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31.
对嫩江下游流域人工林区两同域共存优势种黑线姬鼠东北亚种(Apodemus agrarius mantchuricus)与黑线仓鼠三江平原亚种(Cricetulus barabensis manchuricus)夏季主要食物组成及消化道形态结构的适应性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二者均以当年生植物嫩茎、叶、种子及昆虫为主要取食对象,但黑线姬鼠对茎和叶的采食频次小于黑线仓鼠,而种子、根和昆虫类在黑线姬鼠的食物中出现的频次则相对较高.与食物组成相适应,黑线仓鼠的胃、盲肠和大肠在长度及重量上均显著大于黑线姬鼠,这是黑线仓鼠对高纤维和低蛋白食物的适应性调整.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啮齿动物在长期的进化中产生了不同的食物资源利用模式,而其消化道形态结构的变化则可能是其在长期的种间竞争和进化压力下进行食物资源分享的一种功能性反应.  相似文献   
432.
对病症表现为溃疡性疾病的暗纹东方纯(Takifagu obscurus)进行了病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观察.镜检溃疡和肌肉组织,可见丝状型粗大、无隔、分枝,革兰氏染色阳性的真菌菌丝.心、肝、脾和肠组织有少量炎细胞侵润,未见真菌菌丝和明显组织病理变化.经Sabouraud培养基培养观察,37℃,24 h菌丝顶端有淡黄色球形孢子囊;72 h出现气生菌丝,孢子囊成熟,释放卵圆形孢囊孢子;120 h后菌落充满平皿.肌体溃疡处皮下和肌肉组织切片镜检显示,大量菌丝体侵入皮下组织,炎细胞侵润,引起邻近肌肉组织变性坏死和间质水肿;粗大菌丝穿透粘膜入侵基底组织,同时导致小血管发生栓塞;菌丝着色显蓝色、分枝、呈直角.依据Ainsworth真菌分类系统鉴定为毛霉属(Mucor sp.)真菌.  相似文献   
433.
2003~2006年通过对河南省9个产地2科4属7种59只蝙蝠的消化道进行调查,发现斜睾科斜睾属吸虫2种:朝鲜斜睾吸虫Plagiorchis koreanus Ogata, 1938和蝙蝠斜睾吸虫Plagiorchis vespertilionis (Müller, 1780) Braun, 1900.前者在宿主中的感染率为25.42%(15/59),感染强度为1~17条,平均感染强度是4.87条;后者在宿主中的感染率为3.39%(2/59),感染强度为2~7条,平均感染强度是4.50条.朝鲜斜睾吸虫和蝙蝠斜睾吸虫是河南省蝙蝠寄生虫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34.
叶氏肛刺蛙消化道两种内分泌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叶氏肛刺蛙Yerana yei胃肠道2种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和分布进行研究.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免疫活性细胞分布于消化道各段,胃幽门分布密度最高,然后向两端递减,整个分布曲线大致呈倒"V"字型;生长抑素(somatostain,SS)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胃幽门最高,除胃贲门处稍高于胃体处外,从幽门向两端递减.5-HT和sS细胞都形态多样,有圆形、卵圆形、锲形、梭形和长柱状等.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差异可能与其食性和生活习性有关;两栖类各物种间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35.
王锦蛇消化道5-羟色胺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王锦蛇(Elaphe carinata)消化道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细胞的分布密度进行了观察。5-HT细胞在胃幽门部最高,胃体和十二指肠其次,食道、空肠和直肠最低。王锦蛇5-HT细胞的分布特点可能与其食性和生活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436.
消化道肿瘤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收集 10 4例消化道肿瘤患者 ,并分别给以常规补液、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结果 :17例患者术后发生腹泻 ,肠内营养组无术后肠道菌群失调(P<0 .0 5 ) ,常规补液组及肠外营养组肠道菌群失调症患者 14例 ,给以双歧杆菌制剂等治疗菌群失调 ,症状得以改善。结论 :肠内营养有防治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 ,双歧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可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437.
利用扫描电镜对黄颡鱼、大鳍的消化道粘膜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  相似文献   
438.
为探讨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肠内营养与肠粘膜血流改变的关系 ,从SD大鼠开腹制作空肠袋 ,将激光多谱勒探头和肠粘膜张力计放置在空肠袋两端 ,根据动物分组分别向袋内注射葡萄糖、谷氨酰胺、丙氨酸及甘露醇。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 (30mmHg ,维持 6 0min) ,然后用林格氏液复苏 ,恢复灌流 6 0min。分别测定肠粘膜血流量和局部PCO2 张力 (PrCO2 )。结果显示 ,失血性休克和复苏过程中 ,谷氨酰胺和葡萄糖组粘膜血流量比甘露醇和丙氨酸组显著增加 ,PrCO2 显著降低 ;而肠内给予丙氨酸进一步降低肠粘膜血流量 ,升高PrCO2 。提示 :失血性休克复苏后 ,肠内给予丙氨酸减少肠粘膜血流量 ;而给予谷氨酰胺和葡萄糖能增加肠粘膜血流量 ,对缺血再灌流损伤的肠道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39.
白鱀豚和长江江豚消化道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庆中  刘仁俊 《兽类学报》2002,22(3):237-240
随着社会的进步 ,我国大中城市相继建成了一些水族馆和海洋世界 ,并花巨资引进海豚、海狮和海豹进行人工驯养和商业性表演。由于管理经验缺乏和动物疾病诊治水平的滞后 ,在饲养中 ,动物常常罹患疾病 ,加之诊治不及时而导致死亡 ,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 ,提高饲养中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医疗水平 ,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主要对 1 980~ 2 0 0 1年白既鱼 豚 (Lipotesvexillifer)和江豚 (Neophocaenaphocaenoidesasiaeorientalis )驯养过程中 ,对豚类动物的消化道…  相似文献   
440.
竹叶青蛇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张志强  张盛周  吴孝兵 《动物学报》2001,47(6):666-671,T001
应用8种特异性胃肠激素抗血清对竹叶青蛇(Trimersurus stejnegeri)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5-羟色胺细胞和生长抑素细胞在整个消化道中均有分布。5-羟色胺细胞以十二指肠和回肠密度为最高,空肠、直肠和幽门其次,胃体较低,食道和贲门中偶见;生长抑素细胞在十二指肠处数量最多,胃体、幽门和空肠其次,其余消化道各段偶见;胰高血糖素细胞只见于十二指肠和空肠;血管活性肠肽在贲门和胃体处有少量阳性细胞分布,食道中偶见。以上各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密度差异显著。未检出胃泌素、P-物质、胰多肽和胰岛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上述内分泌细胞的分布特点可能与竹叶青的摄食习性和生活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