于90%的药剂为首选药剂,开展了药剂、施药量、助剂以及施药机型的筛选试验。【结果】施药后3、7、14和21 d虫口密度高于防治指标的样地所占比例依次为35.71%、21.43%、35.71%和78.57%。30%氯虫·噻虫嗪187.5 mL·hm~(-2)防效最佳,14 d药效高达93.43%;药后21 d,球孢白僵菌3000 mL·hm~(-2)的防效最高,达84.65%。各药剂施药量与防效呈正相关。此外,UAV喷雾防治稻水象甲时,添加助剂的平均防效可提高22.29%~28.49%。【结论】在农业精准施药、绿色生产中,综合考虑供试药剂的施药量、持效期、防效和药后存活虫量,建议以30%氯虫·噻虫嗪SC和14%氯虫·高氯氟CS作为全程以UAV为施药机械防治稻水象甲的首选药剂,在稻水象甲种群发展前中期优先考虑低浓度施药量;同时,为避免UAV在实际作业中药液雾滴发生飘失和流失问题,可以考虑添加飞防助剂提升防效。  相似文献   
92.
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的世界性害虫,对农林业危害巨大。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当前防治西花蓟马的虫生真菌的种类、高毒力菌株的筛选及防治现状。现已知西花蓟马的寄生病原真菌有5种,包括蜡蚧轮枝菌(半知菌:丝孢目)、球孢白僵菌(半知菌:丝孢目)、金龟子绿僵菌(半知菌:丝孢目)、玫烟色棒束孢(半知菌:束梗孢目)和小孢新接霉。其中,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在西花蓟马的生物防治中应用最广,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部分防效好的虫生真菌已申请专利及实现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93.
【目的】为了解河南省粘虫田间种群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本文对漯河、洛阳、潢川和原阳的1代或2代粘虫田间种群进行了室内饲养,并对幼虫存活,被寄生情况和繁殖能力等进行了研究。【结果】东方粘虫雌蛾和雄蛾的平均寿命分别为(13.73±4.13)d和(23.04±6.89)d,平均产卵前期和平均产卵历期分别为(6.30±0.33)d和(6.69±2.46)d,单雌平均产卵量为(1631.0±66.83)粒。劳氏粘虫雌蛾和雄蛾的平均寿命分别为(13.17±2.70)d和(13.52±3.62)d,平均产卵前期和平均产卵历期分别为(4.03±0.22)d和(8.28±2.71)d,单雌平均产卵量为(912.9±72.82)粒。潢川地区东方粘虫中线虫的寄生率最高(26.0%),漯河地区2代粘虫寄生蜂的寄生率最高(77.5%)。【结论】河南省内发生危害的粘虫主要为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和劳氏粘虫Mythimna loreyi。不同地区不同世代东方粘虫的成虫寿命和产卵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幼虫中线虫和寄生蜂的寄生率存在明显差异。东方粘虫和劳氏粘虫在雄蛾寿命,产卵前期和单雌平均产卵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4.
 本文针对国外近十几年来在CO2浓度升高对植物的直接影响方面所开展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方法、动态、基本结论、存在问题等内容做了简要的介绍。大气CO2浓度在过去200年内已增加了80μmol·mol-1,生长在高CO2环境下的植物,其生理生态、形态及化学成分等方面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表现在光合作用速率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呼吸作用受抑制;气孔密度减少,水分利用效率增加;生物量及产量增加;一些关键蛋白质及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组织中的氮、硫等元素含量降低;根系及花的发育也随CO2浓度的升高而提前等。不同光合途径(C3、C4及CAM)及不同植被类型(自然植被、栽培植被)的植物随CO2浓度发生的上述指标的变化在长期反应与短期反应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另外,实验控制条件如温度、光照、水分、养分甚至实验装置(如花盆)的大小对预测结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通过我国东北及黄淮海地区主要大豆种植区11种土壤对4株定殖于大豆胞囊线虫真菌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imus)M-14,厚垣孢子轮枝菌(Verticilliumchlamydosporium)JN-11SH-26和BQL-1孢子的抑制作用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表明土壤抑菌作用普遍存在,但依土壤条件、菌种类型而异,其中以安徽宿县、济南农科院、北京、黑龙江宝泉岭农场的土壤抑菌作用最强,洗涤悬液中孢子萌发率多小于30%,济南敬家、河南开封、黑龙江八五三农场等地土壤抑菌现象不明显,孢子萌发率一般在40~80%。同一土壤对4个菌株的影响是一致的。将菌种液体发酵培养,其滤液孢子萌发率一般可提高至50%以上。加入复合添加剂制得菌剂后,孢子萌发率进一步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对其抑菌作用的强弱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土壤中微生物数量越多,抑菌作用表现得也越明显。机理探讨表明土壤中存在着一些水溶性及挥发性的抑制因子,其中水溶性成分是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6.
《生命世界》2007,(1):72-73
腹泻、伤风病毒可致失忆?吸烟无助少女减肥;维生素D有助于控制乳癌发展;食量过大小心癌症;心脏病患者需有效预防感冒;医用蜂蜜治疗创伤效果明显;穿衣服也要防“甲醛”;  相似文献   
97.
据报道,灵长类动物体内寄生线虫感染情况严重。我国特有珍稀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肠道也受到寄生线虫感染,其健康极受影响。滇金丝猴数量稀少,极需保护。捕食线虫真菌是线虫的天敌,具较高的生防动物寄生线虫的潜力。为提供应用捕食线虫真菌生防滇金丝猴肠道寄生线虫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从滇金丝猴粪便分离捕食线虫真菌,量化测定及比较不同捕食器官类型和来自不同生境的捕食线虫真菌的捕食率,从中筛选有较高捕食率的菌株。结果显示,从滇金丝猴粪便及其他不同生境共筛选到3株捕食率较高的捕食线虫真菌菌株:Dactylellina gephyropaga(331-1),Dac.drechsleri(84-1),Drechslerella dactyloides(342-2),其捕食率分别为:81.10%,76.17%,81.33%,其中331-1分离自滇金丝猴粪便,该菌株具有高效生防滇金丝猴肠道寄生线虫的潜力;来自不同生境或同一生境同种不同株的捕食线虫真菌的捕食率差异较大;产黏性菌网的捕食线虫真菌其捕食率普遍低于产收缩环、黏性分枝和黏性球的捕食线虫真菌;捕食线虫真菌的捕食率与捕食器官生成速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8.
镶嵌式防治对抗性演化影响的论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唐振华  张朝远 《昆虫学报》1993,36(2):185-189
为了评估镶嵌式防冶对抗性演化的影响,我们以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作为模型昆虫,用抗马拉硫磷(单因子)品系(RM)和抗氰戊菊酯(多因子)品系(RF)构成抗性个体频率均为0.1的一个“什成群体”(M品系),然后在F1代分成三个亚品系。Rmf亚品系用马拉硫磷和氰戊菊酯作镶嵌式模拟处理,并与单用马拉硫磷(Rm)和氰戊菊酯(Rf)逐代处理的亚品系作比较。处理10代后,Rm和Rmf对马拉硫磷的抗性分别是M晶系的266.4和6.1倍,而Rf和Rmf在处理5代后,对氰戊菊酯;山抗性均已达243.3倍。漠拟结果表明:(1)以杀虫饥理不同的杀虫剂进行镶嵌式防冶,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延缓抗性的发展;(2)对单因子遗传,内马拉硫磷特别有效,而对多因子遗传的氰戊菊酯效果不佳。此外,还讨论了抗性治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99.
<正> 852788附生细菌噬夏孢欧文氏菌的质粒[英]/Thiry,G.//J.Gen.Microbiol.-1984,130(7).-1623~1631[译自D B A,1984,3(20),84-09673]分析了两个噬夏孢欧文氏菌菌株20D3和20C31存在的质粒,可把它们作为附生细菌用于对付在原位活动的致病菌的潜在的生防因子。上述菌株的粗溶菌物的琼脂糖凝  相似文献   
100.
<正> 853653 茄科植物土壤疫病的去除[专,日]/Jap.Tob.+Salt/J8 4024-126:18.06.82-JP-103982(07.06.84)18.06.82 as 103982.84-168844/24(4页)[译自 DBA,1984,8(23),84-11083]描述了一种去除茄科植物土壤疫病的过程,该过程包含加热消毒茄假单胞菌 M23R。土壤里加进了处理过的细菌可有效地去除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