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3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192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昆虫发育进度的非正态描述──分段指数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仲来 《昆虫知识》1995,32(4):193-195
提出了分段连续指数曲线转化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方法。利用取剩余平方和最小的方法确定未知折点。给出了在描述昆虫发育进度的模拟模型。  相似文献   
52.
鳜鱼的耗氧率及其池塘养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文较详细地报道了鳜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对鳜鱼和作其饲料的鱼同池饲养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鳜鱼耗氧量和体重正相关(r=0.99),耗氧率与体重反相关(r=-0.97);在水温20℃,鱼种耗氧率约为0.14mg/g.h.,成鱼约为0.12mg/g.h.;耗氧量和耗氧率均与水温正相关(r=0.90,r=0.94),水温13—30℃时,体重230±11.7g的鳜鱼。耗氧量为14.31—42.13mg/尾。h.,耗氧率为0.059—0.175mg/g.h.;鳜鱼耗氧率昼夜变化与家鱼相反,黄昏至凌晨是高峰期,为0.12—0.15mg/g.h.(T=20℃),白天是低谷期,为0.07—0.10mg/g.h;;鳜鱼的窒息点与家鱼类较接近,变化范围为0.45—0.76mg/L;鳜鱼和作其饲料的鱼在同一池塘中饲养,既可持续不断地提供鳜鱼充足的适口饵料,又简单易行,成本低,效益高,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3.
以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Heynh)为材料,从生理及分子层面研究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对拟南芥生物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CQDs能被拟南芥根部吸收并连续运输到叶片,对种子萌发率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促进幼苗主根伸长和株重的增加。幼苗叶片叶绿体中色素含量随CQDs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脯氨酸与丙二醛含量随CQDs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CQDs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抗氧化酶系统中起主导作用;叶片内源过氧化氢(H2O2)的积累随CQDs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具有显著的浓度依赖效应。与其他纳米材料处理不一样的是,硫同化及胁迫相关基因在CQDs处理后表达量下调,这可能与CQDs粒子本身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54.
利用最大墒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柯属(Lithocarpus)5种资源植物在我国的适宜分布区进行了定量预测,并对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其分布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木姜叶柯(L.litseifolius(Hance)Chun.)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广泛分布,短尾柯(L.brevicaudatus(Skan)Hay.)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中东部区域;木姜叶柯在未来气候(2061-2080年)RCP2.6、RCP8.5两种情景下适生区面积分别减少了5.1%和3.0%,而短尾柯却分别增加了0.5%和1.5%。白柯(L.dealbatus(Hook.f.et Thoms.ex DC.)Rehd.)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云南北部、四川南部,烟斗柯(L.corneus(Lour.)Rehd.)主要分布在两广省份的南亚热带地区。白柯和烟斗柯在RCP2.6情景下适生区面积分别减少了12.1%和17.8%,在RCP8.5情景下分别减少了3.5%和15.9%,这两个种的适宜区面积减少较多。厚斗柯(L.elizabethae(Tutch.)Rehd.)主要分布于广西,在两种情景下适宜区面积分别增加了7.3%和6.3%。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分布区存在差异,同属不同物种的未来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同。  相似文献   
55.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 sinensis Rousi)自由授粉的种子进行父本分析,研究其子代的父本来源和花粉散布模式。结果显示:在80%的置信水平上,193个子代中有104个个体可以确定花粉来源;在20个确定的父本中,16个为中国沙棘,4个为肋果沙棘(H.neurocarpa S.W.Liu et T.N.He)。传粉格局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沙棘有效花粉散布范围为3~71 m,平均距离为20.4 m,2株母本分别有87.23%和78.95%的有效花粉来自距其30 m的范围之内,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沙棘自然种群以近距离传粉为主。此外,在黑河上游沙棘杂交带中,中国沙棘子代中的肋果沙棘花粉平均贡献率达到14.84%,表明中国沙棘与肋果沙棘存在较高的种间当代花粉流。  相似文献   
56.
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物候与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三棱藨草群落是生长在海岸带滩涂原生裸地上的原生植被,在上海地区分布面积达20多万亩。本项工作研究了上海市南汇县东海农场海堤外侧滩涂上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物候和分布格局。根据滩涂高程以及海三棱藨草种群生长状况,可以划分成三个地带,即地带A,海三棱藨草与芦苇群落交错区;地带B,海三棱藨草种群生长最适的中潮位地带;地带C,梅三棱藨草种群定居地带。由于三个地带内,生境条件不同,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物候有明显差异。从地带A至C,海三棱藨草种群的分布格局依次为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或群聚分布。其空间分布格局在随时间变化的同时也在空间上改变其位置。  相似文献   
57.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优势鼠种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宗浩  于福溪 《生态学报》1991,11(2):125-129
  相似文献   
58.
布氏田鼠空间分布格局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房继明  孙儒泳 《生态学报》1991,11(2):111-116
  相似文献   
59.
矢尖蚧及其主要天敌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