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73篇
  免费   945篇
  国内免费   7707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529篇
  2022年   536篇
  2021年   648篇
  2020年   573篇
  2019年   639篇
  2018年   451篇
  2017年   468篇
  2016年   537篇
  2015年   580篇
  2014年   803篇
  2013年   660篇
  2012年   751篇
  2011年   779篇
  2010年   684篇
  2009年   787篇
  2008年   978篇
  2007年   794篇
  2006年   679篇
  2005年   743篇
  2004年   637篇
  2003年   667篇
  2002年   622篇
  2001年   594篇
  2000年   495篇
  1999年   415篇
  1998年   382篇
  1997年   316篇
  1996年   363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294篇
  1993年   261篇
  1992年   268篇
  1991年   277篇
  1990年   262篇
  1989年   197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6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我国小麦族的形态演化与分类、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演化形态为基础,结合地理分布和生境条件,研究了中国小麦族的分类和属 间的亲缘关系。 小麦族的穗状花序可认为由雀麦族的圆锥花序和短柄草族的总状花序演化而来,演化路 线可归纳为:1.圆锥花序的各级花序柄缩短直接形成圆锥穗状花序,具不定数小穗或假单生小穗,其颖与外稃的中线及小穗轴不在同一面上。2.圆锥花序简化为总状花序后小穗柄再缩短,形成简单穗状花序,具真单生小穗,其颖、稃的中线与小穗轴处于同一面上。 3.聚伞圆锥花序简缩为聚伞穗状花序,具三联小穗,其居中小穗的颖位于外稃的背面,侧小穗的颖位于外稃 的侧面。据此,根据小麦族颖、外稃的形态和其它性状、生境、分布,国产的和引种的小麦族植物可分为13个属(赖草属、披碱草属、鹅观草属、偃麦草属、山羊草属、小麦属、冰草属、旱麦草属、黑麦属、簇毛麦属、新麦草属、大麦属和猬草属),本文主要讨论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2.
谷氨酸发酵过程的模型化和参数估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讨论了直接利用工厂报表数据构筑各氨酸发酵过程的数学模型以及估计模型中参数的方法。模型结构由理论分析得出,可用于分析模型和预测模型。参数估计主要介绍了辨识方法。考虑到模型方程可能病态,因此采用了平方根法滤波。文中还详细介绍了适用于实时在线辨识的递推平方根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利用上述方法求得的模型和工厂数据符合得很好。作为预测模型,利用前18h的数据就能成功地预测全过程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3.
加利福尼亚戴维斯植物遗传公司开发出一种专有的胶囊包装系统,可保护娇嫩的体细胞胚经受住处理及大田种植的折腾。胶衣囊由两类物质组成:凝胶基质,含有控制胚萌发的基本成份和辅助成份——多种的杀真菌剂、除锈剂及杀虫剂;保护性多聚覆盖物,既可防止水份丢失,又可保留与天然种子相似的可处理性。  相似文献   
104.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是一个尚未被严格定义的种,它几乎包括芽孢杆菌属内所有能在65℃以上生长的细菌。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151株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9种酶(G6PDH、LDH、MDH、IDH、AlaDH、LeuDH、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酯酶)的酶谱进行测定分析。根据其酶谱的差异,可将151株菌株分成两个类型。两型之间8个酶的13或14个基因产物的相异度约为91.8%,两型间的标准遗传距离是2.55。因此这两种类型的细菌也许可以被看作为两个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105.
天南星科的生态地理和起源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本文将天南星科105个属的分布区归纳为12个分布类型和29个亚型,对每一类型的属进行生态地理分析。本科计有88个热带属,占全科的83.8%,是一个热带科。全科有两大分化中心:热带亚洲为属的多样化中心,热带美洲是种的分化中心。根据天南星科各属的生态地理研究,结合到科的系统发育程序,作者得出结论说:天南星科的原始类群在晚白垩纪时起源于亚洲大陆南缘,即欧亚古陆的亚洲南缘地带的水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6.
似鳡属(Luciocyprinus Vaillant)是鲤科鱼类中属于鲃系(陈湘粦等,1984)的一个属,下咽齿3行,臀鳍无硬刺,具分枝鳍条5根。过去只记载一个种,外形很像鳡鱼,是由于摄食习性相同而导致的趋同现象(林人端,1981),故称似鳡,在广西俗称墨线鳡,云南俗称杆条鱼。分布于西江水系,包括云南中南部的湖泊,与鳡鱼分布于同一水系,但各占一定的水域,互不重叠。 关于似鳡的拉丁名称,惯用Fustis vivus Lin,是林书颜1932年定的新属新种,  相似文献   
107.
中国羚牛分类、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吴家炎 《动物学研究》1986,7(2):167-175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这种大型偶蹄类仅产于亚洲,它的个体大小可与云南野牛(Bos gaurus)及青藏高原的牦牛(Bos grunniens)相比,但体型又酷似羊类,特别是它具有隆起的吻鼻、低矮的臀部、成兽下颌的长须以及短小的尾巴,给人以似牛非牛、似羊非羊的印象。 羚牛体型粗壮,成兽体重约200—300公斤,体长在1.8—2.1米,四肢健壮有力,肩高一般在1.3—1.4米之间。肩高大于臀高。雌雄皆具角,一般雄角较粗大。角形特别,先由头顶略靠内侧向上长出,然后以90°方向向外侧弯曲,在角的1/2处又向后方弯转,  相似文献   
108.
109.
用Messing的M13克隆系统和sanger的ddxTP链终止法,测定了酵母线粒体DNA片段的核苷酸顺序。为了提高在一张x光胶片上的阅读水平,作者对sanger法的某些操作进行了适当修正。通过降低ddxTP/dxTP的用量比率、多次加样以及合理掌握两次加样的间隔时间和电泳结束时间、ss—DNA模板的筛选等措施,在一张17×80cm的x光胶片上的阅读水平达到394bp,从而测出了酵母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一个大片段为709bp。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