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32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超高效液相-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UPLC-MS/MS)定量检测法优化出一种灵芝三萜热回流提取的工艺。通过本实验建立的灵芝三萜UPLC-MS/MS精确方法检测不同来源的7个栽培品种灵芝子实体中19个三萜化合物的含量,筛选出三萜含量较高的sd-2灵芝子实体作为提取原料,以三萜含量和提取物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对灵芝三萜的热回流工艺进行优化,获得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75%、提取时间2.5h、液料比14:1、提取次数2次。对获得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中试实验,灵芝子实体乙醇提取物的得率为6.10%,三萜含量为11.8591mg/g。研究结果可为灵芝三萜的工业大规模提取提供理论依据,为灵芝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2.
外泌体是多种活细胞经过"内吞–融合–外排"等一系列过程主动向胞外分泌的纳米级双层膜结构小囊泡,广泛存在于血液和尿液等生物体液中。因其携带着多种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生物活性分子,所以外泌体不仅在细胞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疾病诊断、预后预测和治疗管理等均具有提示意义。外泌体的高效提取、分离和完整保存是研究其在机体内生物学作用和功能的重要前提,也是制约基于外泌体的临床检测技术和治疗载体技术的关键。该综述将针对目前国内外外泌体提取和保存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并对其特点进行对比和分析,以促进外泌体研究方法的标准化,以及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拓展。  相似文献   
43.
以富含绿原酸类成分的苦丁茶(Ilex kaushue)为材料,使用溶剂甲醇、乙醇、丙酮和水,结合超声波提取、水浴提取、回流提取等方法对绿原酸及其异构体的提取效率及提取后各异构体的变化进行分析。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使苦丁茶的6种绿原酸类成分及咖啡酸在6 min内实现分离。提取结果表明,丙酮作为提取溶剂,在采用超声波和水浴提取时能获得较高的提取效率,易获得较多总量的绿原酸类成分和高含量异绿原酸A。而最常用的溶剂乙醇并未达到理想的提取效果。在不同溶剂的回流提取中,虽然提取的绿原酸类成分总量接近,但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含量有较大差异。醇溶液特别是乙醇溶液的回流提取使异绿原酸C的量大幅增加,而相应的异绿原酸A的量大幅减少,表明在醇加热条件下,异绿原酸A转化为异绿原酸C,这为获得抗氧化性更强的异绿原酸C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4.
以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L.)Lam.)的根为实验材料,以总生物碱的含量为检测指标,应用响应面法对飞龙掌血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当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4.76%、料液比20∶1和提取时间32.87 min时,飞龙掌血提取物中总生物碱的理论含量值可达11.09 mg/g,总生物碱含量达到最高值。按照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进行验证,3次平行实验的均值为(10.74 ±0.18)mg/g,与理论值差异较小,表明利用响应面法来优化飞龙掌血中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模型拟合良好,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微波辅助索氏提取法提取欧李仁油的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欧李仁油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以欧李种仁为材料,粗脂肪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随机试验设计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测定了不同提取剂、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辐射功率、辐射时间对欧李仁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三氯甲烷为提取剂,微波辅助索氏提取法提取欧李仁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辐射功率462 W,辐射时间3 min,提取时间7 h,提取温度80℃,料液比1∶35,欧李仁油提取率为47.37%,比常规索氏提取法提高了18.63%。  相似文献   
46.
在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人工生态输水的大背景下,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作为当地优势物种,其更新恢复研究对下游荒漠河岸林的恢复尤为重要。通过研究多枝柽柳幼苗形态、水分和光合生理对不同灌溉处理的响应,分析不同人工水分干扰模式对柽柳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设计了侧渗分层(LSI)和地表灌溉(AGI)两种给水方式,以及高灌(W1,50 L/株)、中灌(W2,25 L/株)、低灌(W3,12.5 L/株)3 个给水水平,并在整个生长季定期监测幼苗的形态参数变化、生物量、水势和光合速率。结果显示:(1)侧渗分层灌溉方式对幼苗基径、株高、冠幅以及前期生长速率都有促进作用;(2)在侧渗分层灌溉高灌下,幼苗地下及总生物量都显著高于地表灌溉(P < 0.05),且地表灌溉下根冠比(R/S:Root shoot ratio)明显高于侧渗分层灌溉;(3)侧渗分层灌溉下,幼苗茎水势高于地表漫灌,且在中灌和低灌下达到显著水平(P < 0.05),表明侧渗分层灌溉下幼苗的水分吸收效率更高;(4)在侧渗分层高灌及中灌下,实际光化学光量子产量值高于地表灌溉处理,并在高灌时差异极显著(P < 0.01)。研究表明,侧渗分层灌溉方式对多枝柽柳幼苗早期生长及水分和光合生理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7.
偏斜淫羊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70%乙醇超声波辅助提取偏斜淫羊藿(Epimedium truncatum H.R.Liang)叶片中的类黄酮化学成分,利用LC-MS联用技术鉴定其化合物组成,利用HPLC方法测定其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并与药典规定药材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从偏斜淫羊藿叶片中鉴定出6个化合物: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3,5,7-三羟基4’-甲氧基-8-异戊烯基黄酮-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甙、山奈苷。该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发现。偏斜淫羊藿富含朝藿定C,其含量显著高于箭叶淫羊藿主要活性成分的总含量。结果表明LC-MS可以简单、快速地对淫羊藿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偏斜淫羊藿富含朝藿定C,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
本文研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马尾松松针挥发油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液固比、提取时间、松针长度、浸泡时间4个因素对马尾松松针挥发油得率的影响,运用L9(34)正交试验探索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浸泡时间对挥发油提取有显著影响(P=0.045),最佳时间为7 h;液固比、提取时间、松针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9∶1、提取时间3 h、松针长度5 mm、浸泡时间7 h,通过验证实验验证此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49.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太子参多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超声波作用下太子参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太子参多糖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响应面试验表明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水料比对响应值多糖提取得率均有显著影响,优化得到太子参多糖超声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74℃;提取时间为65 min;水料比为26 mL/g;超声波功率100 W。在此条件下太子参多糖的提取得率为2.48%,与模型预测值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50.
本文研究复方四参颗粒剂的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丹酚酸B提取率和干膏得率为指标,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立了复方四参颗粒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提取2次,第一次时间为2 h,第二次为1 h。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干膏得率为16.58%,丹酚酸B的平均量为22.42mg。与正交试验的结果相符,说明该提取方法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