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迁徙鸣禽类的保护面对着与世界其他地区如欧洲和北美洲鸟类保护相似的挑战。迁徙鸣禽类具有复杂生活周期和很大的空间关联。迁徙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对迁徙鸣禽类种群动态具有决定作用。对于鸣禽类迁徙中途停歇期的生态,比如停歇期的长短,能量的积累,生境的利用等,了解还非常有限。在中国东北部的一个鸟类迁徙停歇地对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的中途停歇生态包括迁徙时间、停歇时间、能量状态和性比进行了研究。2002年秋和2003年春分别捕获了1751只和684只红胁蓝尾鸲。红胁蓝尾鸲的体重在秋季迁徙时要比在春季迁徙时重。春季雌性红胁蓝尾鸲停歇时的能量状态指数最低; 而秋季的红胁蓝尾鸲比春季的红胁蓝尾鸲停歇时间更长。无论季节和性别,红胁蓝尾鸲的能量状态指数和第1次捕获的时间早晚成正相关, 间接证明红胁蓝尾鸲在停歇期间能够比较快地积累能量。秋季雄性红胁蓝尾鸲日体重净增率最大。估测秋季停歇期的每日能量净增能维持红胁蓝尾鸲雌性0.6h和雄性3.1h的飞行。红胁蓝尾鸲的中途停歇生态与北美和欧洲一些迁徙鸣禽类很相似。比如,春季迁徙过境的时间和脂肪积累的变化与自然选择对雄性的要求:当食物和气候适宜时尽快到达繁殖地的假设是一致的。对迁徙中途的停歇生态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鸟类的迁徙行为和更有效地保护迁徙鸣禽类。  相似文献   
42.
基于细胞实验研究壳聚糖(chitosan,CS)薄膜成球培养技术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迁徙趋化特性的影响。从脐带组织中分离原代MSCs采取CS成球法培养,以常规贴壁培养MSCs作为对照,72 h后收集两组细胞分别进行划痕实验、Tranthwell迁徙实验观察并拍照记录,RT-PCR方法检测两种培养方式中MSCs迁徙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相较常规贴壁培养方式,CS培养组MSCs体外迁徙趋化能力增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S成球培养组MSCs 中CXCR4、CXCR7、MCP-1、MMP-1、MMP-2、MMP-9、TIMP-2等迁徙相关基因表达均明显上调(P<0.01)。实验表明CS成球培养可显著促进MSCs的迁移趋化特性。  相似文献   
43.
两栖类的繁殖迁徙是其繁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能否成功完成繁殖迁徙将直接影响到繁殖成功率。两栖类的繁殖迁徙研究对于了解物种和种群对繁殖栖息地的需求、物种的繁殖活动规律,以及科学合理地进行繁殖湿地以及相应栖息地的规划、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上对两栖类的繁殖迁徙已有大量的研究,内容涉及多个方面,而国内的研究还非常少。本文从两栖类的繁殖迁徙物候、迁徙模式、迁徙方向与定向、迁徙距离等方面总结了影响两栖类繁殖迁徙时间、繁殖迁徙方向的因素以及两栖类的定向和导航机制,分析了两栖类不同类群和性别在繁殖迁徙距离上的差异及其原因,介绍了两栖类繁殖迁徙常用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开展两栖类繁殖迁徙的研究将对我国的两栖类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芦芽山保护区白胸苦恶鸟的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胸苦恶鸟 (Amauronisphoenicurus)为我国和日本两国政府共同保护的候鸟。我们于 1 996~ 1 998年的 5~ 8月 ,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胸苦恶鸟的生态进行了观察 ,以期为环境监测和保护鸟类资源提供可靠的依据 ,现报道如下。1 工作区概况及方法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吕梁山北端 ,地处宁武、五寨、岢岚 3县交界 ,东经 1 1 1°50′~ 1 1 2°5′,北纬 3 8°3 5′~ 3 8°4 5′之间。境内森林繁茂 ,灌木丛生 ,水资源充沛。面积 3 2 1 8万亩 ,主峰芦芽山海拔2 772m。选定芦芽山河及汾河两岸的沼泽地段 ,…  相似文献   
45.
张微  田颖  张亚琼  李杰  胡严 《动物学杂志》2024,59(3):349-357
红隼(Falco tinnunculus)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能同时适应农村和城市环境的小型猛禽,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4月至7月,为在北京救助的7只红隼佩戴了卫星追踪器,追踪其活动轨迹,依据追踪的动物活动位点数据,采用净平方位移-时间曲线依次对各红隼的迁徙模式进行了判别,深入分析了迁徙红隼的迁徙时间、距离和路线等,并采用核心密度法分别计算了迁徙及留居型红隼95%及50%活动区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红隼的迁徙模式为部分迁徙,追踪的7只红隼个体(N01 ~ N07)中,4只为留鸟,1只为迁徙鸟,2只居留类型无法准确判断。N01为迁徙红隼,其度夏地和越冬地分别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河北廊坊,此红隼秋季迁徙速度明显高于春季,其春季迁徙距离551 km,历时25 d,平均迁徙速度为22 km/d,而秋季迁徙距离412 km,历时2 d,平均迁徙速度为203 km/d,河北承德滦平县是其春季迁徙的重要中途停歇地。不同红隼个体间95%及50%活动区面积均存在较大差异,迁徙红隼N01 95%、50%活动区面积在度夏区分别为93.10 km2、17.50 km2,在越冬区分别为7.03 km2、0.99 km2;留居型红隼95%、50%活动区面积均值分别为1 165.34 km2、178.71 km2(n = 4),其中最大95%、50%活动区面积分别为4 320.26 km2(N02)、648.22 km2(N02),最小95%、50%活动区面积分别为2.80 km2(N03)、0.29 km2(N03)。本研究揭示了北京地区红隼的迁徙模式、迁徙路线、重要停歇地及活动区状况,为红隼的针对性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1985—1994年的3—11月,在山西省代县对小鸊鷉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该鸟在山西省为夏候鸟,每年最早3月6日迁来,最晚11月24日迁离,居留期为255天左右。种群密度在繁殖前的4月为1.37,繁殖后的9月为1.95(只/ha)。产卵始期为5月27日,日产1枚,窝卵数5—8枚,产出第二枚卵时开始孵卵。观察到最早孵卵期为5月28日,孵卵期20-22d。雏鸟出壳先后顺序与产卵先后顺序相一致,孵化率为95.45%,雏鸟为早成鸟。  相似文献   
47.
2014年3月21日—5月9日,采用样线法与定点观察法对沈阳市周边26个重要生态保护地春季迁徙期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6目40科94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居留型组成以夏候鸟和旅鸟为主,共占记录鸟类物种总数的77.7%。区系组成以古北界种为主,占74.5%。生态型中鸣禽最多,占36.2%。不同调查样地的鸟类组成与多样性指数存在较大差异,水库湿地鸟类数量最多;湿地公园物种丰富度最高;森林生态系统鸟类多样性较高;沙地生境鸟类多样性较低。调查发现部分生态保护地存在人为干扰程度较大、生态破坏严重、生境类型高度单一等生态问题。针对相应的生态保护地应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为鸟类生存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48.
正2016年3月27日是"世界白鹤日",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第八届沈阳法库国际白鹤节启动仪式暨辽文化博物馆开馆仪式"正式开幕。辽文化博物馆——白鹤楼,也在这一天正式对公众开放。七层展厅的白鹤楼,每层都有各自的主题,最高一层(第七层)的展厅,更是由环保人士周海翔亲自设计的。而有关白鹤与法库獾子洞的不解之缘的发现、挖掘和宣传,则要从周海翔老师说起。  相似文献   
49.
2015年初,黄河三门峡库区发生了大天鹅(Cygnus cygnus)等野鸟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疫情,我们通过对三门峡大天鹅越冬种群的监测和环志回收的分析,了解大天鹅的越冬种群现状和活动状况,希望研究结果有助于我国对大天鹅种群的保护。调查表明,近些年来大天鹅越冬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三门峡天鹅湖由2010年410只增加到2014年6 317只,大天鹅种群数量在12月中旬至翌年1月达到高峰,2月下旬陆续离开,至3月下旬全部北迁。根据彩色颈环标记的回收结果,大天鹅对三门峡库区作为越冬地的选择是较为稳定的,不同个体在库区内的各地点之间还存在游荡行为,此外,还观察到带有彩色颈环的119只个体,已经被证实是由蒙古北部和中部的19个湖泊迁徙而来。三门峡湿地公园大天鹅越冬种群数量增加较快,是由于湖泊水质改善且人为大量投食玉米饲料,吸引了众多大天鹅前来越冬。蒙古环志的大天鹅连续多年在三门峡库区越冬也间接反映了这里有良好的栖息环境和丰富的食物资源。然而,初步推测,2015年这次大天鹅感染禽流感病毒可能与种群密度过高有较大的关系,建议当地政府合理投食补饲,不要盲目追求较多的种群数量;同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促进大天鹅种群扩散,如在附近建立适宜的栖息地,这对于大天鹅种群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科学可以帮助确保应对决策是根据现在掌握的最佳信息而做出的,但生物多样性的未来状况最终将取决于人类社会。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生物多样性综合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