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大鼠提睾肌、斜方肌、肠系膜和耳廓是微循环研究的常用部位。一般认为神经是影响微循环调节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弄清这些部位的神经起源,对阐明神经系统对微循环调节的形态学通路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摘要 目的:基于Bcl-2/CytC调控网络探讨槲皮素对肝硬化大鼠微循环及肝脏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SD大鼠45 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LC组、QUE low group、QUE high group,ETV组,10 只/组,除10只健康大鼠外其余均建立肝硬化模型,QUE low group采用槲皮素50 mg/kg灌胃,QUE high group采用槲皮素100 mg/kg灌胃,ETV组采用恩替卡韦分散片0.5 mg/次灌胃,A组与LC组均用生理盐水灌胃,均1 次/d,共计14 d。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及血栓素A2(TXA2)、血管紧张素II(AngⅡ)、前列环素(PGI2)含量,HE染色比较各组肝组织形态,免疫印迹检测大鼠肝组织中Bcl-2、Bax、细胞色素C(CytC)蛋白表达。结果:与A group相比,LC group的ALT、AST、TC、TG、TXA2、AngII表达均较高,PGI2、CytC、Bax较低(P<0.05);与LC组比较,QUE low group的ALT、AST、TC、TG、TXA2、AngII均降低,PGI2、CytC、Bax升高(P<0.05);与QUE low group比较,ETV group的ALT、AST、TC、TG、TXA2、AngII均降低,PGI2、CytC、Bax升高(P<0.05);与ETV group比较,QUE high group的ALT、AST、TC、TG、TXA2、AngII均降低,PGI2、CytC、Bax升高(P<0.05)。A组大鼠肝脏组织完好;LC group大鼠肝组织损伤严重;QUE low group大鼠肝间质仍有纤维组织增生及炎症浸润现象;ETV组仍有肝细胞变性及炎性因子;QUE high group大鼠肝组织变性反应及汇管区炎症降低。与A group比较,LC group有明显肝纤维化、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P<0.05);与LC group比较,QUE low group大鼠肝脏纤维化等有所缓解(P<0.05);与QUE low group比较,ETV group大鼠肝脏纤维化、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缓解(P<0.05);与ETV group比较,QUE high group大鼠肝脏纤维化、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改善(P<0.05)。结论:槲皮素对肝硬化大鼠的肝组织具有一定保护作用,改善肝功能和肝脏微循环、肝脏病变,其机制可能调节Bcl-2、Bax和CytC等相关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03.
利用大鼠颅骨开窗观察软脑膜微循环的方法研究了内皮素(ET-1)10^-10-10^-7mol/L对软脑膜微循环的影响以及失血性体克时软脑膜对ET-1的反应性。并用10^-7mol/L造成失血性休克后脑血管痉挛的模型,观察尼莫地平、川芎嗪、654-2对内皮素引起血管痉挛的治疗作用。10^-9,10^-8和10^-7mol/L3种浓度ET-1可使脑膜小动脉、细动脉强烈收缩,收缩率分别为27.7%、46  相似文献   
104.
徐宏玺  金惠铭 《蛇志》1996,8(4):19-23
对实验性失血性休克的40只大鼠和15只家兔静注不同剂量的抗栓酶,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计测定肾表面固定部位的微循环血流量,发现用药后血流量显著增加且与尿量相一致;阻断60只沙鼠颈动脉造成脑缺血模型,在颅顶开窗用微循环显微镜观察用药后软脑膜微循环的变化,发现微循环血流速度加快并显示一定的冲击力,且能减少白细胞数及贴壁滚动;用20只家兔做成DIC模型,给抗栓酶后观察肠系膜微循环,发现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多,微循环流态改善。观察33例脑血栓形成期病人用抗栓酶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发现治疗后微循环总积分值改善,流态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5.
虫生真菌的多样性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梁宗琦 《生物多样性》1996,4(4):235-241
虫生真菌分属菌物界各分类阶元,它们除在物种上种类繁多外,在形态结构、生活史、繁殖方式、致病机理和次生代谢产物方面亦极具多样化。了解虫生真菌的多样性对正确鉴定它们的分类地位,探明疾病发生的侵染单元,以及多方位,多层次地利用虫生真菌的功能和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从贵州省贵阳市黔灵山采集分别寄生于不同刺蛾茧上,宏观特征呈简单和分枝的双棱孢虫草(Cordyceps bifusispora Eriksson)。经对子囊孢子诱发微循环产孢研究确证,双梭孢虫草的无性型为隔梭孢属(Septofusidium)一新种,双梭隔梭孢(Septofusidiumbifusisporum Liu,Liang & Liu Sp.nov.)。  相似文献   
107.
清栓酶治疗脑血栓冠心病微循环变化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云龙 《蛇志》1992,4(1):16-18
本文报导40例脑心血管疾病在清栓酶治疗前后进行甲皱微循环对比观察,其中脑血栓组20例,冠心病组20例,两组均在清栓酶治疗2~3疗程后复查,分别对其甲皱微循环微血管袢的形态及功能,血液流态和微血管周围变化等三方面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结果发现,治疗前甲皱微循环改变是明显的,临床症状较重,治疗后甲皱微循环障碍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也随着减轻或消失。治疗前后比较,其差异有显著的意义 P<0.05,P<0.01.从临床对比观察所见,脑心血管疾病的微循环改变与病情有关,其改变与病情轻重相吻合,与疾病转归相一致,提示微血管病变是动脉硬化临床可识别的象征.微循环障碍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内在联系,是脑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发病的中间环节.治疗后微循环障碍的明显改善,提示清栓酶有着较好的改善微循环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索马桑水提取物(CSME)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微循环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80只SD大鼠分成6组(n=30):对照组(生理盐水组,NS)、凡士林组(WPL)、磺胺嘧啶银组(SSD)、马桑提取物组(低剂量组(CSME-L)、中剂量组(CSME-M)和高剂量组(CSME-H)。麻醉后用烫伤仪烫伤脱毛区(病理结果证实深Ⅱ度烫伤),伤后创面分别涂擦NS、WPL、SSD和不同浓度的CSME烧伤软膏。于伤后48 h、7 d、14 d、21 d计算创面愈合率(HR),检测创面微血管(MVD)、创面组织含水量(TM)、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羟脯氨酸(HYP),进行创面组织学观察。结果:CSME各组的HR呈剂量依赖性大于NS和WPL (P<0.05);在21 d,其创面组织血管管径、数量、分布及TM呈剂量依赖性少于其他各组(P<0.05),伤后7 d、14 d,CSME各组呈现剂量依赖性高于NS、WPL和SSD (P<0.05),而伤后21 d呈剂量依赖性低于NS、WPL和SSD (P<0.05);CSME的SOD活性、HYP、NO和ET含量呈剂量依赖性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MDA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弱于其他各组(P<0.05),CSME呈剂量依赖性缩短创面修复时间,瘢痕少于其他各组。结论:CSME具有早期减轻烧伤创面组织水肿、促进创面收缩、加快创面结痂以及促进肉芽组织增生,有利于创面愈合;后期则抑制创面肉芽组织增生,防止瘢痕过度增生。其机制与创面微循环、氧化应激、NO和VEGF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09.
何振朝  廖苏丽 《蛇志》1997,9(2):42-42
偏头痛是以一侧或双侧发作性搏动性头痛为特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因和病理生理基础还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本病与中枢性血管功能紊乱,包括颅内外血管及微循环功能紊乱有关.我们从1992年3月~1995年12月对82例偏头痛病人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82例已确诊为偏头痛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56例,女26例,其中21~30岁35例,31~40岁32例,41~50岁10例,50岁以上5例.1.2 检查方法 ①被检查者在室温平均22℃室内安静休息16~30分钟;②填写检查表格、询问必要病;③记录室温、检查询问左手无名指有无局部损伤史;④将左手无名指放在固定架上、上肢放松,使手  相似文献   
110.
两种虫草无性型的微循环产孢确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爱英  梁宗琦 《菌物系统》1997,16(4):297-299
从贵阳地区采得两种虫草,古尼虫划Berk.和布氏虫草Cordyceps brongniartii Shimazu。经诱发它们子囊孢子的微循环产孢再次确证了古尼虫草无性型是经拟青霉Paecilomyces gunnii Liang,布氏虫草的无性型是布氏白僵菌BeauveriabrongniartiiPet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