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6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1852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微囊藻毒素环境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简写MCYST)是蓝藻的微囊藻属(Microcystis)、鱼腥藻属(Anababaena)、颤藻属(Oscillatoria)及念珠藻属(Nostoc)的某些种或品系中产生的次生代谢物,系环状多肽,一般结构为:环(D-丙氨酸-L-X一赤一p一中基一D一异天冬氨酸一L-Y-*」da-  相似文献   
992.
葛颂 《生命世界》2005,(10):45-45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提供了食物来源。野生稻是水稻近缘野生种的总称,包括水稻所在稻属(Oryza)22个野生种以及稻属11个近缘属的野生种,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澳大利亚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于野生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蕴藏着丰富的物种和遗传多样性,具有大量栽培稻所没有的遗传变异,是  相似文献   
993.
骨髓移植后的白血病患者环境微生物控制与感染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后,易引起各类微生物感染而死亡。通过F_1鼠9Gy^(60)Co照射(最大致死量)骨髓移植后,行环境微生物控制,将其数据结合临床特点,设计的白血病患儿骨髓移植,环境微生物监控的层流病房。自1989~1993年12例患儿行骨髓移植无一例感染。  相似文献   
994.
陶冶  张元明  周晓兵 《生态学杂志》2016,27(7):2239-2248
对伊犁河谷野果林20个群落60个样方土壤及环境因子调查取样,研究了野果林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及全钾(K)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伊犁野果林0~10 cm土层土壤C、N、P、K含量分别为73.15、7.00、1.14和14.74 g·kg-1,C:N、C:P、C:K、N:P、N:K、P:K分别为10.37、62.73、5.05、6.05、0.48和0.08;除K和C:N外,0~10 cm土层均显著高于10~20 cm土层.P、K、C:N及P:K具有较高的稳定性(CV=8%~24%),其他指标具中等变异性(CV=28%~46%).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在不同取样地点、不同群落类型及不同坡向间均有显著差异.除C、N之间为幂函数关系外,土壤养分含量及其与化学计量比之间均为二次函数关系,体现了土壤养分化学计量特征之间的非线性耦合特征.坡向、降水量及温度是野果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95.
以川陕哲罗鲑为目标物种的水样环境DNA分析流程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维  王启军  邓捷  赵虎  孔飞  张红星 《生态学杂志》2016,27(7):2372-2378
水样环境DNA分析包括水样采集、DNA提取和分析等流程,已成为监测濒危水生生物种群分布调查的重要手段.为减少在监测目标物种尤其濒危物种中的不确定性,对水环境DNA分析流程的优化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川陕哲罗鲑为目标物种,采用滤膜法采集养殖池中的水样,设计了 250 mL、500 mL、1 L和2 L等4种水样采集量,分别采用 PoweWater DNA Isolation kit和DNeasy Tissue and Blood DNA extraction kit 提取水样环境DNA(eDNA),使用物种mtDNA D_loop区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研究滤膜法、水样采集量和水样DNA提取方法对水样eDNA中目标基因检出率的影响,探索适宜的eDNA分析操作方案.结果表明: 使用DNeasy Tissue and Blood DNA extraction kit提取的水样DNA中目的基因的检出率为100%,效果明显优于PoweWater DNA Isolation kit(目标基因的检出率为0);目标基因扩增条带的亮度随水样采样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2 L水样目标基因的扩增效果较理想;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本试验从水样DNA中成功扩增得到了川陕哲罗鲑mtDNA Dloop区部分序列.表明DNA提取方法和水样采集量对目标物种的检出率有显著的影响,滤膜法、2 L水样采集量、DNeasy Tissue and Blood DNA extraction kit更适宜进行水样的DNA分析,mtDNA D-loop区可作为川陕哲罗鲑识别的特异性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96.
以汉江水华藻类尖细栅藻Scenedesmus acuminatus为材料, 研究了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 DEHP)对其光合系统的毒性效应。以不同浓度的DEHP处理S.acuminatus, 分析其光合系统电子传递特征及相关参数, 以及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曲线, 发现低浓度的DEHP (10 mg/L)对S.acuminatus活性反应中心的电子传递链中QA-的还原有促进作用, 而高浓度(50100 mg/L)则显著抑制; 光合活性则与DEHP浓度呈效应-剂量关系, 最大光化学效率降低; 同时DEHP显著降低SOD活性, 增加MDA含量, 而且随DEHP浓度升高, 处理时间的延长, 效果越明显。研究结果表明, DEHP处理对S.acuminatus的光合系统传递链和抗氧化系统有一定的影响,说明快速荧光动力方法能够应用于DEHP毒性效应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97.
利用Granier热消散式探针法对福建漳江口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红树植物秋茄的树干茎流密度(SFD)进行1年(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 季节和树干径级对秋茄树干茎流密度均有显著影响.在夏季,胸径(DBH)为8~10 cm时秋茄树干最外层2 cm处的SFD达到最大,为38.21 g·m-2·s-1,这与其他红树物种以及湿地乔木物种的茎流密度相当.不同径级(小、中、大径级分别为2~4、4~8、8~10 cm)秋茄每日整树蒸腾量(即水分日利用量)也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从冬季到夏季的波动值分别为0.14~0.19、0.94~1.45、1.96~3.43 kg·d-1.通过整合各个径级秋茄树的日蒸腾量推算得到秋茄林的日蒸腾量,再全年累加计算得到秋茄林年总蒸腾量为100.38 mm,不到当地年降水量的6%.主要环境因子对秋茄林蒸腾速率(Es)均有极显著影响(P<0.001),其中,光合有效辐射(PAR)和饱和水汽压差(VPD)是Es最主要的驱动因子,解释了Es 60%~92%的季节变异,且夏季秋茄Es 对PAR和VPD的依赖性大于冬季.秋茄Es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明显的时滞现象,需要在解释秋茄林Es季节变异时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998.
为探索圈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体质量、体尺的生产发育规律,选用320只林麝(雄麝160只,雌麝160只),测定其1~400周龄的体质量和体尺(额宽、头长、耳长、脊柱长、胸围、肱骨长、大腿长和小腿长),并用Logistic、Bertalanffy、Gompertz模型进行生长曲线拟合。3种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周龄与体质量之间的回归关系,根据回归方程决定系数判断,Bertalanffy对雄麝(R~2=0.966)、雌麝(R~2=0.954)体质量的拟合优于Logistic和Gompertz模型。体尺与周龄的拟合结果显示:Bertalanffy模型优于Logistic和Gompertz模型;肢体体尺与周龄的拟合度较高,头部体尺与周龄拟合度较低。在所检测的体尺指标中,Bertalanffy对雄麝(R~2=0.927)、雌麝(R~2=0.933)小腿长的拟合度最高。林麝体质量、体尺的生产发育规律可用Bertalanffy模型拟合。  相似文献   
999.
为了解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濒危的机制,研究了果皮、温度、水分和光照强度等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并分析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的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果皮对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去除果皮且用果皮浸泡液浇灌可以显著促进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对温度极为敏感,25℃是种子萌发适宜的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均不能萌发,变温处理对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需要较高的遮荫度,光照强度对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种子萌发对基质的水分含量不敏感,在含水量为9.09%~20.00%的河沙基质中,种子的萌发率、萌发速率指数、萌发时滞和萌发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因此,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对果皮、温度、光照强度等微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原有生境破坏导致种子萌发微环境改变可能是海南龙血树居群有性生殖失败,海南龙血树处于濒危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解植物生长状态对环境羟基自由基水平的影响,研究了相同培养条件下不同生长状态的绿豆(Vigna radiata)幼苗对空气中的羟基自由基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生长的绿豆幼苗周围环境羟基自由基水平显著高于没有植物生长的环境,失活幼苗对周围环境羟基自由水平没有显著影响;渗透胁迫的绿豆幼苗对环境羟基自由基水平影响极显著,渗透胁迫程度不同其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绿豆幼苗对环境羟基自由基水平的影响与其呼吸速率密切相关。这证明绿豆幼苗生长对环境羟基自由基水平有影响,且这种影响依赖于其生理代谢过程及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