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3篇
  免费   510篇
  国内免费   4749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361篇
  2022年   359篇
  2021年   383篇
  2020年   375篇
  2019年   412篇
  2018年   294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279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71篇
  2010年   322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384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292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高寒草甸小嵩草种群繁殖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从繁殖生态学的角度对高寒草甸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种群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嵩草属寒冷中生密丛短根茎地下芽植物,在高寒生境中采用以营养繁殖为主、有性繁殖为辅的繁策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虽然小嵩草种子产量达4553.8粒/m^2,但种子萌发率较低,室内和野外萌发率分别仅有4%和1%,经氢氧化钠溶液和赤霉素溶液处理后的种子萌发率分别为1%和2%,而削去种皮后种子萌发率达52.6%,种皮坚硬是造成种子萌发率低的主要原因;进入种子库、保留至返青期且具有活性的种子仅占种子总数的24.35%,其室内萌发率仅有3%,而在野外理论实生苗仅为11.09个/m^2,与此相反小嵩草营养繁殖所形成的新个体数为6256.25个/m^2,远远多于种子萌发所形成的实生苗数。此外,小嵩草营养繁殖效力也远高于有性繁殖效力,营养繁殖效力占总繁殖效力的90.92%。  相似文献   
962.
福建沿海地区的景观生态建设途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的资源、环境经营与管理问题 ,具有综合整体性和宏观区域性特色 ,并以中尺度的景观结构与生态过程关系研究见长[8] 。自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 ,景观生态学逐渐成为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福建沿海地区是指北从福鼎县南至诏安县的广大沿海县、市 ,行政上包括 33个县市行政单位。该区域是福建省经济最为活跃 ,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 ,近 2 0年来经济年均增长率达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 ,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料和农业化肥等都成为福建省沿海地区严重的污染源。如何协调…  相似文献   
963.
西藏年楚河流域水土流失及生态重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成 《生态学杂志》2002,21(5):74-77
西藏著名粮仓年楚河流域位于北纬 2 8°10′~2 9°2 0′、东经 88°35′~ 90°15′ ,地处喜马拉雅地质构造区中段。年楚河全长 2 17km ,平均坡降 0 .6 1% ,落差达 132 2m ,大致呈东南 西北流向 ,于日喀则附近逆向汇入雅鲁藏布江。行政区划上包括康马、日喀则县大部和江孜、白朗县全部 ,总面积 6 311km2 ,耕地面积 4 .70× 10 4 ha ,农业人口 16 .5 9万人 ,分别占西藏自治区的 0 .9% ,13.5 %和 7.7% ,现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区“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支流拉萨河、年楚河流域 )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 ,水土流失对生态环…  相似文献   
964.
以光合效率度量天然白桦种群生态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位常被理解为“一个生物单位 (个体、种群或物种 )生存条件或适应性的总集合体[3 ,5] 。过去常用于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 ,Whittaker首次将生态位理论应用于森林生态学研究[5] 。目前 ,国内外对生态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①把生态位与资源利用谱等同起来 ;②生态位占据与竞争联系在一起 ;③生态位是多维空间内具有一定功能的 ,为一个种或种群所占有的功能单位 ,亦即符合该种适合性的小区。这就涉及到“功能单位”的应有宽度及其计测标准和方法 ;④各种有机体均有其在自然群落中的地位、功能作用或某种生活方式 ,它们之间…  相似文献   
965.
夏汉平  蔡锡安 《生态学杂志》2002,(11):1471-1477
矿藏开采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矿地与尾矿的自然恢复是相当缓慢的,有些甚至是不大可能自然恢复的.本文总结了在过去20年全球发展起来的各种生态恢复技术措施,包括基质的改良,优良物种的选择等,并总结出一套人工恢复的一般步骤,分析了目前所存在的评判人工生态恢复成功与否的几种评价体系的优劣.  相似文献   
966.
神山森林文化传统的生态伦理学意义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在云南山地民族的传统文化里 ,对绿的图腾和对树的崇拜无处不在 ,神山森林传统已经成为一种生态文化传统 ,几乎所有的民族都会在自己居住的村寨附近选一片葱绿茂密的山林作为自己的风水林或水源林 ,有的甚至作为神山森林顶礼膜拜 ,严禁任何人砍伐和破坏。村寨和神山上的参天古树也往往成为神树和村寨的标记加以崇拜和保护。我们把山地民族这种文化传统称为神山森林文化传统。这是一种朴素的生态伦理观 ,体现一种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学 ,有着深刻的自然保护意义。1 神山森林文化的生态学内涵及生态学意义文化 ,是人类对环境的一种社会生态适…  相似文献   
967.
黑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分异协调规律与耦合发展模式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方创琳 《生态学报》2002,22(5):699-708
在西北干旱地区建设黑河流域生态经济带,是从根本上高效配置流域水资源,彻底化解流域上,下游利益冲突,实现利益共享,保护流域生态环境,推进流域可持续发展,全面实施国务院黑河流域分水方案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黑河流域生态经济带上-中-下游投入产出效益的比较分析和流域上、中、下游生态-生产、生活系统发展分异及互动协调关系的分析,提出了黑河流域生态经济带上-中-下游多维互动的协调耦合发展模式,进而提出了黑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建设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包括推进黑河流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和集成管理公司化,大力推行全流域水资源的差异化有偿使用制度,实施流动上、中、下游的水权转让贸易,实行规范的流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流域资源与生态环境和经济的整合帐户体系,实行跨行政区域河流边界水量水质达标交接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968.
西洋参有效成分与气候生态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回归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气候生态因子对西洋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日照是影响西洋参总皂甙含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其总皂甙的含量与总氨基酸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故气候因子对二者的作用方向相反;影响西洋参醚浸出物、醇浸出物以及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均为气温日较差和日照时。  相似文献   
969.
武汉东湖主要养殖水域的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杨宇峰  黄祥飞 《生态学报》2002,22(3):318-325
报道了1994-1996年武汉东湖水果湖、郭郑湖、汤林湖和后湖4个主要鱼类养殖水域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调查结果,其目的旨在比较4个湖区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探讨甲壳动物群落变化与鱼类养殖,水生植物及水体富营养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东湖Ⅰ、Ⅱ站,蚤类平均密度明显低于Ⅲ、Ⅳ站(P<0.05),而近邻剑水蚤在3个周年里一直占据桡足类的优势地位。Ⅲ站从1995年,Ⅳ站从1996年起,近邻剑水蚤均取代了广布中剑水蚤成为桡足类的第一优势种。甲壳动物的体长频度分布表明,在3个研究中,11-12月份和1-4月份体长大于1mm的甲壳动物频度均显著高于5-10月份,体长大于1mm的枝角类个体数以Ⅲ、Ⅳ站较多,而大于1mm的桡足则以Ⅰ、Ⅱ站较多。  相似文献   
970.
退化红壤不同人工林恢复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对退化红壤上恢复 1 0 a的 4种人工林 ,即小叶栎 ( Quercuschenii)、木荷 ( Schima superba)、马尾松 ( Pinusmassonina)与木荷 -马尾松的混交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季节动态调查。结果表明 ,不同林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分异。节肢动物类群数在各季节一般都是小叶栎最高 ,混交林、木荷居中 ,马尾松最低。节肢动物的个体数总体上仍以小叶栎最高 ,但在夏季 ,马尾松林地由于弹尾目数量爆发而使总个体数最高。节肢动物群落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 ,一般春季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量最高 ,夏季最低 ,夏季高温干旱对节肢动物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而冬季低温对节肢动物的影响不及夏季干热的影响严重。各季节林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皆以螨类为主体 ,占总个体数的 6 0 .2 %~ 91 .7%。弹尾目占总个体数的比例季节变化较大 ,但均以马尾松林地为最高。捕食者数量 (蜈蚣和蜘蛛 )在各季节都是小叶栎显著高于其它林地 ( P<0 .0 5 ) ,混交林与木荷比较接近 ,而马尾松最低。在群落多样性指数中 ,丰富度指数 d和密度 -类群指数DG表达的群落差异明显 ,其在不同林地的大小顺序与类群数趋势基本一致 ,而香农指数 H、均匀度指数 J群落之间基本无差异。聚类分析和鉴别分析将不同林地的节肢动物群落分成 4组 ,小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