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57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在浙江安吉选择松材线虫病危害的马尾松人工纯林,分别进行暂不采伐直至10年后统一伐除受害木的集中干扰、采伐受害松木的适度干扰、采伐受害松木与周边松木及生长势弱松木的强度干扰,探讨不同干扰模式使受害马尾松林恢复健康的可能性.16年后的试验结果表明: 3种模式下受害林分马尾松的重要值为集中干扰>适度干扰>强度干扰,阔叶树的重要值则正好相反;与集中干扰相比,适度和强度干扰后的马尾松、阔叶树的平均胸径分别提高1.2、1.7倍和1.3、1.9倍,平均树高分别提高了1.5、2.0倍和1.2、1.8倍,林分每公顷蓄积量分别是集中干扰样地的5.2和3.8倍;适度和强度干扰的各径阶株数均远高于集中干扰样地,胸径结构近似于反J型曲线,也形成了复层林,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集中干扰样地,林木个体差异及林分复杂性指数均表现为适度干扰>强度干扰>集中干扰.适度和强度干扰下单层马尾松同龄纯林均演替为复层马尾松-阔叶树混交异龄林.3种模式均是正向阔叶化演替,演替速度为强度干扰>适度干扰>集中干扰.表明适度干扰更有利于病害马尾松林分恢复,间伐马尾松纯林能加快阔叶混交化进程以抵御松材线虫病的入侵.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2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痛觉敏化、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5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 5组(n=10): 空白对照组(Norma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假手术组(手术但不结扎+生理盐水腹腔注射)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组(CCI +生理盐水腹腔注射) 、人参皂苷Rg2低剂量组(CCI+ Rg2 5 mg/kg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2高剂量组(CCI+ Rg2 10 mg/kg 腹腔注射)。CCI模型建立后,药物通过注射器进行腹腔内注射 5 ml/kg,每天1次,连续14 d。分别在术前1 d和术后 1、3、5、7、10、14 d测定大鼠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术前1 d和术后第14日时检测明暗箱实验和强迫游泳试验。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CI组术后14 d机械痛阈值和热痛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明箱内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穿梭次数明显减少(P<0.01),游泳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与CCI组比较,人参皂苷Rg2组术后14 d机械痛阈和热痛潜伏期明显增加(P<0.01),大鼠在明箱内时间明显延长(P<0.01),穿梭次数明显增多(P<0.01),且游泳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结论:人参皂苷Rg2能抑制 CCI 大鼠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同时改善其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64.
教授和疯子     
小成 《生理通讯》2007,26(2):51-52
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子的生活状态。一天下来,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65.
摘要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外用5%米诺地尔酊对肝肾不足型斑秃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肝肾不足型斑秃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5%米诺地尔酊外用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火针联合外用5%米诺地尔酊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对比两组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心理状态、斑块面积的变化,记录两组毳毛长出时间、毳毛变黑时间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Th17细胞比例、白介素-6(IL-6)、白介素-23(IL-23)水平较治疗前下降,Treg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斑块面积均缩小,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毳毛长出时间、毳毛变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火针联合外用5%米诺地尔酊治疗肝肾不足型斑秃,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6.
摘要 目的:探讨听力障碍青少年治疗过程心理干预对患儿语言能力恢复和心境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共收治的80例7~18岁听力障碍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所有患儿应用人工耳蜗植入术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言语训练以及健康教育等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增加全治疗过程的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语言能力恢复,心境状态,ABC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前的言语形成、听觉能力以及听觉感知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通过治疗与干预之后,言语形成、听觉能力以及听觉感知明显提升,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前的精神、控制、能力、忍受消极情感以及接受变化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通过治疗与干预之后,精神、控制、能力、忍受消极情感以及接受变化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的兴奋、易激怒、刻板行为以及不恰当语言等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各评分均下降,其中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听力障碍青少年在常规治疗与干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能够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提升语言能力恢复情况,减少负面情绪,提升患儿的心境状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7.
【目的】考察泸型酒发酵过程中酒醅细菌群落的演替规律,探讨菌群演替与环境因素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泸型酒酒醅细菌群落的演替规律,并运用Mantel test分析不同发酵阶段的细菌群落演替与环境因素变化的相关性。【结果】酒醅发酵过程中有397个属的微生物,其中Lactobacillus、Bacillus、Weissella、Dysgonomonas、Comamonas以及Ruminococcaceae为优势属(相对丰度1.0%)。通过聚类分析可将酒醅发酵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阶段I (0–5 d),阶段II (6–17 d)和阶段III(18–40d),且3个阶段的酒醅菌群结构差异显著(P0.05)。Metastats分析结果表明,与阶段I相比,阶段II酒醅细菌群落中Lactobacillus和unclassifiedLactobacillaceae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而unclassifiedBacillaceae、 Staphylococcus、 Bacillus、 unclassified Enterobacteriaceae、 Lactococcus、Pseudomonas、Thermoactinomyces、Leuconostoc、Staphylococcu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与阶段II相比,阶段III酒醅细菌群落中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增长(P0.05),Comamonas、Acetobacter、unclassified Bacilli、Clostridium、Bacillus、Ruminococcus、unclassified Porphyromonadaceae和unclassified Streptophyta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阶段I的细菌菌群演替与酒醅温度、水分和乙醇浓度变化线性相关(P0.05);阶段II和阶段III的细菌菌群演替与酒醅温度、水分、酸度、乙醇浓度均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泸型酒酒醅中细菌群落在不同发酵阶段结构差异显著,且温度、水分以及乙醇浓度对酒醅发酵前期(0–5 d)细菌群落演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8.
【背景】揭示白酒固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组装规律及其环境驱动因素,对于解析白酒酿造微生物特征具有重要作用。【目的】揭示芝麻香型白酒固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演变规律及其演替的环境推动力。【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揭示固态发酵过程中的优势微生物及群落结构演变过程;通过PICRUSt预测固态发酵过程中原核微生物群落代谢途径分布变化;通过关联分析揭示酒醅理化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变的解释率;通过实验室模拟发酵验证理化因子对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芝麻香型白酒固态发酵过程包括2个阶段:阶段I (0-5 d),乙醇合成速率和还原糖消耗速率最高,Bacillus和Pichia是丰度最高的微生物属,酸度是群落演替最关键推动力;阶段II(5-30d),Lactobacilus和Saccharomyces是丰度最高的微生物属,乙醇是群落演替最关键推动力。在固态发酵过程中酒醅理化因子对群落演替的解释率为68.27%,其中乙醇(最高解释变量)和酸度的解释率分别为13.76%和4.43%,二者的共同解释率为23.17%,对推动微生物群落演替具有协同作用。【结论】揭示了芝麻香型白酒固态发酵过程的微生物群落演变规律及其演替的环境推动力,为提高白酒固态发酵过程可控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9.
需氧芽胞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少数为致病菌,大多数营腐生或寄生生活。其生存方式除了细菌营养型的正常分裂繁殖以外,还有几种特殊的生存与繁殖方式:如芽胞型的休眠状态存活,菌丛的孵育点繁殖,细菌的L型生存繁殖,以及可能还有活的非可培养的生存方式等。研究了解芽胞杆菌的这些特殊的生存方式,具有重要的细菌学理论意义和医学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缙云山马尾松种群生物量生殖配置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群生殖器官的生物量配置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从蕾期、花期到果熟期,马尾松种群生殖器官的生物量配置逐渐增加,但不同演替阶段的生殖配置格局各异。马尾松纯林各生殖阶段的生殖配置分别为1.31%,7.61%,23.25%;针阔混交林各生殖阶段的生殖配置分别为0.6%,3.29%,15.14%;林缘旷地各生殖阶段的生殖配置分别为0.76%,3.78%,18.44%。一年中缙云山马尾松种群的生殖配置动态变化呈现低一渐高一高一低的规律性。缙云山马尾松种群的生殖年龄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即幼龄生殖期、过渡生殖期、稳定生殖期和衰退生殖期。种群密度和群落透光度与其生殖配置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