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23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4 毫秒
991.
梁子湖鳜鱼的生物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56年1月至1957年3月,作者在梁子湖进行了鳜鱼[Siniperca chuatsi(Basilewsky)]生态学的调查。材料主要取自梁子镇鲜鱼收购站。每月取材的次数自3次至10次不等,一般5次以上。在生殖季节,有时直接从渔船取得材料。材料取得后,除记录体长、体重外,还进行了性腺发育情形、胃内食物等观察,然后取下鳃盖骨,以作测定年龄之用。先后共解剖了360尾鳜鱼。  相似文献   
992.
长江中游“野鱼苗”的种类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每年,在4月下旬,武汉附近江中开始出现大量鱼苗。这时,沿江的渔业合作社就开始了鱼苗捕捞的工作。所捕得的鱼苗,以湖北而论,除了供应本省养殖之用,还供应其他省份。  相似文献   
993.
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碳源和碳汇的双重特征,其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相较于技术手段的创新,碳税、补贴等经济手段被认为是较为简单、可行、易出台的碳排放减缓政策。采用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GOPer-GC模型,构建国际碳税情景,模拟分析了2008年至2050年碳税政策的实施对全球各区域农业土地覆被及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情景2和情景3中全球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累计碳排放分别达到49.6 GtC和23.1 GtC,明显低于基准情景的累计排放量51.9 GtC。这说明,实施碳税政策后,相较于将碳税收入用作一般性财政收入,将碳税收入补贴至农业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农业碳排放。此外,林业部门获取更多的碳税补贴时,多数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规模大幅减少,主因是耕地变为林地、草地变为林地面积的增加。情景3中,中国的碳汇量较其他情景显著增加,主要来自耕地变为林地、草地变为林地,累计碳汇量分别达到1.7和3.7 GtC。因此,对于中国、美国、印度等大部分区域来说,碳税收入更多地补贴至林业部门有利于在整体上减缓农业碳排放,而欧盟、日本、东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东欧地区,碳税收入平均补贴至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反而具有相对更好的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994.
1997-2016年中国农业碳排放率的时空动态与驱动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四友  赵媛  许昕  文琦  宋永永  崔盼盼 《生态学报》2019,39(21):7854-7865
研究农业碳排放率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对指导农业碳减排和实现农业低碳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1997-2016年中国31个省域的农业碳排放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ESTDA框架和GWR模型从时空关联视角对其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碳排放率空间正相关性呈减弱趋势,农业碳排放率空间差异逐渐扩大。(2)中国农业碳排放率的时空格局动态变迁路径差异明显,局部空间结构和空间依赖方向上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3)协同增长型省域数量呈现减少趋势,表明中国农业碳排放率的空间格局整合性下降且由协同增长主导型向协同与竞争并存的格局转变。(4)农业碳排放率具有较强的局部空间关联模式和空间转移惰性,表现为一定的路径依赖或空间锁定特征。(5)农业碳排放率驱动因素的空间非均衡联动局域性特征显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从南向北依次递减,居民收入状况和种植结构的分布趋势为从东向西依次递增,耕地面积构成状况对东北地区农业碳排放率的提升作用高于中西部地区,耕地规模对农业碳排放率具有负向作用,回归系数从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增。  相似文献   
995.
赵越  罗志军  李雅婷  郭佳滢  赖夏华  宋聚 《生态学报》2019,39(13):4676-4686
以赣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995年、2005年、2015年的3期遥感影像,分析1995—2015年赣江上游流域的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基于景观扰动指数与景观脆弱指数构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模型;采用半变异分析、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赣江上游流域土地利用风险时空变化与驱动力。结果表明:赣江上游流域城乡生活空间面积显著增加,从三生空间看,农业生产空间面积显著减少,土地利用类型由生态、生产空间向城乡生活空间转化,土地利用程度提高。1995—2015年期间土地利用生态风险逐渐上升,高-高型聚类多分布于章贡区、南康区、信丰县等附近,低-低型聚类多分布于安远县、全南县等附近,高风险区、较高面积逐渐扩大,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面积逐渐缩小,引起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因素主要为总人口、公路里程、城镇化率等人为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土地利用的优化布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6.
中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汉初  樊杰  曾瑜皙  郭锐 《生态学报》2019,39(22):8357-8369
高耗能产业是当前中国CO_2排放的重要来源,降低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是实现中国2030年减排目标的主要抓手之一。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区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在刻画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时空特征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5年,中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下降趋势极为显著,空间上表现出"西高东低"与"北高南低"并存的分异格局以及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征;本地高耗能产业碳强度明显受到周边省份的影响,技术创新、对外贸易、产业集聚不仅对本地高耗能产业碳强度产生影响,而且还能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作用于周边地区,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企业规模仅能作用于本地高耗能产业碳强度,环境管制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则对高耗能产业碳强度的影响不显著。从空间溢出效应、主导因素、区域差异化、应对产业转移四个方面提出了降低高耗能产业碳强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7.
王正  周侃  樊杰 《生态学报》2022,42(21):8664-8674
科学认知区域碳排放是开展碳减排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主体功能区诸多政策都直接或间接与碳中和相关,分析不同功能定位的地域单元碳排放特征,有利于制定符合各地区功能定位的碳减排政策。选取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比较典型的四川省,核算了2010-2017年各类主体功能区的碳排放量,以主体功能区为视角分析不同空间组分碳排放格局特征,结果显示:(1)四川省县域尺度碳排放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碳排放具有明显核心-边缘结构特征,以成都平原为核心、攀枝花为次核心向外依次梯度降低。(2)主体功能区间碳排放量差异明显,城市化地区是碳排放的主要承载区和碳排放变化的主要贡献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碳排放量远低于城市化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碳排放强度显著高于城市化地区和农产品主产区(P<0.05),需引起关注。(3)第二产业是各类主体功能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城市化地区第二产业碳排放比重高于其他主体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生活碳排放比重则高于城市化地区。(4)立足各类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从结构、技术角度讨论了各类主体功能区的碳减排政策措施,同时强调加强主体功能区区际合作,着眼全局,降低碳排放强度、减少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998.
摘要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因素及焦虑对术后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前根据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分为焦虑组(n=27)和非焦虑组(n=73)。统计患者基础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核心30(EORTC QLQ-C30)评分和早期预后。结果:男性、家庭收入≥50000元/年为肺癌患者术前焦虑独立保护因素,年龄≥60岁、吸烟史、合并慢性疾病、术前住院时间≥5 d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比非焦虑组,焦虑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分值明显降低,疲劳、失眠、食欲丧失分值和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恶心比例、新发心律失常比例、舒芬太尼用量、盐酸托烷司琼用量明显升高,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性别、年龄、吸烟史、家庭收入、合并慢性疾病、术前住院时间均可影响肺癌患者术前焦虑,术前焦虑会降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影响预后,应完善术前心理干预,降低焦虑风险。  相似文献   
999.
摘要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分析2018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6,给予开腹手术)和B组(n=52,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肝功能、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切口大小短于A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总胆红素 (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B组术后3 d CD3+、CD4+、NK细胞、CD4+/CD8+高于A组(P<0.05),B组术后3 d CD8+低于A组(P<0.05)。B组术后3个月健康生活量表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虽低于A组,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虽然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更长,但切口小、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对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损害更轻,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 目的:观察术前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术后快速康复操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呼吸功能、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97例研究病例选取自2019年4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将97例患者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和手术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术后快速康复操。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周的呼吸功能、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症状领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保留尿管时间、保留胸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术后快速康复操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可促进术后康复,改善其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