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1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54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5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鲮鱼遗传改良的研究——Ⅰ.杂交育种和遗传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用杂交选育方法改良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耐低温能力的试验经过和已取得的进展。同时,分析讨论了杂交后代(一代和二代)性状遗传的某些结果。对鱼类低温适应和抗冻、抗寒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和讨论,并认为只有把鱼类耐低温性状遗传的分子机理彻底阐明,人们才有可能直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定向地改良像鲮鱼等不耐寒物种的抗寒性能。此外,我们也对如何改进鱼类杂交选育的技术措施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32.
陆菱妹   《广西植物》1984,(3):247-248
<正> 利用植物监测大气污染早已为人们所发现,但目前多从植物(如紫花苜蓿、向日葵,地衣等)叶片出现的伤害症状来估测大气受污染的程度。植物能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质,使叶片含污染物质的量增加。并且污染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含量有一定的稳定性,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大气的污染程度。利用分析叶片污染物质含量来估测大气的污染状况是切实可行的。 几年来我们研究了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能力,对桂林市内和市郊十多种主要绿化植物叶片污染物质含量进行了分析。并为了利用分析叶片污染物质含量来监测环境。对桂花树叶片含硫量分析监测大气的SO_2污染作了一些工作,现将结果进行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银杉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我国特有濒危的珍贵植物——银杉的生态环境及其特性,调查结果表明,银杉在广西花坪林区分布于海拔1020—1460米,坡度30度以上的山脊及山脊的南坡或西坡,生长在以广东五针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或阔叶林中,土层浅薄,呈酸性反应的山地黄壤或黄棕壤的岩隙间。银杉具有喜光、耐寒、抗风、耐瘠薄等生态特性。 银杉幼龄生长缓慢,天然更新能力弱,残存个体少,自然分布范围越来越小,有被阔叶树种更替的趋势。调查研究其生态环境性,为保护种源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本研究在较多的生长素及浓度的组合间进一步探讨生长素对促进插穗生根的作用。并对实验结果按两因素交叉分组实验的混合模型的方差分析进行计算,表明生长素组合间均显现出显著的差异。最后用多重比较法中的Ducan检验法,得出了对插穗产生愈伤组织和出根效果较好的生长素组合。  相似文献   
35.
毛叶茶茎插穗生根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毛叶茶茎插穗不定根形成进行了显微研究。观察发现,不定根起源于木射线薄壁细胞和韧皮部起源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起源的不定根是由伤组织中部的细胞直接产生维管分子或者先产生形成层,再由形成层分化纤管分子。愈伤组织是孕育不定根的前提。韧皮部外侧近乎连续的厚壁的韧皮纤维束不妨碍不定根的发育。  相似文献   
36.
本文报道了单细胞蓝细菌粘球藻(Gloeocapsa spp.)的分离培养新方法。经改进后的趣声波处理方法比前人报道的分离方法更简便有效,又不会对菌体产生不良影响。应用这一方法,从国内不同生态环境的土壤样品中,首次分离到4株Gloeocapsa spp.纯培养体,同时还证实了它们均有固氮酶活性。  相似文献   
37.
植物组织培养中液体生根培养基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液体生根培养基(不加琼脂)对蚊净香草(Pelargoniumgraveolens)进行生根培养,并已应用于非洲菊的生根培养,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8.
为探明温度对米象成虫的飞行行为的影响,应用起飞测定装置和昆虫飞行磨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米象成虫的飞行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23℃时,米象即可起飞;23~35℃内,60.0%~73.3%的米象个体具备飞行能力;温度对米象雌成虫的24 h累计飞行距离、24 h累计飞行时间和飞行速度均有显著影响,随温度的升高其飞行能力先增强后减弱,在32℃时上述3个飞行参数均有最大值。米象雄成虫的24 h累计飞行距离、24 h累计飞行时间和飞行速度受温度影响不显著,整体随测定温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29℃时有最大值。米象雌雄成虫的日常日行活动呈现一定的节律性,每日上午和傍晚以后有两个飞行活动高峰。研究结果明确了米象成虫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飞行行为特征,可为米象的扩散和害虫感染的预防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9.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黄玛草蛉2龄与3龄幼虫对甘蓝蚜以及玉米蚜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黄玛草蛉2龄与3龄幼虫对2种蚜虫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龄期幼虫对2种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黄玛草蛉2龄与3龄幼虫对玉米蚜最大理论日捕食量分别为120.48头、185.18头;黄玛草蛉2龄与3龄幼虫对甘蓝蚜最大理论日捕食量分别为60.60头、86.95头。在相同猎物种类下,黄玛草蛉3龄幼虫对2种蚜虫的捕食量均高于黄玛草蛉2龄幼虫;在相同猎物密度下,黄玛草蛉2龄幼虫与3龄幼虫对玉米蚜的捕食量均高于甘蓝蚜。  相似文献   
40.
本文对扶桑绵粉蚧的交配行为及交配能力进行观察,以期明确其交配行为和交配能力。研究发现,发现扶桑绵粉蚧雌雄虫均能多次交配,雄虫交配能力大于雌虫。雄虫交配次数为3~10次不等,平均为6.9次,以交配6次所占的比率最大,为26.7%。雌虫的交配次数为1~4次不等,平均为2.3次,以交配2次所占的比率最大,为40.0%。扶桑绵粉蚧的交配持续时间差异较大,从1.8 min到76.5 min不等,平均每次交配时间为11.5 min,其中以在10 min以内最多,为68.8%。上述研究为了解扶桑绵粉蚧的交配行为和研究昆虫性信息素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