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4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48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The advent of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 has revolutionized the concept of cellular reprogramming and potentially will solve the immunological compatibility issues that have so far hindered the application of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Recent findings showed that pluripotency is defined by a state of balanced lineage potency, which can be artificially instated through various procedures, including the conventional Yamanaka strategy. As a type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s are subject to the usual concerns over purity of differen- tiated derivatives and risks of tumor formation when used for cell-based therapy, though they pro- vide certain advantages in translational research, especially in the areas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disease modeling and drug screening, iPSC-based technology,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ESCs) and direct lineage conversion each will play distinct roles in specif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al medi- cine, and continue yielding surprises for scientists and the public.  相似文献   
62.
《生物磁学》2013,(24):I0003-I0004
据《科学》杂志网站近日报道,霍乱每年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但人体并没有坐以待毙,研究人员现已找到证据:在霍乱流行的孟加拉国,当地人的基因组已经进化出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应对这种疾病。这是人类进化发生在现代社会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研究传染病对人类进化的影响将有助于设计更有效的疫苗。  相似文献   
63.
卓琦 《动物学研究》2013,(5):519-530
Kisspeptin是近10年新发现的调控动物生殖内分泌的关键因子,是kiss基因所编码的多肽产物,属神经内分泌肽类激素,为G蛋白偶联受体54(GPR54)的内源性配体。Kisspeptin具多个功能性的分子结构形态,在鱼类中,主要结构形式为Kisspeptin-10肽。Kisspeptin/GPR54系统在生殖中具重要功能。该文综合现有研究资料,就Kisspeptin在鱼类生殖内分泌调控中的概况、Kisspeptin神经元在鱼脑中的分布和定位、鱼类Kisspeptin分子的多态性、Kisspeptin调控鱼生殖内分泌的功能多样性、Kisspeptin调控鱼类生殖内分泌的机制、Kisspeptin的分子进化以及Kisspeptin和其他功能分子对鱼类生殖内分泌的协同调控进行了初步阐述,同时对Kisspeptin在鱼类生殖内分泌调控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4.
涡虫由于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而成为发育生物学及再生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此外,其在有性生殖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也备受人们关注。目前,涡虫生殖生物学研究领域主要围绕两个热点问题开展工作:1.无性生殖向有性生殖转化的诱因及机制的探讨;2.生殖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有关生殖转化机制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涡虫的性化相关事件以及性化物质的本质探索;截至目前已克隆并对其表达和功能进行探讨的涡虫生殖相关基因主要有DjPTK1、vasa-like 基因、DeY1、Drygnanos相关基因以及Drpiwi-1等。此外,本文也对有关涡虫生殖生物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65.
针对高职招生文理兼收和学生学习基础实际,在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中,通过案例引导丰富感性认识,创设问题情境培养主动学习能力,运用网络优势培养获取信息和解读问题能力,设计趣味性开放实验提高实践能力,促进知识理解和技能提高,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66.
征稿简则     
《微生物学通报》2013,(3):482+521
1刊物简介与栏目设置《微生物学通报》是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的,以微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与应用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登内容包括:工业微生物学、海洋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基础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兽医微生物学、药物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病毒学、酶工程、发酵工程、代谢工程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7.
张颖珍 《生物学通报》2013,48(1):33-37,63
根据医学生培养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培养医学生自主学习和临床实践能力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TBL与传统教学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医学生自主学习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新途径。经过实践应用证明,TBL与传统教学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临床实践技能,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效果显著,成果突出。  相似文献   
68.
孙明  董婧  柴雨  李玉龙 《生态学报》2013,33(10):3222-3232
白色霞水母是我国近海主要大型灾害水母种类之一,其暴发性增殖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在室内控制条件下,研究了温度(7.5、11、14.5、18、21.5和25℃)和投饵频次(1次/2d、1次/8d和1次/16d)对白色霞水母无性繁殖与螅状体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白色霞水母足囊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8-25℃,足囊繁殖随温度和投饵频次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对白色霞水母横裂率和横裂次数的影响显著,温度越高,白色霞水母发生横裂生殖的时间越早,横裂生殖速度越快,重复横裂次数越多,释放的碟状体数量也越多.横裂率和横裂次数随投饵频次的增加而递增.白色霞水母螅状体在7.5-25℃范围的成活率均为100%,其生长速度随温度和投饵频次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和投饵频次对白色霞水母螅状体足囊繁殖、横裂率和螅状体生长具有明显的交互效应.螅状体的横裂次数和初生碟状幼体伞径随螅状体柄径增大而递增,呈线性相关.研究表明,温度、投饵频次即营养条件显著影响着白色霞水母的种群数量,说明海水水温上升、富营养化或渔业资源锐减导致的浮游动物量增加均可能诱发白色霞水母暴发性增殖.结论为进一步探索大型水母暴发的生态环境机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9.
检视了3类不同生殖方式的7种蜚蠊雌虫标本,描记了卵生A型、卵生B型和卵胎生A型的雌性外生殖器和卵荚外部形态特征.研究发现蜚蠊不同生殖方式的雌性外生殖器结构和卵荚形态上差异明显,雌性外生殖器结构与卵荚形态和生殖方式均互呈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0.
李霞  徐秀秀  韩兰芝  王沫  侯茂林 《生态学报》2013,33(14):4370-4376
系统研究了稻纵卷叶螟在6种不同水稻品种(常规粳稻武育粳3号,杂交粳稻宁粳1号,常规籼稻TN1,杂交籼稻汕优63,超级杂交籼稻两优培九,超级杂交籼粳稻甬优9号)上取食后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卵巢发育进度、繁殖力和飞行能力.结果表明,武育粳3号和宁粳1号能显著延长稻纵卷叶螟未成熟期的发育历期,降低其存活率,延缓卵巢发育进度,降低成虫繁殖率,并提高成虫的飞行能力;不同水稻品种间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影响从大到小排列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常规籼稻>杂交籼稻>超级杂交稻.这说明,幼虫期营养对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存活、生殖和飞行能力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