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4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47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摘 要】 目的 为了解血清1,3-β-D葡聚糖在呼吸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检测水平,探究血清1,3-β-D葡聚糖对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监测的效果。方法 对2011年至2013年东阳市横店集团医院的呼吸科就诊的5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而以30例非真菌的肺部感染患者及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三组人群血清1,3-β-D葡聚糖的检测水平,同时对实验组中真菌半定量检测结果与血清1,3-β-D葡聚糖比较分析。结果 试验组血清1,3-β-D葡聚糖明显高于两组对照组(P<0.01),而非真菌的肺部感染组与健康人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针对肺部真菌感染组的分析,发现痰液中真菌半定量培养阳性程度与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的水平呈现出正相关,痰液真菌培养半定量3+组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显著高于1+组和2+组(P<0.01)。结论 呼吸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明显增高,且与痰液真菌培养阳性程度正相关,可作为临床肺部真菌感染诊断及疗效监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2.
目的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应用抗菌剂纳米Ag-Ti02作用后的口腔两种常见致病菌的分子形貌进行观测,为研究其抑菌机制提供有力的直观影像科学依据和可靠、直观的实验方法.方法 选择两种菌种:白色假丝酵母菌、变形链球菌,采用液体稀释法将纳米Ag-TiO2与两种菌相互作用,分别使用光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两种菌的细胞微观形态变化.结果 抗菌剂与两种菌作用后,细菌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甚至是死亡.结论 原子力显微镜能直观地显示白色假丝酵母菌,变形链球菌的分子结构,通过本实验在研究纳米Ag-TiO2抗菌剂对白色假丝酵母菌,变形链球菌的抑菌机理形态学改变方面做了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73.
中国兰科二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中国兰科2新记录种,大花大苞兰(Sunipia grandiflora (Rolfe) P.F. Hunt)及小花石豆兰(Bulbophyllum parviflorum C.S.P. Parish &; Rchb.f.)。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06年6月-2011年11月年收治的8例SPTP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治疗的情况,其中小儿2例,成人6例.结果:有7例女性病人,1例男性病人,有腹痛或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进行CT检查.肿瘤位于胰腺头部1例,胰腺颈部2例,位于胰体尾5例.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胰腺颈部节段性切除术,4例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1例行胰体尾切除术(保留脾脏),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4-56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较罕见的肿瘤,多发于年青女性.CT有助于该病的诊断.手术切除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并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75.
兰科植物内生细菌与菌根真菌的协作对宿主植物的生长、抗病、抗逆及植物修复环境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揭示其内生细菌多样性及与生境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阐明兰科植物的适应与进化机制。本研究基于16SrDNA序列分析探讨了不同生境下东南亚特有种五唇兰根部可培养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从不同生境下五唇兰根部共分离出内生细菌59株,其中从土生型五唇兰根部分离出内生细菌45株(76.27%),从石生型五唇兰根部分离出内生细菌14株(23.73%);基于内生细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及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五唇兰根部内生细菌分属于7属,即芽孢杆菌属(Bacillus)、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草酸菌属(Pandoraea)、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泛菌属(Pantoea)、欧文氏菌属(Erwinia),其中优势属为芽孢杆菌属,次优势属为泛菌属和伯克氏菌属;多样性分析显示,土生型五唇兰根部内生细菌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大于石生型五唇兰,不同生境下五唇兰根部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极显著(P0.01)。土生型五唇兰根部内生细菌群落优势属为芽孢杆菌属和泛菌属,石生型五唇兰根部内生细菌群落优势属为芽孢杆菌属和伯克氏菌属。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克霉唑阴道片、硝夫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联合定君生栓治疗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9月到2015年6月我院就诊的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给予克霉唑阴道片、硝夫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联合定君生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克霉唑阴道片和定君生栓治疗,治疗前检测所有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治疗后随访3个月,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细菌培养结果共分离出158株假丝酵母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占66.46%;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霉唑阴道片、硝夫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联合定君生栓治疗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活性及其产生的生物膜的抑菌作用。方法将滴有不同浓度的大黄素药液的滤纸片放在长有白假丝酵母菌的固体培养基上,观察抑菌效果的区别。在体外建立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模型,用浓度为2.500、1.250、0.625、0.312和0.165mg/mL的大黄素溶液分别作用于已建立好的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模型,观察5个浓度的大黄素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菌效果。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各个浓度下的生物膜。结果随着大黄素浓度的增加,抑菌环直径增大,抑菌率升高。CLSM观察:大黄素作用于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使生物膜活性降低。结论大黄素对白假丝酵母菌及其生物膜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8.
为研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合并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情况,对86例复发性VVC(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患者、219例单纯性VVC患者以及健康妇女200例,分别进行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和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检测;所有VVC病例均进行真菌培养。RVVC组和单纯VVC组与对照组之间Uu、Mh及Uu混合Mh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之间CT和CT混合支原体阳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真菌培养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Uu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T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VVC患者合并Uu感染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假丝酵母菌与Uu混合感染可能导致VVC的发生和复发。  相似文献   
79.
该研究采用人工温室于3种培养温度(20℃/15℃、15℃/10℃、10℃/5℃)条件下,分析独蒜兰生长开花进程以及假鳞茎中有机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于20℃/15℃(模拟原生地开花期自然温度)处理下,独蒜兰进入初花期的时间比15℃/10℃、10℃/5℃处理下分别提前24d和53d,花期分别延长了4d和6d。(2)独蒜兰的花色以10℃/5℃处理较深,但该处理中有哑蕾出现。(3)老假鳞茎生长开花过程中,20℃/15℃处理的淀粉含量呈升高趋势,15℃/10℃和10℃/5℃处理先升高后降低;3种温度处理下,可溶性糖均在花期含量最高,且10℃/5℃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保持较高水平。研究认为,20℃/15℃和15℃/10℃培养温度均有利于独蒜兰的生长和开花;独蒜兰休眠的假鳞茎不需要经过低温诱导解除休眠,随着温度上升,相应的生长发育进程就会启动。  相似文献   
80.
从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盆距兰Gastrochilus、隔距兰Cleisostoma、毛兰Eria、贝母兰Coelogyne和万代兰Vanda的根、茎、叶分离得到172株非菌根内生真菌,根据ITS1-5.8S-ITS2 rDNA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盘菌亚门的4纲11目29属,其中炭角菌目、肉座菌目和格孢腔菌目真菌的相对频率最高;XylariaFusariumPhoma为主要优势属,相对频率分别为23.3%、14.5%和10.5%,它们的组织专化性不同,其中Xylaria在根、茎和叶均有分布,而FusariumPhoma都分离自根部。不同组织的内生真菌多样性和种类组成差异明显,根、茎和叶的内生真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4083、1.0312和0.6557,表明根部内生真菌多样性显著高于茎、叶内生真菌多样性,其中根的主要优势内生真菌类群有FusariumXylariaPhoma,茎的主要优势内生真菌类群有XylariaPestalotiopsisColletotrichum,叶的主要优势内生真菌类群有ColletotrichumPallidocercosporaPantosporaPhyllosticta。从附生兰种类来看,盆距兰、隔距兰、毛兰、贝母兰和万代兰内生真菌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2689、2.2635、2.0115、1.9197、1.7139,表明盆距兰和隔距兰内生真菌多样性高于毛兰、贝母兰和万代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