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4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84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6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榆中贝母(Fritillaria yuzhongensis)生长于马啣山的高山地带,全生育期约100 d左右,是一种生育期较短的类短命植物。在果实成熟时,种子的胚发育不全,具有后熟作用的特点,包括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热两个阶段;因此,需要一定时期的低温处理,才能完成后熟过程,以解除休眠,促使种子发芽。本试验表明:榆中贝母完成形态后熟过程的最佳温度是7℃左右,经过100d以上的低温处理才能使原胚发育成熟,继续在7℃低温下处理70d以上,才能完成生理后熟过程。榆中贝母种子休眠时间长,需要经过170d以上的低温处理,种子才能萌发。本试验结果为榆中贝母种子的萌发提出了适宜的温度范围和低温处理时间,为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和缩短栽培年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羊蹄甲属植物种子的裂解色谱鉴定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索了裂解气相色谱法作为植物种子分类表征方法的可能性。对豆科植物中不同属、不同亚属及相同亚属的共10种种子的裂解色谱图,用分区编码法进行区别,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子最少有一个编码不同,方法简易快速,可为高等植物种子的区分提供一种佐证手段。  相似文献   
23.
休眠与萌发过程中苹果种子的呼吸代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冠”苹果种子的总呼吸强度和EMP途径的呼吸强度在2℃条件下层积之后逐渐增加,解除休眠临界期大体在层积后第30天发生,此后增长速度较快。HMP途径和TCAC在临界期之前变化极慢,而后急剧增加。种子萌发后子叶和胚轴的总呼吸强度、EMP和TCAC初期呈急剧上升趋势,大约当胚轴长度达2cm时迅速下降,HMP在萌发过程中始终呈上升趋势。细胞透性层积之后逐渐降低,解除休眠至萌发阶段呈上升趋势。用不同浓度呼吸抑制剂处理解除休眠种子的试验结果表明,除1mM碘乙酸能明显刺激萌发和生长外,NaCN、SHAM和丙酮酸都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4.
雄麝的香腺和香囊在麝香分泌及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于1986—1988年对四川米亚罗养麝场的22头实验雄麝进行了泌香机理实验研究。本文报道了雄麝香腺摘除、香囊容积测定和观察以及雄麝泌香期囊温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雄麝香腺是分泌麝香香液的器官;香囊不仅是麝香贮存器官,而且也是酶促反应和麝香最终形成的器官。  相似文献   
25.
云南羯布罗香树脂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云南产羯布罗香(Dipterocarpus tubinatus Gaertn. f.)树脂中分离得到6个三萜化合物,鉴定为羟基达玛烯酮—Ⅱ(hydroxydammarenone-Ⅱ,达玛烯二醇—Ⅱ(dammarenediol—Ⅱ),白桦脂酸(betulonk acid),亚细亚酸(asiatic acid),3,23-O-异丙叉亚细亚酸(3,23-O-isopropylidene asiatic acid)和崩大碗酸(madasiatic acid)。其中崩大碗酸系首次从龙脑香科树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6.
用苗期症状观察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检查了大豆种子内的大豆花叶病毒(sMV)的传毒率及带毒率,并对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带毒大豆种子产生的病苗,其症状主要有花叶、卷叶、叶脉束状、叶脉坏死、凸斑和单叶扭曲等类型。苗期症状观察得到的种子传毒率,与用ELISA法检查去种皮大豆种子的带毒率高度吻合,相关系数r=0.92(n=31),说明此两种方法检查种子传(带)毒率具有相同的生物学和病理学意义。 本文提出了种子“群体病毒浓度”的概念。“群体病毒浓度”=群体内病毒总量/群体内种子总数。38个处理组合和3,591粒种子逐粒用ELISA法检查表明,“群体病毒浓度”与该群体的种子传毒率呈正相关,r=0.93(n=38)。将种子群体作为一个整体用ELISA法检查的结果也证明,“群体病毒浓度”与种子传毒率呈直线相关。因此认为可以用ELISA法对种子群体直接进行测定来估计种子的传毒率。  相似文献   
27.
独叶草形态学的研究III.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和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独叶草 Kingdoinia uniflora 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规律。 花的各部分 多而无定数,呈螺旋状排列。花被片的脉序呈开放的二叉分枝,可分三类。雄蕊分能育和不 育两类,维管束单一,后者顶端的凹沟内具蜜腺,前者的花粉囊呈侧向-外向着生。心皮分化 为三部分,子房具柄,含1枚横生胚珠。开花时,心皮不完全闭合,属半开放型,近似黄连属(Coptis)植物。聚合瘦果,种子1枚,胚处于原胚期,胚乳丰富。文中还讨论了有关形态演化问题。  相似文献   
28.
杂交水稻干种子内存在α-淀粉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α-淀粉酶由盾片上皮细胞合成而运入胚乳(Okamoto等1979,1980),或由种胚分泌的赤霉素(GA_3)的触发作用在糊粉层中诱导形成(Murakami 1966,Ogawa 1966,Tangka等1970)。但迄今尚未见谷类作物干胚乳中预存有α-淀粉酶的报道(Daussant等1983,Tanaka等  相似文献   
29.
贵州产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var.latifolia Miq.)油,用Finnigan4510型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共检出了29个成分鉴定了其中21个成分,占全精油的92.33%,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α-蒎烯,莰烯,β-蒎烯,柠檬烯,乙酸葛缕酯,二氢乙酸葛缕酯等。该油芬芳,适于调配烟用香精,亦用于调节器配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  相似文献   
30.
二十三种药用种子(或果实)中油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民权  李志佑  张兰英   《广西植物》1986,(3):235-238
本文报道了二十三种药用种子(或果实)的含油率和油的化学组成成分,它们分属于二十个科二十二个属中。本文所发表的大部分资料尚未见国内外文献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