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5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3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乳腺癌是目前世界上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个体化的乳腺癌的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广泛使用,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检测也因此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使用。2013年St.Gallen国际乳腺癌会议上重新定义了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标准,使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乳腺癌的比例有所改变,导致原本分类为Luminal A型的部分患者重新分类为Luminal B型而使Luminal B型患者数量有所增加。人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型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与其他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及不同时间应用的治疗效果有了进一步研究。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认为可用于常规评估三阴性乳腺癌,除此之外,三阴性乳腺癌的小亚型的分型也为三阴性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尽管乳腺癌分子分型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并获得国际同行间的认可,给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复发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但目前所有的分子标记物仍不能够满足治疗需求使其临床实用性仍旧具有局限性,因此还期待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生长因子颗粒蛋白前体(PGRN)、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基因启动子区改变以及全基因组DNA甲基化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液样本80例以及健康对照血液样本80例,PCR扩增PGRN和TNFR基因启动子区并进行测序,观察两组间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是否有差异。同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情况以及用ELISA法检测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在TNFR基因启动子区域发现阿尔茨海默病和对照组之间在多态性位点rs4149570和rs4149569有显著性差异(P0.001和P=0.033)。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为(0.79±0.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36)%(P0.001)。结论:TNFR基因多态性位点rs4149570和rs4149569的变异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降低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凉血活血汤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5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银屑病患者60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使用凉血活血汤联合阿维A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阿维A胶囊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2(IL-22)、白细胞介素23(IL-23)及血管内皮因子(VEGF)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IL-17、IL-22、IL-23及VEGF水平均降低;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IL-17、IL-22、IL-23及VEGF水平较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凉血活血汤联合阿维A胶囊能明显提高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L-17、IL-22、IL-23及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建立体外大量扩增高纯度小鼠树突状表皮T淋巴细胞(DETCs)培养技术,并证实外源性给予DETCs能够有效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及Western Blot方法分析糖尿病及正常小鼠表皮组织中DETCs比例和IGF-1/KGF-1表达情况。体外培养扩增获得大量高纯度DETCs后,局部植入糖尿病创缘皮下,创面未愈合面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通过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分别统计每组5只糖尿病小鼠每天创面面积与红色标尺面积之比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对比正常小鼠,糖尿病表皮组织中DETCs比例和IGF-1/KGF-1表达均显著降低;体外培养能够获得大量高纯度DETCs(95﹪);创缘局部植入DETCs后能够显著增强糖尿病创缘皮肤表皮组织IGF-1/KGF-1的表达,并从第2天,对照组创面面积与红色标尺面积比为0.769±0.034,实验组创面面积与红色标尺面积比为0.692±0.038,到第7天对照组创面面积与红色标尺面积比为0.178±0.024,实验组创面面积与红色标尺面积比为0.011±0.003,实验组创面比对照组创面愈合面积显著加速。结论外源性给予DETCs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创面愈合,可能为临床糖尿病难愈创面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A表达及微淋巴管密度(MLVD),分析VEGF-A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MLVD及与患者生存期限的关系。结果:1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VEGF-A表达阳性率为66.6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8.10%(P0.05);2 VEGF-A阳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MLVD为(8.35±2.45)明显高于阴性患者的(5.32±1.44),(P0.05);3VEGF-A阳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3年存活率为41.67%明显低于阴性患者的61.90%(P0.05)。结论:VEGF-A表达在确定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评价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抗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医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60例,以及60例体检没有冠心病的健康者,对患者的VEGF和Hp-IgG进行检测,观察两组的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Hp-IgG阳性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Hp-IgG阴性的例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73,P0.001);观察组患者Hp-IgG阳性血清VEGF(t=20.37,P0.05)和Hp-IgG阴性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9.02,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HD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与H.pylori感染情况有很大关系,对VEGF和Hp-IgG实施检测,对冠心病疾病的发展、病变、诊断、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7.
肝纤维化的形成是由于肝脏持续性损伤以及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失衡所引起的。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肝纤维化形成中的关键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与TGF-β相关的转录因子如AP1、STAT3及Foxo3a等也参与肝纤维化的调控过程。现就在肝纤维化中TGF-β与转录因子AP1、STAT3和Foxo3a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8.
肺癌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全部肺癌病例的 80% 左右。相较于传统化疗,表皮生长因 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用于 EGFR 突变型 NSCLC 患者,可获得更为卓越的疗效。但是,EGFR-TKIs 长期使用会产生 获得性耐药,主要机制为 EGFR T790M 突变。临床研究表明,以奥希替尼、rociletinib 和 HM61713 为代表的第三代 EGFR-TKIs 对 EGFR T790M 突变阳性 NSCLC 具有较好的疗效,为 EGFR T790M 突变阳性患者的有效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综述第三代 EGFR-TKIs 的最新临床研究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浓度为500μmol/L的油酸和棕榈酸混合物(摩尔比=2:1)诱导HepG2细胞建立NASH细胞模型,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低剂量FGF-21组(LFGF-21,0.5μmol/L)、中剂量FGF-21组(MFGF-21,1.0μmol/L)和高剂量FGF-21组(HFGF-21,2.0μmol/L),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内脂滴,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细胞内ALT、AST、TC、TG的水平,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的m RNA和蛋白水平,ELISA检测IL-1β、TNF-α水平。结果:NASH细胞造模成功,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无明显脂滴蓄积,模型组细胞内可见大量橘红色脂滴,并出现融合现象。不同浓度FGF-21治疗组的细胞内红色脂滴明显减少,并呈剂量依赖性。模型组ALT、AST、TC、TG、IL-1β、TNF-α和NLRP3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FGF-21治疗组其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Nrf2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FGF-21治疗组Nrf2的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FGF-21通过促进Nrf-2、抑制NLRP3减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细胞的脂质沉积,减轻炎症反应,对NASH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面部凹陷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62例面部凹陷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仅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身体脂肪吸收率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时(P0.05),且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的身体脂肪吸收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为87.55%,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结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应用于治疗面部凹陷能够有效提高自体脂肪移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