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41.
宋晓卿  陆树刚 《广西植物》2010,30(4):451-454
在《中国植物志》和《云南植物志》的基础上,对云南产凤尾蕨属植物进行新的分类修订。文中澄清了8个混淆类群,其中新等级1种,即高原凤尾蕨Pteriscuspigera(Chingex Ching et S.H.Wu)X.Q.Song;云南分布新记录1种,即假指状凤尾蕨Pteris psudodactylina Ching et S.K.Wu;新异名3个,即Pteris asperi-caulis var.cuspigera Chingex Ching et S.H.Wu,Pteris inaequalis Bak.及Pteris wallichiana var.yunnanensis(Christ)Ching et S.H.Wu。还列出了新修订种类的文献引证、标本引证、生境和地理分布。经该文研究确认,现知云南有该属植物48种。  相似文献   
42.
在液体培养基条件下对中国产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L.)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乌毛蕨的孢子为两面体型,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或豆形,周壁具脊状褶皱;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为三叉蕨型,成熟原叶体为对称的心脏形。经比较分析,蕨类植物孢子繁殖时采用混合土培养较适宜;液体培养基和混合土在研究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时同样具有可行性。孢子形态和配子体发育的观察结果表明,乌毛蕨是蕨类植物中较进化的种类;乌毛蕨科与鳞毛蕨科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43.
槲蕨[Drynaria,fortunei(Kze)J.Sm.]采自本校校园。取其幼嫩走茎,去除表皮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0%乙醇浸泡30 S,再用0.1%HgCl_2,表面消毒4min,用无菌水冲洗5~6次后,接种在以下培养基中:(1)MS(对照);(2)MS 10mg·L~(-1)抗坏血酸(VC);(3)MS 1000 mg·L~(-1)聚乙烯吡咯烷酮(PVP);(4)MS 1000mg·L~(-1)活性炭(AC)。各培养基均加入1mg·L~(-1)6-BA、0.2 mg·L~(-1)NAA、3%蔗糖和0.8%琼脂。每种培养基接种18瓶。培养温度(25±2)℃,每天光照12 h,光照强度20~40μmol·m~(-2)·s~(-1)。培养1、3、  相似文献   
44.
采用改良Knop's营养液液体培养基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龙津蕨(Mesopteris tonkinensis)的孢子,每天光照12 h,黑暗12 h,光照强度为2 500 lx。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的全过程,为龙津蕨系统学的研究提供配子体发育方面的详实资料。结果表明:成熟孢子深褐色,不透明,两侧对称,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圆角三角形,具单裂缝,孢子周壁具密集的脊状褶皱。播种后15 d左右萌发,形成2~5个细胞长的丝状体。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具单细胞假根,不含叶绿体,基部膨大。20 d左右发育成片状体,30 d左右形成幼原叶体,幼原叶体不对称,成熟原叶体心脏形对称,56 d左右形成成熟原叶体,原叶体发育类型为铁线蕨型(adiantum-type)。幼原叶体仅左右两翼顶端细胞产生乳突毛状体,成熟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都具少量乳突毛状体,毛状体由单细胞构成。68 d左右精子器开始出现,精子器近圆球形,由基细胞、环细胞、盖细胞构成。75 d左右颈卵器出现,成熟颈卵器颈部由3层细胞构成。其侧面观柱状,顶面观为铜面状。颈卵器垂直于原叶体表或向原叶体基部倾斜。另外,根据已知的金星蕨科其他属的配子体发育特征,发现龙津蕨配子体发育的这些特征与他们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龙津蕨系统学位置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5.
采用室内土培法,研究了砷胁迫(0,50,100和200 mg/kg)对凤尾蕨属中砷超富集植物大叶井口边草(Pteris cretica var.nervosa)和非砷超富集植物剑叶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生物量、株高、叶片内源3-吲哚乙酸(IAA)含量、IAA氧化酶(IAAO)活性、砷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细胞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并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IAA含量与砷含量、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之间的关系。此外,研究了100 mg/kg砷处理下IAA、IAAO、3种抗氧化酶和MDA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与对照(不加砷)相比,加砷处理下大叶井口边草的株高和生物量未出现显著变化,但剑叶凤尾蕨在中、高浓度砷胁迫下则显著降低;中、高浓度砷胁迫均使2种植物叶片含砷量、IAA含量显著增加和IAAO活性显著下降,但这种改变在大叶井口边草中更为显著;加砷处理使大叶井口边草叶片3种抗氧化酶活性维持或增加,剑叶凤尾蕨中SOD和CAT活性虽能维持,但POD活性则显著下降,说明砷胁迫下大叶井口边草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种植物叶片IAA含量均与砷含量成显著正相关,但在大叶井口边草中,IAA含量还与CAT活性成显著负相关。时间动态研究表明,第13天,大叶井口边草具有最高的IAA含量、最低的IAAO活性以及最低的CAT活性,而剑叶凤尾蕨中的变化规律则不明显。因此,叶片保持较高的IAA含量、较低的IAAO和CAT活性有助于大叶井口边草超量富集砷。  相似文献   
46.
本文报道了贵州蕨类植物一新记录属——乌木蕨属Blechnidium Moore,该属为乌毛蕨科Blechnaceae一单种属,仅乌木蕨Blechnidium melanopus(Hook.)Moore一种。此物种分布区狭窄,数量有限,在贵州的发现对研究其地理与区系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47.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广西产凤尾蕨科及其近缘科蕨科、姬蕨科和碗蕨科5属9种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详细描述了9种植物孢子的形态及表面纹饰特征.井栏边草、刺齿凤尾蕨、隆林凤尾蕨、剑叶凤尾蕨、林下凤尾蕨、蕨和碗蕨植物的孢子为三裂缝,辐射对称;极面观为钝三角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或超半圆形;栗蕨和姬蕨植物孢子为...  相似文献   
48.
《植物杂志》2011,(5):18-19
在中国特有的种子植物199个属中,江西有30属,井冈山保护区就有23属。而下列19个特有种就是在井冈山保护区内记录到的,其中许多还以井冈山命名:井冈山毛蕨、井冈山耳蕨、井冈山剑蕨、井冈山风丫蕨、井冈山厚皮香.井冈山猕猴桃、腺果悬钩子、井冈山绣线梅、井冈山槠,短柄冬青、井冈葡萄,背绒杜鹃、井冈山杜鹃、白花映山虹、厚叶照山白、  相似文献   
49.
不同生境中猴腿蹄盖蕨种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猴腿蹄盖蕨〔Athyrium multidentatum(Dol.)Ch ing〕是一种食药兼用型植物,为了合理的开发利用,在吉林省东南部山区临江市境内,调查分析了其分布的5个典型群落,并测量株高、冠幅、密度和含水率。结果表明:猴腿蹄盖蕨的生态适宜性较广,不同群落条件下株高、冠幅、密度差异较大,水分和光照强度是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主要生态因子,适当的强光照和高湿度条件有利于猴腿蹄盖蕨的有性繁殖和生长发育,针阔混交林林缘和白桦次生林林窗群落条件最适宜猴腿蹄盖蕨种群的发展。环境条件的差异对含水率的影响较小。通过探讨适合种群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为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假瘤蕨属2系、5亚系的24种植物的叶表皮。结果表明,叶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波曲状。下生气孔,气孔类型有极细胞型、共环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聚腋下细胞型和不规则型,常伴生出现。在扫描电镜下,叶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内缘为浅波状、少平滑;一些种的保卫细胞两端有“T”型加厚;角质膜波状有条纹,有时附有颗粒。叶表皮的一些特征对该属部分种的区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如气孔器类型和垂周壁类型特征不能用来界定假瘤蕨属的系和亚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