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目的:克隆并分析细菌性噬菌体φ97的整合酶基因(int)。方法:采用加接头的基因DNA片断为模板进行步移PCR,根据溶源性噬菌体φ297的染色体DNA上类似于噬菌体933W的整合酶基因的一个40个核苷酸设计引物,进行扩增、克隆、亚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得到了噬菌体φ297编码的整合酶基因(int)的完整序列,它的长度是1287bp,编码了428个氨基酸的Int蛋白质。将它们的序列与λ噬菌体的整合酶家族其它成员进行了比较,发现噬菌体φ297的整合酶基因(int)与噬菌体VT1-Sakai的整合酶基因有79%的同源性,噬菌体φ297的Int蛋白与噬菌体VT1-Sakai的Int蛋白在氨基酸序列上有82%的同源性。N-末端的氨基酸区域是完全保守的,而中心区和C-末端则显示出较大差异。结论:噬菌体φ297与λ噬菌体的int基因来源于同一基因库,噬菌体φ297可能属于λ噬菌体家族。  相似文献   
62.
天然片断生境中山姜(Alpinia japonica)种群遗传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克霞  王嵘  陈小勇   《生态学报》2008,28(6):2480-2480~2485
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片断化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有关研究基本上集中在人类活动引发的片断化生境体系中.由于长期气候变化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物种的种群之间天然情况下就存在隔离,对这些种群进行研究可以弥补人类活动引起的片断化体系经历时间较短的不足.山姜是一个喜湿耐荫的多年生植物,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由于气候和地形原因,该物种在浙江东部呈现天然片断化状态,如在浙江天童森林公园及其周边地区,仅分布在少数几个沟谷中.以这些种群为对象,采用RAPD标记分析经历长期天然片断化山姜种群遗传多样性程度和遗传分化格局.7条RAPD引物获得了6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68个.种群水平遗传多样性较高,多态位点百分比、期望杂合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78.81%~85.51%、0.3170~0.3430、0.4560~0.4914,这与其异交的繁殖方式有关,同时与山姜克隆生长,每个世代维持的时间长,种群更新降低也有关系.遗传变异大多分配在种群内,但种群间遗传分化达到显著程度,ΦST为0.297,计算的基因流中等,为0.592,不足以克服长期遗传漂变导致的种群分化,Mantel检验表明遗传距离与空间距离不存在相关关系,显示了长期片断化状态下遗传漂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片断化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使得我国的常绿阔叶林基本上已片断化.对位于浙、闽、赣、皖交界山区的6个以甜槠和木荷为建群种的片断化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个片断化样点共有物种69~142种.其中乔木层共有24~39种,Simpson 指数(λ)为0.793 2~0.931 9,Shannon-Weiner指数(H')为2.410 8~3.201 8,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67 6~0.813 2,Gleason指数(IG)为4.5816~8.209 8;灌木层共有45~120种,λ为0.830 9~0.955 8,H'为2.6257~3.7902,J为0.608 2~0.7903,IG为10.0216~17.2782;草本层共有6~23种,λ为0.5073~0.7639,H'为0.8783~1.8802,J为0.3822~0.5771,IG为0.9646~4.2871.(2)乔木层和灌木层分别在物种均匀度和丰富度上占有优势,此外,各片断化样点之间建群种比较类似,而林下灌木和草本种类则有明显差异.(3)人类干扰和片断化面积大小分别影响了乔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4)边缘效应明显,并且主要发生在林缘50m的范围内.从林缘到林内单位面积物种数根据片断化面积的大小分别呈现出上升和下降的格局,并且不同耐阴性的物种其分布密度表现出完全相反的特征.林缘0~50m的范围内,木本植物死亡率呈逐渐上升趋势,50m以后开始下降,林缘100m附近达到稳定.此外,林缘比林内具有更为丰富的藤本植物.  相似文献   
64.
论述了湖南省桑植县Lou水河地区的柏木生长年轮特点。根据柏木经资料分析得知,Lou水河近百年间曾有过19次冷期阶段和19次暖期阶段。文中表2显示了近百年Lou水河地区气候冷、暖阶段2-3年循环变化的周期规律;通过年轮宽度指数与气候因子的相关生分析,为Lou水河地区柏木生长的历史气候变化及环境变化提供了基础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65.
树枝石趣谈     
王祺 《化石》2001,10(1):17-17
当我们流连忘返于工艺品店或商场时,常能发现一种精美的“石画”,那郁郁葱葱的草地、灌丛和树林栩栩如生,仿佛远古先人们在岩石上留下的壁画,使我们产生了美好而神秘的遐想。因为它美丽而有序的外表,常被误认为是蕨类、苔藓类或其他类型的植物化石。其实,这是一种树枝石。  相似文献   
66.
采用样地桦树半封闭钻孔采计法对陕西省秦岭林区的桦树林产汁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省秦岭林区的桦树林产计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旺汁期平均单株桦树日产汁量为8.6kg;平均每公顷桦树林年产汁量约为51t以上,与其他部份桦树汁产区比较属于桦树计高产林区。陕西省秦岭林区约有桦树林161000hm2,年蓄积桦树汁资源约在8211000t以上,合理开发利用,将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7.
滇南片断热带雨林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趋势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群落样方(50×50m)调查分析法,探讨滇南西双版纳曼仰广龙山片断热带雨林群落中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1959~1991年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片断森林经30多年的演化,物种数变化不大,但物种多样性指数降低24%。在片断热带雨林中,物种的消失率与新增率虽相对平衡,但由于物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不同,呈现明显的消长变化趋势,即:在群落的不同层次中,物种消失率和新增率都是乔木(A.B.C)<灌木(D),在乔木层中则是A<B<C;就物种的不同确限度而言,消失率和新增率都是特征种<适宜种<随遇种>外来种。此外,本研究认为群落内小气候由“凉湿效应”向“干暖效应”转化,是片断热带雨林物种多样性变化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68.
准噶尔无叶豆片断化居群的遗传变异及克隆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是豆科无叶豆属小半灌木, 既能开花结实进行有性繁殖, 又可以靠根茎进行无性克隆繁殖, 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在中国仅片断化分布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局部区域。本文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采自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及边缘的7个准噶尔无叶豆自然居群共148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和克隆多样性分析。8个引物共扩增出84个位点, 其中77个为多态性位点, 物种水平上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B为91.67%, 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I为0.3192, Shannon信息指数H为0.3540; 居群水平上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B为58.45%, 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I为0.2248, Shannon信息指数H为0.3270。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978。AMOVA分析表明, 有31.8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 表明居群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克隆多样性分析表明, 居群水平上, 居群G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 分别为0.9400和0.9885; 居群E最低, 分别为0.8457和0.9021。物种水平上, 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9858, 均匀度指数为0.9673。本研究结果表明, 和其他荒漠植物相比, 准噶尔无叶豆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和克隆多样性, 这主要与该物种兼性生殖的繁育方式及多克隆起源有关; 而居群间产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则主要由于人为干扰引起的生境片断化和居群减小而导致的基因交流障碍所致。遗传变异水平和遗传结构的研究将为分析准噶尔无叶豆致濒原因及进化潜力提供重要资料, 对该物种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9.
鹅细小病毒vp基因片段的原核表达及抗血清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 GPV)HG5/82株基因组作为PCR反应模板,扩增vp基因3'端长864bp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T Simple克隆载体后转化入大肠杆菌TG1.筛选阳性质粒,并通过BamHⅠ和Hind Ⅲ将外源基因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阳性重组质粒经确证性序列测定,证明外源片断插入到pET-30a的预期位置.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经终浓度为0.6mmol/L的IPTG诱导,SDS-PAGE表明外源基因获得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34kDa.将诱导后的工程菌用6mol/L盐酸胍裂解,经超声处理后离心,利用镍离子亲和树脂对裂解产物的上清进行纯化.用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抗该融合蛋白的抗血清.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制备的兔抗血清与该融合蛋白及亲本病毒的结构蛋白都具有反应性.结合前期工作进展对GPV VP蛋白的B细胞线性抗原表位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