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32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91.
目的:采用溶剂热方法合成Fe3O4磁性微球,在其表面进行硅包覆,将其应用于蓖麻叶染色体DNA提取.方法: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仪(FT-IR),振动磁强计(VSM)对合成的磁性微球进行表征,最后用电泳验证核酸.结果:合成的硅包覆的磁性微球粒径均匀、具有超顺磁性和高饱和磁含量.对蓖麻叶染色体DNA提取,A260/A280达到1.83,产率为0.556mg/g.结论:与传统氯仿-异戊醇抽提法相比,基于硅包覆磁微球的磁目相提取DNA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周期短,提取率高,产品纯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2.
线粒体是存在于绝大多数真核细胞内的一种基本的重要的细胞器,其具有相对独立的遗传系统。线粒体基因在真核生物具有高保守性,线粒体DNA(mtDNA)已被广泛应用于发病机理、临床诊断、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等多方面的研究。1981年,Anderson用氯化铯密度梯度分离得到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全序列分析。此后,mtDNA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已有的mtDNA提取方法概括起来可分为密度梯度离心法、酶消化法、柱层析法、氯化铯超速离心法、碱变性法和改进高盐沉淀法等,通过对以上方法的比较,发现改进高盐沉淀法具有简便、经济、易重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93.
茶园土壤微生物总DNA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在反映茶园土壤微生物基因信息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目前逐步被分子生态学的方法替代,而获得高质量、大片段、无偏好的土壤微生物总DNA则是茶园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的基础.本文采用SDS高盐法、变性剂加SDS高盐法、脱腐SDS高盐法、CTAB法和Krsek改进法5种土壤微生物DNA提取方法分别从茶园土壤微生物中提取总DNA,并对5种方法提取的DNA的片段大小、质量和产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Krsek改进法提取到的DNA片段最大(>23 kb)、纯度最高(OD260/OD280>1.70;OD260/OD230>1.35)、产量较高(>34.50μg/g dry soil)且不需纯化就可以用于PCR扩增和RFLP分析.因此,Krsek改进法是一种高效、可靠且适合于茶园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的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94.
种子醇溶蛋白提取及检测条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麦、小麦、玉米、高粱和苏丹草的种子为材料提取种子的醇溶蛋白,分析了不同提取剂及不同固液比[种子粉末样品质量(g)与提取剂的体积(mL)的比例]对种子醇溶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SDS-PAGE检测醇溶蛋白中的不同胶浓度、厚度以及样品上样量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0%的正丙醇、乙二醇、异丙醇和叔丁醇分别是小麦、大麦、玉米以及高粱和苏丹草的最佳提取剂,将1∶6比例提取的种子醇溶蛋白以15μL上样,0.5mm厚度的15%分离胶电泳可以得到清晰的电泳检测图谱.  相似文献   
95.
蜡梅AFLP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简易CTAB法、改良的CTAB法和SDS法提取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L.)Link]成熟叶和嫩叶的基因组,并进行了检测比较。结果显示,改良的CTAB法更适合蜡梅基因组DNA的提取,蜡梅叶片的年龄并不影响蜡梅基因组DNA的提取;同时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采用MseI-EcoR I酶切组合,从168对引物中筛选出10对带型分布均匀、多态性高且分辨能力强的引物,分别为:M23E46、M24E46、M25E46、M23E47、M24E47、M41E47、M41E94、M64E94、M64E66和M24E75,并确定了适用于蜡梅AFLP反应的最佳酶切连接、预扩和选扩体系,从而为今后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蜡梅的品种分类和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6.
以提取物中蒽醌类物质含量综合评价,利用正交实验比较了浸提、超声提取和索氏提取优选库拉索(Aloe vera L.)中蒽醌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芦荟蒽醌类物质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验基础。从而得出最佳提取方法为超声提取,最佳醇沉工艺条件为:幼叶叶皮60目,乙醇40℃超声45min。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新工艺提取盾叶薯蓣薯蓣中薯蓣皂甙元的最佳实验指标,以薯蓣皂甙元得率为评价参数,采用6因素5水平的正交实验,用分光光度法对25种提取方法所得到的薯蓣皂甙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硫酸浓度对薯蓣皂甙元提取的影响最大,在实验室条件下,可采用20g样品加甲醇回流提取4h,回流速度为10min/次,用2.5mol/L的硫酸水解6h,120号溶剂汽油回流提取2h,回流速度为15min/次,能清洁快速提取盾叶薯蓣中的薯蓣皂甙元。  相似文献   
98.
蜂蛹脂肪超声波提取工艺研究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声波技术对蜂蛹脂肪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蜂蛹脂肪酸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蜂蛹脂肪时间短,效果好。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石油醚,超声波强度34W/cm2,超声波处理时间25min,料液比1∶20。蜂蛹脂肪的一次提取率为97.3%。蜂蛹脂肪约占干物质总量的26.09%,含5种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43.27%,其它成分的含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99.
八角茴香油的提取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八角茴香油的主要成分、提取分离方法及在医药等方面的应用,为八角茴香油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南红厚壳果实挥发油,利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鉴定。从红厚壳果实精油中检测到37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的33个化合物,占总含量的99.26%.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8.80%、棕榈酸7.07%、硬酯酸8.05%、油酸乙酯18.53%、9,12-十八二烯酸甲酯17.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