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1篇
  免费   554篇
  国内免费   2035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43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281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405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473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327篇
  2003年   275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丁瑞华 《四川动物》1995,14(4):144-146
本文报道了虎嘉鱼的生境特点及保护对策,主要是加强宣传教育,严禁滥捕,深入研究,开展人工养殖试验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确保物种生存和繁衍。  相似文献   
102.
水椰属棕榈科真红树植物,也是孑遗植物,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中国水椰仅天然分布于海南岛。为探讨其濒危现状和保护策略,本研究采用样方法对水椰群落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地理分布、群落特征、种群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中国水椰共有6个自然种群,总面积为3.96 hm2,种群数量为9319棵,自然分布于海口东寨港的野菠萝岛和道学村、文昌的玉阳公园和头苑村、琼海长坡镇文场村、万宁日月湾,并且仅在日月湾有小面积成片分布,其他种群均为零星分布。(2)水椰样地内共有28种红树植物,形成以水椰+海莲+桐花树、水椰+海莲等为优势种的红树林群落。(3)海口、琼海、万宁水椰的种群结构均为衰退型,而文昌水椰种群为增长型,并且各种群分布格局都为聚集分布。(4)宏观尺度的极端气候变化、过度砍伐与开发利用、小尺度上的个体自身繁殖受限是水椰种群濒危的三大原因。建议通过增加科研技术投入解决种源问题、加大生境修复与就地保护力度、优化迁地保护与野外回归策略等措施扩大其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的金属硫蛋2A(Metallothionein 2A, MT2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 LPS)介导的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人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株(Human lung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HPMVECs),经过一定浓度LPS溶液进行刺激后,利用不同浓度的MT2A与对照组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炎性介质IL-6、TNF-α释放的量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组HPMVECs骨架形态变化。结果:各组TNF-α浓度均在0 h最低,随之逐渐升高,到6 h达到高峰;从各时间点来看,除0 h各组TNF-α浓度无显著差异外(F=0.717, P=0.549),其余各时间点B1、B2、B3均显著高于A组(均P0.05)。各组中IL-6浓度均在0 h最低,A组在2 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B1组在4 h达到高峰,随之下降;B2、B3组从0 h开始逐渐升高,到6 h达到峰值;从各时间点来看,除0 h各处理因素无显著差异外(F=2.341, P=0.092),其余各时间点B1、B2、B3均低于A组(均P0.05)。A组6 h小时后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明显解聚,分布明显减少,应力纤维排列紊乱或者消失;B1组、B2组、B3组6 h小时后,与A组相比,F-actin的分布明显较多,应力纤维排列较为整齐。结论:LPS刺激人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明显损伤效应,加入MT2A后细胞相关炎性因子释放量、细胞骨架损伤情况明显减轻,表明一定浓度的MT2A对LPS介导的肺毛细血管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非停跳冠脉搭桥术患者的心肺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非停跳冠脉搭桥术患者76例,根据使用的药物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研究组应用乌司他丁,在麻醉之后切皮之前为T1,旁路血管开放时时间点为T2,手术结束为T3,手术之后的8 h为T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浆炎症因子、氧合指数术后恢复。结果:和T1进行对比时,两组T3、T4中的气道阻力(Air way Resistance,Raw)、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均有所升高,在T2、T4中(PVR)有所升高,在T2、T3、T4中肺顺应性(Compliance of Lung,CL)有所降低。和对照组进行对比时,研究组在T3、T4中肺循环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PVR)、RI、P(A-a)DO2有所降低,在T2、T3、T4中通气死腔百分比(VD/VT)有所降低(P0.05),在T2中CL有所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BNP、TNF-α、IL-6、IL-8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N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 (Interleukin-8,IL-8)在T1、T2、T3、T4中低于对照组(P0.05),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I)在T1中和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T2、T3、T4中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1、T2、T3、T4时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BP)均高于对照组(P0.05),T1、T2、T3、T4时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CU停留时间、ICU带气管插管时间、ICU机械通气时间、肺部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用于非停跳冠脉搭桥术的效果较好,可以保护患者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6.
血栓通注射液(冻干)(XST)是一种从三七中提取的中草药标准化产品,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急性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本研究评估了XST在不同大鼠脑缺血模型中的急性和延长保护作用,并探讨了其对过氧化物酶(Prx) 6-toll样受体(TLR) 4信号通路的影响。用XST处理抑制过氧化物酶(Prx) 6-toll样受体(TLR) 4的蛋白质表达和p38的磷酸化水平,并且上调STAT3的磷酸化水平。XST治疗3 d可显著降低暂时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诱导的梗死体积和肿胀百分比,并调节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7、IL-23p1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永久MCAO大鼠中,XST可以减少梗死体积和肿胀百分比。XST治疗还可以增加大鼠的体重并改善一批功能结果。XST可以保护暂时性和永久性MCAO大鼠的缺血性损伤可能与Prx6-TLR4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07.
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的极度濒危物种(CR)。基于其样本数量极其有限,全基因组研究可以提供大量与重要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和分子标记,从而揭示其重要生命现象的遗传机制。采用二代测序技术于2018年5月完成了黄唇鱼基因组精细图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测序得到约202 Gb的高质量数据,总测序深度约为317×;组装得到的基因组大小为637.43 Mb,Contig N50约为88 Kb,Scaffold N50约为4.65 Mb;重复序列约142.72 Mb,占比22.39%,预测得到23743个基因、920个t RNA、85个rRNA、176个假基因;98.46%的基因可以注释到NR、GO等数据库中;有67个基因家族是黄唇鱼所特有的。本研究从单碱基错误率、核心基因完整性及二代Reads比对分析3个方面对黄唇鱼基因组精细图的组装结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所组装的基因区的完整性较好。黄唇鱼基因组序列图谱的绘制完成,对于黄唇鱼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种质资源挖掘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8.
气候是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由于温室气体的大规模排放, 气候正在快速的发生变化, 对植物的分布影响巨大。研究采用山茶科山茶属尖萼红山茶(Camellia edithae Hance.)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地考察和网上查阅获取其分布数据, 从世界气候网站和兰州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获取环境变量, 结合R语言、Erdas和ArcGIS等软件对其当前和将来(2070)的分布区进行模拟并得出置信度和计算其面积变化和质心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AUC值均大于0.9, 属于非常好的预测, 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子是Bio01(年平均温度)、Bio04(温度季节变化)、Bio15(降水量变异系数)和Bio03(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在四种二氧化碳排放情景下(RCP2.6、RCP4.5、RCP6.0及RCP8.5)所进行的预测均表明尖萼红山茶的分布面积均有收缩, 且收缩面积随着碳排放程度的加剧而增加, 且最大收缩面积占总面积的80%。通过对该物种质心变化的预测中发现, 其总体呈现向北部迁移的趋势。通过本次的预测发现气候变化在未来可能对尖萼红山茶的生存威胁很大。  相似文献   
109.
全球变化因子(如增温和氮沉降)可能会影响生物入侵,但是这些因子如何影响入侵物种的表现并进一步调节入侵物种与本地竞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仍不清楚。本文通过为期五个月的温室实验,研究了增温(开顶式增温箱,+0.62°C)和氮添加(4.2 g N m−2)对入侵物种北美 车前(Plantago virginica)原产地和入侵地种群与本地车前草(Plantago asiatica)竞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增温及其与氮添加处理(W × N) 的相互作用下,P. virginica的入侵种群(PV-In)和原产地种群(PV-Na)在与本地竞争者P. asiatica竞争时具有不同的生物量分配策略。其中,PV-Na在与P. asiatica竞争时增加了地下生物量,而PV-In增加了地上生物量。我们还发现,P. virginica对增温和氮添加比P. asiatica的反应更强 烈。增温显著降低了P. virginica的竞争能力,这表明P. virginica比P. asiatica对增温的响应更为敏感。同样,在竞争条件下,氮添加及 其和增温交互作用减少了PV-In地下生物量,但增加了PV-Na地上和总生物量。这些发现表明,P. virginica在入侵过程中改变了生物量分配 策略,PV-In展示出更具弹性的竞争能力以适应环境变化(特别是增温)。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我们预测气候变化下的植物入侵并制定相应的 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0.
基于机会成本法的海洋保护区生态保护补偿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敏  陈凤桂 《生态学报》2020,40(6):1901-1909
建立海洋保护区已被公认为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途径,而合理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是确保海洋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成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机会公平的关键手段。以土地、海域为载体,从机会成本补偿的角度出发,分别设置了机会成本补偿基数、区域调整系数、分区补偿系数和开发限度补偿系数,构建了海洋保护区生态保护补偿标准测算方法,并选取全国8个省(市)14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案例区的机会成本补偿测算结果介于0.66×10~4—10.69×10~4元/km~2之间,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补偿金额显著高于其他保护区,分别为10.69×10~4元/km~2和10.47×10~4元/km~2,相比之下,其余12个保护区的平均补偿金额为1.70×10~4元/k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