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4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63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纪念贝时璋院士创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30周年,以及他对我国科教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自2009年起设立贝时璋奖。  相似文献   
102.
流动沙丘区和固定沙丘区丘间低地植物种间关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丘间低地植物种间关联研究对揭示植物对生境变化的响应及植被演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χ2检验和AC关联系数对科尔沁沙地22个不同面积的流动沙丘区和固定沙丘区丘间低地植物种间关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固定沙丘区,当丘间低地面积<0.5hm2时,|AC|≤0.3的种对数占所有种对数的百分比和|AC|≥0.7的种对数占所有种对数的百分比略大于流动沙丘区,当丘间低地面积>0.5hm2时,|AC|≤0.3的种对数占所有种对数的百分比显著小于流动沙丘区,|AC|≥0.7的种对数占所有种对数的百分比显著大于流动沙丘区;当面积<0.5hm2时,沙丘固定未引起丘间低地植物种间关系发生明显变化;当面积>0.5hm2时,沙丘固定导致丘间低地植物种间关系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03.
前言     
<正>受《生物物理学报》编委会委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光生物物理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了这期《光生物学专刊》。在征集稿件的过程中,得到了国内光生物学领域研究者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本期专刊共有14篇论  相似文献   
104.
2010年8月6日-9日,贵州省贵阳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光生物物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定于2010年8月6-8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一、组织委员会名誉主席:沈恂,刘亚宁  相似文献   
105.
蛇毒神经毒素影响神经信号传递过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超华  廖共山 《蛇志》2007,19(1):45-47
早在二十世纪初,人们就开始应用蛇毒来缓解恶性肿瘤疼痛、神经痛和关节痛,随后出现一系列关于蛇毒有类似吗啡样镇痛作用的报道。蛇毒是由蛇的毒腺分泌的多种组分构成的复杂混合物。蛇毒的千物质中90%以上是蛋白质.是其毒性和其它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根据蛇毒的不同组分及产生的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可将蛇毒分为几类,其中神经毒索有镇痛、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等作用,主要是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改变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正常的兴奋传递,从而影响正常的神经活动。在此,  相似文献   
106.
1前言突变分析技术在许多功能基因的分离和表达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前人已经利用电离辐射、紫外诱变、PCR和转座子等技术对许多模式生物进行了随机突变研究。分离具有特殊细胞分化功能的基因需要建立大群体的随机突变体库,但是用传统方法产生的随机突变体的鉴定与突变表型相关基因的  相似文献   
107.
《生命科学》2007,19(1):67-67
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新生神经元的轴突要经历漫长的历程才能到达预定的脑区,然后与靶区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进而形成神经系统复杂的网络系统。因此,发育中轴突的生长和导向是形成正常神经系统功能的前提和保证;相反,轴突发育的异常会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包括智力障碍和癫痫发作等。  相似文献   
108.
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对影响细胞系均一性和质量的细胞团块形成的克服方式一般有2种。一是分级过滤继代,即用不同目数的细胞筛除去大的细胞团块和细胞碎片,将小细胞团和单细胞转移到新培养基中作继代培养。此方法操作  相似文献   
109.
细胞生长增殖的前提是蛋白质合成。丝裂原、生长因子和激素作用于细胞,使其从mRNA到蛋白质的翻译过程增强。最典型的调节翻译的细胞信号通路是三磷酸肌醇激酶(PBK)通路以及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路,如:AKT和哺乳类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途径。其中mTOR通路通过增加磷将细胞外生长信号转变为细胞翻译水平的增加。Dorrello等研究者揭示了mTOR途径中一个新的控制翻译的信号通路,即通过对程序化细胞死亡蛋白4(PDCD4)的磷酸化使其降解,从而增强翻译水平。PDCD4通常阻断翻译并抑制细胞生长。因此,PDCD4功能的丧失将导致细胞增殖过度从而导致肿瘤。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地红蝽Pyrrhocoris tibialis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植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广泛。本研究测定地红蝽对不同植物的取食偏好及分析寄主植物物理性状和营养物质在地红蝽成虫寄主选择行为中的作用,以期从寄主理化性状的角度来探讨地红蝽寄主选择行为机制,为指导作物抗虫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自由选择方法研究地红蝽成虫对5种寄主植物(谷子Setaria italica、高粱Sorghum bicolor、绿豆Vigna radiata、大豆Glycine max和玉米Zea mays)叶片的取食选择性;使用Y型嗅觉仪进一步检测地红蝽对5种植物叶片气味的趋性反应;测定分析5种植物叶片物理性状及主要营养物质含量与地红蝽取食选择性的相关性。【结果】地红蝽成虫对5种寄主植物叶片的取食选择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依次为谷子>高粱>绿豆=大豆>玉米,与对这5种寄主植物叶片气味的趋性反应百分率结果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地红蝽成虫的取食选择性与叶片长宽比、含水量和背面茸毛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1, 0.884和0.906,而与地红蝽成虫取食前后寄主植物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和总蛋白质含量变化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5和-0.951。通径分析表明,寄主植物叶片背面茸毛密度和总蛋白质含量变化是地红蝽寄主选择性的重要决定因素。【结论】地红蝽成虫对不同寄主植物存在取食选择和趋向性差异,地红蝽成虫取食选择与寄主植物叶片长宽比、背面茸毛密度、含水量以及可溶性糖和总蛋白质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