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30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用生物膜的拆离与重建方法将从牛脑皮层膜中纯化的激活型GTP结合蛋白(Gs)和腺苷酸环化酶(AC)在含有不同极性头部或不同脂肪酸侧链的磷脂组成的脂质体上重建形成脂酶体,测定脂酶体中AC的基础活力及Gs激活AC的活力。实验结果表明,磷脂影响AC的基础活力和Gs激活AC活力的顺序依次为:PE>PS>PC;含不同脂肪酸侧链的混合磷脂对Gs的激活活力的影响大于含单一脂肪酸侧链的纯磷脂,如PEDPPE,PSDPPS,PCDPPC。含不同脂肪酸侧链的磷脂影响Gs的活力的顺序为DLPC>DMPC>DPPC。用反映磷脂分子的堆积程度的荧光探剂MC540和脂双层的流动性变化的DPH以及专一性标记蛋白质巯基(-SH)基团的荧光探剂acrylodan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磷脂影响Gs的活力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脂质物理状态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942.
利用荧光发射光谱技术及荧光诱导动力学技术研究了水分胁迫对小麦叶绿体激发能分配和光系统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阻碍了激发能向光系统Ⅱ的传递,降低了光系统Ⅱ的原初光能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943.
机体的免疫状态与细菌感染的关系北京309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91李洪敏,杨丽珍,匡铁吉人类机体免疫状态是处在一定相对恒定的范围,保护着人体内的微生态平衡。如果免疫状态过高,会引起过敏反应等疾病,过低的免疫状态也容易引起疾病,而以患有慢性疾病的机体免...  相似文献   
944.
延髓腹外侧Boetzinger复合体呼吸时相转换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Q  Lü M  Song G  Zhang H  Liu L 《生理学报》1999,51(1):96-100
The effects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B?tzinger complex (Bot.C) on respiratory rhythm were investigated in 40 urethane anesthetized adult rabbit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A short train stimulation delivered in the early inspiratory phase produced a transient inhibition of phrenic discharge. The stimulus, when delivered in the mid or late inspiratory phase, could cause a premature termination of the inspiratory phase ("inspiratory off-switch") and a switching to the expiratory phase, which was accompanied with the reduced duration of the consecutive expiratory phase. There was a negative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hreshold intensity of inspiratory off-switching and delivery time of stimulation. (2) A short train stimulation delivery in the expiratory phase elicited a transient phrenic discharge. The discharge in the late expiratory phase was followed by a premature onset inspiration. This effect was also dependent on the strength and delivery time of the stimulu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Bot.C is involved in the central control of respiratory phase-switching.  相似文献   
945.
1 棕榈酰溶血磷脂酰胆碱 (C16∶0LPC)对甘油二油酸脂 (DOG)诱导的蛋白激酶C(PKC)有双向调控作用 ,低浓度时激活 ,高浓度时反而抑制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 (DSC)、荧光探针标记等方法 ,研究了磷脂样品浊度、热相变行为、磷脂分子酰链的堆积情况以及分子头部基团间空隙 .C16∶0LPC的加入使脂质体双层膜上磷脂分子堆积更加疏松 ,头部基团间空隙逐渐加大 ,DSC图显示膜上出现两不互溶的区域 :C16∶0LPC富集的DPPS/C16∶0LPC区和C16∶0LPC缺乏的DPPS区 .C16∶0LPC/DPPS摩尔比为 0 .2 3 4时 ,两区域有最大的共存交界范围 ,此时PKC的活性最大 ;C16∶0LPC/DPPS超过 0 .43 4后 ,DPPS的相变峰消失 ,脂质体遭到破坏 ,趋向于微团结构 ,PKC的活性被抑制 .DOG具有保持双层膜稳定的功能 ,在DPPS和DOG组成的体系中需要更高浓度的C16∶0LPC才能破坏脂质体的双层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 ,C16∶0LPC通过改变磷脂脂质体的结构及膜的物理状态 ,影响了PKC的活性 .  相似文献   
946.
环境胁迫和抗坏血酸的氧化还原状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了解环境胁迫对植物体中抗坏血酸含量及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以不同强度的冰冻和干旱两种胁迫为例,研究了它们对沈阳几种针叶树离体叶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含量以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中4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胁迫达到一定强度后,都能使还原态抗坏血酸含量下降而使脱氢抗坏血酸含量上升。冰冻使抗坏血酸过氧化酶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下降。轻度失水使这两种酶活性上升,失水加重后转而趋于下降。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对两种胁迫反应均不如前两种酶敏感。结合以前的研究结果,认为这一H2O2清除系统在导致驯化(acclimation)的轻度胁迫作用下可以得到加强,而当胁迫强度过大时则其清除能力下降并使组织受到伤害。文中还报告了沈阳几种针叶树抗寒性和针叶中抗坏血酸含量及上述4种酶活性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47.
在常氧孵育中,当孵育介质自由钙离子浓度升高时,离体心肌线粒体钙含量显著增加。同时,线粒体状态4呼吸速率也明显加快并与其钙含量的增加呈正相关关系。在低氧孵育中,当孵育介质自由钙离子浓度升高时,离体心肌线粒体钙含量没有明显的增加,其状态4呼吸速率虽有加快但程度明显较常氧孵育时低。另外,在低孵育介质自由钙离子浓度(pCa8.0)的条件下,低氧可引起轻微的线粒体状态4呼吸速率加快。从以上结果作者推测,低氧引起心肌细胞的线粒体损伤可能主要不是低氧直接对线粒体作用所造成的,而是由低氧引起的心肌细胞胞浆环境变化对线粒体破坏的结果。其中胞浆自由钙离子的升高可能是一个的原因。  相似文献   
948.
张璐  吕楠  程临海 《生态学报》2023,43(15):6486-6498
在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和土地开垦、放牧等人类活动干扰下,具有多稳态特征的干旱区生态系统可能会经历从相对健康状态到退化状态的稳态转换,导致生态系统的功能下降。早期预警信号的识别是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研究的热点,也是管理实践中防止生态系统退化的关键环节。以往预警信号研究聚焦于通用信号如自相关性、方差等统计学指标,然而这些指标对于具有特定机制的干旱区生态系统可能并不适用。基于干旱区景观格局特征所发展起来的空间指标为生态系统稳态转换提供了独特的空间视角,对于理解干旱区生态系统退化过程和机理具有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介绍了干旱区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现象及其转换机制;聚焦景观生态学的指标和方法,从空间视角总结基于干旱区景观格局特征的关键预警指标(植被覆盖度、植被斑块形态、植被斑块大小频率分布和水文连通性等),重点剖析这些关键指标的概念、量化方法、识别特征及其实践应用;最后针对指标的优势和局限性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包括发掘潜在景观指标,加强干旱区生态系统变化的多种驱动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开展多时空尺度的实证研究,构建生态系统稳态转换预警信号的整体分析框架,以及加强指标阈值的量化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949.
950.
为了解武昌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季节演替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于2019年12月—2020年10月对武昌湖进行季度采样,应用浮游植物功能群方法分析了武昌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组成、时空变化,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影响功能群演替的关键因子,并运用集合指数(Q指数)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评价湖泊水质。结果表明:调查期间武昌湖共检出浮游植物9门343种,根据功能群分类法可分为25个功能群,其中优势功能群18组,分别为A、B、D、P、MP、T、TB、S1、SN、X3、Y、E、H1、J、LO、M、W1和W2;优势功能群的季节演替规律为P、E(冬)→W1、MP(春)→D、LO(夏)→D(秋);CCA分析结果显示,环境变量对浮游植物功能群分布起决定作用,其中水深、水温、电导率、透明度、氮营养盐(TN、NH4+-N、NO3--N和NO2--N)是主要影响因子;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