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78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2005年1月到2005年11月对福建省惠安县赤湖林场不同林龄木麻黄人工林细根养分和能量的季节动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6种元素的含量在不同林龄木麻黄细根中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各林龄细根的N含量一般在冬夏季节较高,且死细根的N浓度高于相同林龄的活细根,除12林龄活细根P浓度在7月份有最大值外,其他各林龄活、死细根在一年中呈波动性下降,K含量在冬季较高,而在其他季节变化幅度不大,除5林龄活细根和18林龄死细根在3月份和7月份有两个峰值外,其他林龄细根Ca含量随季节变化较小,Mg含量随季节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在11月份上升;各林龄C则呈波浪形变化;(2)随着林龄的增大,细根N、P、Mg含量的变化模式相似,都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K和Ca含量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动幅度存在差别,C则呈波浪形变化;(3)随着季节的变化,灰分、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呈“V”形变动,一年中都存在两个峰值,分别在3月份和7月份或9月份;(4)灰分、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随林龄的增大表现为波浪形增加。由此可见,不同森林类型的细根养分和能量动态具有季节和林龄的特殊性,在进行整个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研究时,应考虑不同森林类型的特性。  相似文献   
992.
江远清  莫江明  方运霆  李志安   《广西植物》2007,27(1):106-113
研究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马尾松林、马尾松荷木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三种代表性森林类型表层土壤(0~20cm)交换性阳离子含量及其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含量因元素种类、森林类型和季节不同而异。三种森林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含量都表现为:Al3+>H+>K+>Ca2+、Mg2+、Na+。几乎所有调查的阳离子含量在阔叶林显著高于马尾松林和混交林,但后两者之间大多数阳离子含量差异不显著。鼎湖山森林土壤可交换性阳离子含量虽然较高,但盐基饱和度却很低。马尾松林、混交林和阔叶林土壤可交换性阳离子含量在1997年6月份分别为:58.3、84.5和118.7mmolc/kg,盐基饱和度分别为:5.5%、3.2%和4.5%。三种森林土壤交换性Ca2+、Mg2+、K+和H+含量季节差异极显著(P<0.001),但交换性Al3+含量只在马尾松林土壤存在极显著的季节性差异(P<0.001)。同一元素季节变化大小程度趋向马尾松林>混交林>阔叶林。森林土壤交换性Ca2+、Na+和H+含量与土壤pH值相关关系不明显,但交换性Mg2+、K+和Al3+与土壤pH值间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3.
布氏田鼠标志种群的社群等级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通过标志重捕、染色标记和直接观测法对布氏田鼠社群等级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繁殖季节,布氏田鼠洞群内存在明显的社群等级。越冬雄鼠在社群内社群序位最高,其次是越冬雌鼠、当年成体雌鼠、当年成体雄鼠,亚成体鼠和幼鼠的社群地位最低。在繁殖末期,越冬雄鼠的地位明显下降,而当年成体雄鼠的等级序位逐渐上升。在繁殖季节,当年雄鼠在洞群中的等级序位依然很低,很少能有机会进行有效的交配,有效交配主要由越冬雄鼠来完成,因而越冬雄鼠对种群繁殖的贡献较大。本实验倾向于支持该鼠的婚配制度为一雄多雌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994.
以番茄品种“L402”为试材,研究了土壤水分对不同季节番茄光合及蒸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春番茄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均以土壤相对含水量80%处理最高,65%处理次之,50%处理最低;土壤水分降低,显著改变了番茄Pn和Tr的日变化动态,导致光合午休加重;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以65%处理最高.冬番茄在全生育期内Pn和Tr以50%处理最低,但65%和80%处理无显著差异,且均无光合午休;WUE则以50%处理最高,80%处理最低,说明不同季节番茄对土壤水分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春番茄与冬番茄的Pn及Tr日变化规律显著不同,且在相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春番茄Pn及Tr显著高于冬番茄.  相似文献   
995.
物种多样性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我国,森林昆虫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尚为缺乏。2000年5-9月,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按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植被类型设立5个样点,采用高压黑光灯灯诱方法收集水螟亚科Nymphulinae昆虫标本。调查水螟亚科Nymphulinae昆虫属、种类的组成以及个体数。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w),研究了水螟亚科Nymphulinae昆虫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以及均匀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样点、不同月份、不同海拔高度,水螟亚科Nymphulinae昆虫群落的物种数(S)、丰富度指数(DMA)、物种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sw)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6.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7,29(3):F0003-F0003
神农架林区位于湖北省西部,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105.4米,为“华中第一峰”。其中,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704.67平方公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该地区拥有当今世界同纬度地区唯一保持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区系成分丰富多彩,[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7.
为探讨夏季南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优势树种幼叶的光保护机制,以演替中期优势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黧蒴(Castanopsis fissa)、锥栗(C.chinensis)和演替后期优势种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黄果厚壳桂(C.concinna)为材料,分析了2种生长光强(全光照和30%全光照)下6种优势种幼叶和成熟叶的叶片表型、光合色素含量、花色素苷含量、抗氧化能力、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和最大量子产量(Fv/Fm)恢复效率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演替阶段幼叶的叶绿素含量(Chl a+b)、Chl a/b比成熟叶低,但光保护物质比成熟叶多;演替中期幼叶的花色素苷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比演替后期的高,而类黄酮和总酚含量比演替后期的低;全光照下幼叶的总酚、类黄酮、总抗氧化能力及Fv/Fm恢复效率都要比30%全光照的高,并且含有花色素苷的幼叶恢复得更快。因此,植物的光合能力与自身的光保护潜力成反比关系,演替中期优势种幼叶的光保护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花色素苷的积累而演替后期优势种是因为自身抗氧化物质(类黄酮、总酚)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应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ARIMA)乘积季节模型对辽阳市乙型肝炎(hepatitis B,简称乙肝)发病数据进行分析预测,为乙肝预警系统及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辽阳市2001年1月—2015年12月乙肝月发病数建立ARIMA乘积季节模型,应用EViews 8.0软件进行模型拟合,并对2016年1—12月乙肝月发病数进行预测评价。结果所构建的ARIMA(1,1,1)(1,1,2)12模型为最佳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效果较好,相对误差较小。结论 ARIMA乘积季节模型能够反映辽阳市乙肝发病的时间趋势,适用于短期预测,预测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99.
李茜倩  尹本丰  张元明 《生态学报》2018,38(6):2092-2100
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作为典型的耐旱藓类,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藓类结皮中占优势地位。该沙漠的季节气候差异较大,冬季低温湿润,春季干旱,夏季高温且干旱。荒漠藓类植物叶片仅具单层细胞,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而有关荒漠藓类植物在生理上如何适应这种剧烈环境变化还不得而知。研究测定了生长于两种不同微生境下的齿肋赤藓,经由低温湿润的冬季到干旱的春季再到高温干旱的夏季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特征,以探究不同微生境下齿肋赤藓在水热变化剧烈的不同季节的适应机制。研究发现:季节、微生境及二者的交互作用能够显著影响齿肋赤藓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夏季的高温干旱使齿肋赤藓的脯氨酸、可溶性糖、MDA含量及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冬季及春季,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却呈相反趋势。干旱的春季齿肋赤藓脯氨酸及可溶性糖显著高于冬季。而在低温湿润的冬季,齿肋赤藓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春季。表明夏季齿肋赤藓所受胁迫最大,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大幅度提高。同时,在具有积雪覆盖的冬季,两种微生境下的齿肋赤藓生理生化特性无显著差异;而在无积雪覆盖的春夏季节,灌丛的遮阴作用为齿肋赤藓提供了水含量相对较高的良好生活环境,其下齿肋赤藓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裸露地。表明生长在裸露地的齿肋赤藓较活灌丛拥有更强的胁迫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00.
从蔗糖糖蜜及工业废水中分离到的一株高蛋白质,高RNA酵母,菌体RNA含量平均达18.3,蛋白质含量达50%以上,经鉴定为热带假丝酵母,用GM50生产酵母抽提物,自溶后抽提物平均得率达70%以上,抽提物蛋白含量达60%以上,游离氨基酸占部氨基酸50%,菌体蛋白利用率高达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