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1.
54 例儿童结核病诊治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 由于流动人口增加以及基层预防接种和诊治工作尚存在薄弱环节, 儿童结核病发病率有增长趋势。为分析儿童结核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误诊特点, 对我院2006 年3 月― 2008 年7 月住院治疗的54 例儿童结核病病例从年龄、性别、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误诊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 儿童结核年龄≤5 岁者所占比例最高( 64. 8% ) ; 临床分布以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者最多( 44. 5% ) , 其次为单纯肺结核( 37. 0% ) 和肺外结核( 18. 5% ) 。本研究中患儿在外院误诊率为55. 6% ; 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部弥漫性结节影、斑片状模糊影, 胸膜增厚或伴胸腔积液, 纵隔及( 或) 肺门淋巴结肿大, 腹腔淋巴结肿大, 颅脑断层扫描( CT) 或磁共振成像( MRI) 异常等。结果提示, 年龄≤5 岁是儿童结核病的好发年龄; 结核菌素试验联合影像学诊断可明显提高儿童结核病临床确诊率, 减少误诊、漏诊; 积极正规的抗结核治疗对绝大多数儿童结核病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2.
酷似急性心肌梗死致错误的溶栓的主动脉夹层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一男性患者因典型胸痛、心电图符合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在外院诊断AMI并给予溶栓治疗后24小时胸痛无缓解转至我院.入院后观察心电图和心肌酶无动态改变,经B超和CT检查证实为主动脉夹层转外科手术.术中见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并夹层形成,但未累及冠状动脉,经升主动脉置换术康复.结合文献分析主动脉夹层误诊AMI见于:一是冠脉未受累而出现典型AMI心电图改变,酶学无异常,此类病例误诊甚至溶栓几乎不可避免;其次为冠脉未受累,心电图仅有不典型改变,其胸痛开始就达到高峰,酶学无显著异常,胸片提示胸腔、心包积液或纵膈影增宽等有助于和AMI鉴别;再次为近端主动脉夹层累及冠脉开口,患者同时出现主动脉夹层和AMI,此类患者病情凶险,如无及时外科干预常迅速死亡.注意以上特点有助提高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膜瘤的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3例脊膜瘤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分别被误诊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肋间神经痛,心绞痛,关节炎,神经根炎。结论:脊膜瘤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脊髓压迫症状,极易误诊,应提高对脊膜瘤特殊表现的鉴别诊断,并及时选做相应的辅助检查,早期诊断尽量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临床特征,提高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3肺炎型肺癌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分析讨论肺炎型肺癌易被误诊的原因。结果:肺炎型肺癌临床表现主要是咳痰、咳嗽、胸闷、发热;胸部CT发现大片状模糊的阴影;抗感染治疗无效;血象不高,C反应蛋白不高,伴有大量白色粘痰。10例患者被误诊为局灶性肺炎,3例被误诊为肺结核。结论肺炎型肺癌极易误诊为肺炎,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是导致本病误诊的主要原因,确诊需结合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纤支镜活检、影像学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临床支原体感染易发生误诊,不但加重患者精神和经济负担,而且延误患者病情,甚至留下后遗症。为此,我们综述了常见支原体感染误诊的特点和原因,深挖其中思维和思想根源,探讨减少或避免该类误诊现象的策略,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和检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 女,6岁。因头部外伤2个月多,局部脓肿破溃流脓10余日后入院。2个月前患者爬树不慎摔下,致头部有1个小指头大小伤口,当即出血疼痛,用中草药外敷止血后又用创可贴贴敷,伤口渐愈。10d前无诱因下原伤口处出现约鸡蛋大小的疼痛性肿块,在当地卫生院予抗生素和中草药反复治疗无效(具体情况不详)。  相似文献   
17.
宁宗  莫康林  杨霞  陈洪流 《蛇志》2010,22(3):276-277
糖尿病患者发生嘲症酸中毒(DKA)诊断并不难,临床上误诊为急腹症、脑血管意外多见,但误诊为心律失常较少见。现将我院2007年2月-2009年10月对5例DKA患者误诊为心律不齐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秦媚  韦艳芬 《蛇志》2010,22(2):160-161
输卵管绒毛膜癌是极少见的恶性肿瘤,占妊娠绒癌的5%以下。因所在部位的关系,易出现症状,但由于组织学特点.较易侵入血管而早期出现转移,因此,死亡率极高。现将收治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张丽  张剑锋 《蛇志》2015,(1):52-54
目的分析恙虫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误诊原因,为提高恙虫病诊治和护理水平,减少恙虫病导致多脏器损害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恙虫病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12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5例患者发病初期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呼吸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头痛、皮疹等,主要误诊为不明原因发热(75.2%)、肺炎(7.2%)、上呼吸道感染(8.8%)等疾病。误诊漏诊的首诊医院发生在乡镇卫生院45例(36%),县级医院37例(29.6%),私人诊所22例(17.6%),市级医院20例(16%),省级医院1例(0.8%);其中16例救治无效死亡。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易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误诊的医疗机构主要为县级以下的基层医院,因此非常有必要针对性加强县、乡级医疗单位恙虫病诊治知识培训;同时护理工作中要密切观察,加强对器官功能损害的护理,以降低恙虫病的误诊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30岁至60岁年龄段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临床的症状包括疼痛以及髋部不适等,股骨头坏死在早期很难发现,由于没有得到准确的诊断,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和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将会造成股骨头变形以及塌陷,从而引起骨性关节炎,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是很大的,甚至会丧失髋关节的基本功能。股骨头坏死的病状体征和早期症状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因此,造成误诊的情况频繁发生。此外,有些疾病的症状表现为髋关节疼痛,最后反而容易被误诊为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