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1.
王幼平 《人类学学报》2018,37(4):565-576
本文拟简要介绍近年来华北地区新发现的细石器遗存,并对细石器技术出现与发展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新发现显示,29-26 kaBP左右在华北地区石叶-细石器技术的出现,可能是受到MIS2阶段环境变化的影响,阿尔泰等中-北亚地区人群与旧石器文化的南迁扩散所致。其后,华北地区以船型细石核为代表的宽台面技术的出现与扩散过程,则反映了该地区原住民应对LGM期间环境变迁的适应策略与发展历史。虎头梁类型的楔形石核细石器技术的进退,同样展现了晚更新世末东北亚地区人群的流动性及环境变化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212.
2011年6月—2012年2月期间,在3只人工培育的幼年绿海龟背甲上安装微型卫星追踪器,通过全球Argos系统开展追踪监测,旨在研究海龟洄游路线以及海流、海水叶绿素浓度等因子对洄游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幼龟洄游方向与同期海流趋同,洄游路线与历年产卵后母龟大体相似;洄游平均速度为0.2~1.8 km·h~(-1),洄游距离68~949 km;觅食场海水叶绿素浓度为1~2 mg·m~(-3)。揭示南海台湾至海南近岸海域间可能存在绿海龟洄游通道,绿海龟的洄游可能与食性及海流有关,开展增殖放流应充分考虑季节、海流等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3.
本论文概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等欧亚东部地区的石器工业,并基于“迁徙传播”和“接触传播”的角度就该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群的趋势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阐明,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40 kaBP cal以前),运用中国南方石器工业人群的向该地区北部区域的扩散;旧石器时代晚期前半段(40-28 kaBP cal)的地方人群形成和人群间的接触及技术传播;旧石器时代晚期后半段(28 kaBP cal以后),运用细石叶工业人群的广泛迁徙和扩散及再扩散,人群间的接触。虽有西方或者北方运用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或早中段石器工业人群的数次进入痕迹,但表明每次进入时间短暂且进入地也是局部性的。可以说,从石器群的分析角度所看到的石器工业运用人群的趋势和从基因分析结果表明的东亚祖先人群的趋势大致吻合。  相似文献   
214.
CMR在行动     
除了人,其他动物是没有国界的。自打来到地球上,它们出于天性自由自在地穿越在它们眼里并非存在的国界。如今受到人类威胁的许多物种需要加以保护的时候,一项特别的跨国行动提到了日程上:建立跨国界自然保护区,使这些大自然造就的生灵得以保存和繁衍下去。在中、蒙、俄边境地区就有这样一项特别行动在进行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