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1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109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以汉麻茎叶为原料,分别采用水蒸馏提取法、亚临界萃取法以及超临界萃取法来获得汉麻精油,比较不同提取方法下获得的精油全组分的差异性、特征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精油全组分进行鉴定分析,并通过NIST质谱库和人工解析对所提取成分进行鉴别分析和相似度的检索,最后根据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这三种提取方式下汉麻精油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三种提取方法下所得精油组分差异性明显,共计鉴定出154个成分,且含有13个共有成分,相似度均在80%以上。其中水蒸馏提取法共鉴定出89种,含量最高组分是大麻二酚(19.69%);亚临界萃取法鉴定出62种,含量最高组分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17.56%);超临界萃取法鉴定出59种,含量最高组分是油酸(22.50%)。三种方法所得精油组分种类和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水蒸馏法获得的精油组分种类最多,多为烷烃、烯烃、醇类、醛类、倍半萜类等小分子化合物,而亚临界法和超临界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二者共有40个共有成分,多为酸类,醇类,酯类,酚类等高沸点化合物或大分子化合物,但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2.
93.
揭示热带木本豆科与樟科植物的叶内生细菌群落的物种与代谢功能群组成差异及其驱动因子有助于理解热带森林的植物适应性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本研究采用IlluminaMiseq测序平台检测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中豆科与樟科植物叶内生细菌,并采用FAPROTAX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代谢功能数据库注解内生细菌功能。从豆科植物的长脐红豆(Ormosia balansae)、软荚红豆(O. semicastrata)与樟科植物的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硬壳桂(C. chingii)共4种植物检测到叶内生细菌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taxonomicunits,OTUs)达1,123个,隶属于21门36纲51目92科160属,其中有600个OTUs被鉴定为变形菌门,72个OTUs为酸杆菌门,分别占总细菌序列数的57.17%和15.12%;噬纤维菌目的薄层菌属(Hymenobacter)及根瘤菌目的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的细菌物种最丰富,分别达37和27个OTUs。叶内生细菌物种组成在豆科与樟科植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ANOSIM:R=0.5...  相似文献   
94.
蜘蛛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消费者,对维持干旱、半干旱地区杨树(Populus spp.)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有重要作用。为了解干旱荒漠地区杨树人工林内的蜘蛛多样性特点,本文在克拉玛依市碳汇人工林基地选择3种不同林分类型(片林、林带和农田防护林),设置126块固定样地,在调查其林下植被的基础上,采用陷阱法和扫网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蜘蛛多样性调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e,NMDS)和相似性分析(analysis of similarities,ANOSIM)比较不同林分类型的蜘蛛物种组成相似性及其多样性,并结合相关性分析探讨了林下植被结构对蜘蛛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的蜘蛛个体数量最多,但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林分类型;片林和林带的蜘蛛群落组成相似,但与农田防护林的蜘蛛群落有一定的差异。结网型蜘蛛的数量在林带中最少,但多样性高于其他林分类型,农田防护林中的游猎型蜘蛛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林分类型。林下草本及灌木的密度、覆盖度及多样性对蜘蛛数量具显著影响,其中结网型蜘蛛群落结构主要...  相似文献   
95.
亚精胺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生物活性小分子——多胺家族的一员,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其中最特别的是参与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 (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5A, EIF5A)的活化,对EIF5A上一个特定赖氨酸残基进行修饰,称为hypusine修饰。目前关于亚精胺通过EIF5A的hypusine修饰对相关生物事件影响的研究备受关注。该文总结了在人生理病理方面亚精胺相关的报道,重点关注亚精胺通过EIF5A的hypusine修饰影响生理病理功能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亚精胺在医学和营养健康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聚球藻藻胆体-类囊体膜吸收光谱中有五个吸收峰,它们位于420nm,438nm,490nm,624nm 和678nm。放氧速率为161—179mol O2/mg Chl.hr.电镜照片中显示在类囊体膜上有大量藻胆体。  相似文献   
97.
摘要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清磷、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VAP患者。采集所有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并进行细菌培养。此外,将其按照预后的不同分为死亡组21例以及存活组39例,比较两组NLR、血清磷及PCT水平。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V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血清磷及PCT预测死亡的效能。结果:60例VAP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共82株,以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共检出革兰阴性菌75.61%、革兰阳性菌21.95%、真菌2.44%。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20.73%,铜绿假单胞菌18.29%,肺炎克雷伯菌17.07%,金黄色葡萄球菌13.41%,大肠埃希菌12.20%,其他革兰阴性菌7.32%,表皮葡萄球菌4.88%,肠球菌属3.66%,真菌2.44%。死亡组NLR及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而血清磷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均和VAP患者死亡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较高、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较长与NLR、PCT水平较高均是VAP患者死亡危险因素,血清磷水平较高是VAP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血清磷及PCT联合预测VAP患者死亡的效能优于上述三项指标单独预测。结论:VAP患者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临床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NLR、血清磷及PCT均和患者死亡有关,联合检测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8.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奥司他韦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1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按照双色球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和研究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两组各为90例。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研究组的咳嗽、发热、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研究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奥司他韦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提高患儿的免疫力,降低血清PCT、IL-6、SAA、hs-CRP水平,有助于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99.
摘要 目的:探讨过表达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腹腔异位移植心脏模型大鼠炎症反应、T细胞亚群和核因子(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通路的影响。方法:慢病毒载体及基因开启技术构建过表达IDO大鼠BMSCs,建立60只大鼠腹腔异位移植心脏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5只。空白组建模后未给予任何处理,吗替麦考组喂养吗替麦考40 mg/kg,空白-BMSCs组在腹腔异位移植心脏术后3 d,经尾静脉注射空白-BMSCs,IDO组在腹腔异位移植心脏术后3 d,经尾静脉注射过表达IDO-BMSCs(每只400 μL,106个细胞)。检测并对比四组心功能、血清心肌酶、炎症因子、T细胞亚群、心脏病理变化以及NF-κB/NLRP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IDO组射血分数差值、环比收缩(FS)差值大于空白组、吗替麦考组、空白-BMSCs组(P<0.05),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介素(IL)-1α、IL-1β、IL-2、γ干扰素(IFN-γ)、IL-18水平以及脾脏组织CD40、CD86、CD80、MHC II、CD45RA、CD45RA+CD45RB,心脏组织NF-κB、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表达低于空白组、吗替麦考组、空白-BMSCs组(P<0.05),血清IL-10、TGFβ1、TGFβ3水平以及脾脏组织CD274、Treg表达高于空白组、吗替麦考组、空白-BMSCs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IDO组炎症细胞浸润较空白组、吗替麦考组、空白-BMSCs组明显减少。结论:过表达IDO-BMSCs可减轻免疫和炎症反应,改善移植心脏功能,可能与其抑制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0.
摘要 目的:为探讨淋巴细胞及其亚群、NK细胞与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复发的关系,评估其预测价值,为临床评估患者预后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1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中心初发首诊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165例患儿,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无复发组,评估ITP复发的影响因素,利用ROC曲线评估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对儿童ITP复发的预测价值,运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与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相关的儿童ITP无复发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165名ITP患儿,复发率24.8%。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对儿童ITP无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4,95%CI为0.613-0.795(P<0.05),最佳截断值为3.21×109/L。儿童ITP是否复发与年龄、淋巴细胞计数、出血评分、ESR有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ITP是否复发与CD3+CD19-细胞计数、CD3+CD4+细胞计数、CD3+CD8+细胞计数、CD4+/CD8+细胞比例、NK细胞计数有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可作为评估儿童ITP复发的预测指标,儿童ITP复发与初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计数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