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12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91.
摘要 目的:探究对初诊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行新辅助化疗患者开展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接受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术治疗的100例初诊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将其中50例病理检测II B、III期行4~8个疗程新辅助化疗后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患者设为研究组,将50例I、II A期直接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准确率、假阴性率和灵敏度,同时就患者病理特征与前哨淋巴结检出率的相关性开展分析。结果:(1)比较显示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前哨淋巴结检出数、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以及前哨淋巴结假阴性率方面组间差异不大(P>0.05);(2)病理学特征分析显示肿瘤直径以及临床N分期同新辅助化疗后患者前哨淋巴结检出阳性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对初诊腋窝淋巴结阳性行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具有较显示的临床意义,能够较好的预测患者腋窝淋巴结状况,同时化疗前肿瘤直径、临床N分期是影响前哨淋巴结检出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2.
摘要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乳腺癌MCF-7和MDA-MB-435细胞的凋亡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活细胞计数法(CCK-8)测定槲皮素对乳腺癌MCF-7和MDA-MB-435细胞增殖的作用,分别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测定槲皮素对乳腺癌MCF-7和MDA-MB-435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槲皮素对乳腺癌MCF-7和MDA-MB-435细胞凋亡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blotting)测定槲皮素对乳腺癌MCF-7和MDA-MB-435细胞Fas、FasL、Bcl-2和Bax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槲皮素(50~200 μmol/L)作用乳腺癌MCF-7和MDA-MB-435细胞 24 h、48 h和72 h对其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细胞划痕实验中槲皮素50 μmol/L和100 μmol/L可使乳腺癌MCF-7和MDA-MB-435细胞划痕宽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Transwell试验中槲皮素50 μmol/L和100 μmol/L可使乳腺癌MCF-7和MDA-MB-435穿膜细胞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槲皮素50 μmol/L和100 μmol/L可使乳腺癌MCF-7和MDA-MB-435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槲皮素50 μmol/L和100 μmol/L可使乳腺癌MCF-7和MDA-MB-435细胞中Bcl-2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Fas、FasL和Bax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槲皮素50 μmol/L和100 μmol/L可使乳腺癌MCF-7和MDA-MB-435细胞中Bcl-2 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Fas、FasL和Bax 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槲皮素可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凋亡,可能与其通过作用Fas/FasL凋亡信号通路而激活外源性凋亡途径,通过作用Bcl-2凋亡信号通路而激活内源性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993.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乳腺肿瘤患者148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记录影像学特征。结果:在148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乳腺癌32例(恶性组),良性乳腺肿瘤116例(良性组)。良性组与恶性组的超声病灶形状、边缘、回声、微钙化等特征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强度与良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造影灌注参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上升支斜率(Wash in slope,WIS)值都高于良性组,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值低于良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组织弥散定量参数蓝色区域面积百分比(area ratio,%AREA)低于良性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应变均值(mean,MEAN)值高于良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作为一种经济快捷、实时无创、重复性好的检查方法,能够定量评估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可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4.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角蛋白5/6(CK5/6)、上皮钙黏蛋白(E-Cad)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接受乳腺外科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EGFR、CK5/6、E-Cad表达。比较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EGFR、CK5/6、E-Cad的阳性表达率,分析乳腺癌组织中EGFR、CK5/6、E-Cad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曲线分析EGFR、CK5/6、E-Cad不同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曲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乳腺癌组织中EGFR、CK5/6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E-Cad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中EGFR、E-Cad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TNM分期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无关(P>0.05);CK5/6阳性表达率与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无关(P>0.05),与病理类型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EGFR、CK5/6阳性表达患者3年DFS和OS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E-Cad阳性表达患者3年DFS和OS明显高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Ⅲ期(HR=5.756,95%CI:1.535~21.591)、EGFR阳性(HR=8.090,95%CI:0.954~68.616)、CK5/6阳性(HR=4.507,95%CI:0.466~43.593)为乳腺癌预后独立危险因素,E-Cad阳性(HR=0.221,95%CI:0.048~1.020)为乳腺癌预后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EGFR、CK5/6表达明显升高,E-Cad表达明显降低,三者为乳腺癌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5.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目前乳腺癌的研究主要借助体内模型和传统细胞培养方法,然而研究表明,由于人类和动物之间固有的物种差异,以及器官和细胞之间组织结构的差异,使用上述两种研究方法研制出的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失败率高达90%,因此,类器官三维培养应运而生。类器官是一种具有空间结构的三维细胞复合体,它作为一种新的肿瘤研究模型,在精准医疗、器官移植、建立难治疾病模型、基因治疗和药物研发等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未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理想载体之一。乳腺癌作为一种表型复杂的异质性疾病,其患者生存率较低,而乳腺癌类器官可以重现人类乳腺癌的许多关键特征,故构建乳腺癌类器官生物库,将会为研究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耐药机制提供一个新的平台。文中将系统介绍类器官的培养条件及其在乳腺癌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并对类器官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以及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联合检测对乳腺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乳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乳腺癌患者35例(乳腺癌组),良性乳腺增生患者35例(良性乳腺结节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女性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对象血清CEA、CA125、TSGF表达情况,以及CEA、CA125、TSGF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结果乳腺癌组患者血清中CEA、CA125、TSGF水平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结节组及对照组(均P<0.05),而良性乳腺结节组患者血清CEA、CA125以及TSGF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EA诊断阳性率、阴性率分别为47.1%、52.9%;CA125诊断阳性率、阴性率分别为51.4%、48.6%;TSGF诊断阳性率、阴性率分别为50.0%,50.0%,联合诊断阳性率、阴性率分别为64.3%、35.7%。CEA、CA125以及TSGF单独检测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约登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联合检测诊断的灵敏度均显著高于CEA、CA125、TSGF单独检测(均P<0.05)。联合检测诊断的特异度、准确度和约定指数与CEA、CA125、TSGF单独检测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腺癌发病期间存在多种因子的水平变化。CEA、CA125、TSGF联合检测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97.
p21活化激酶5(p21-activated kinase 5,PAK5)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调节多种细胞进程,包括细胞骨架重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研究表明,PAK5是调控乳腺癌进程的关键因子,但与衰老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慢病毒感染方法,构建敲低PAK5的人乳腺癌MDA-MB-231和BT474稳转细胞系。通过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敲低PAK5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PAK5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β-半乳糖苷酶染色观察敲低PAK5对细胞衰老的影响; Western印迹检测敲低PAK5的MDA-MB-231和BT474细胞衰老相关蛋白质p53、p21和p16的表达;使用CHX与MG132处理细胞,探究PAK5对p53蛋白质表达可能的调控机制。结果显示,敲低PAK5抑制细胞增殖(P<0.05),使细胞停滞在G0/G1期;而且,敲低PAK5通过上调细胞衰老相关蛋白质p53、p21及p16的表达(P<0.05)促进细胞衰老。进一步研究证明,PAK5可能泛素化降解p53。这些发现表明,敲低PAK5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同时促进细胞衰老,为乳腺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8.
长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作为一类基因表达的调控因子,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LncRNAs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了寻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LncRNAs,本研究通过分析TCGA数据库发现,LncRNA AC009686.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并且与乳腺癌病人的预后不良正相关。qRT-PCR分析发现LncRNA AC009686.2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其中在乳腺癌细胞MCF7、T47D、ZR7530、BT549、HCC1937、MDA-MB-231和SKBR3的表达量分别是MCF10A细胞的6.58倍、5.66倍、7.29倍、9.06倍、6.89倍、11.17倍和5.38倍。在相对高表达的MDA-MB-231和BT549细胞中干扰LncRNA AC009686.2能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和侵袭能力,并且诱导细胞发生G1 /S 期阻滞,其中干扰LncRNA AC009686.2表达的乳腺癌细胞MDA-MB-321和BT549的克隆抑制率分别为对照组的0.496%,0.438%和0.495%,0.353%。同时干扰LncRNA AC009686.2能下调细胞周期蛋白D2(cyclinD2,CCND2)和锌指E盒结合同源框1(zinc finger E-box binding homeobox1,ZEB1)的蛋白质水平。而在乳腺癌细胞中过表达ZEB1能明显逆转干扰LncRNA AC009686.2引起的细胞侵袭能力下降。进一步通过在线软件JASPAR数据库分析发现LncRNA AC009686.2的启动子存在ZEB1结合位点,过表达ZEB1能上调细胞中LncRNA AC009686.2的表达水平。总之,LncRNA AC009686.2在乳腺癌中高表达,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蛋白D2和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分子ZEB1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而ZEB1能正向调控LncRNA AC009686.2的表达。本研究将为阐明AC009686.2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和相关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探讨miR-5047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并明确地西他滨在miR-5047表达调控中的作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人乳腺癌细胞系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中miR-5047的表达水平;将miR-5047模拟物(mimic),阴性对照(NC)分别转染至MDA-MB-231和MCF7细胞,经平板克隆实验、MTT实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基因表达及蛋白水平。使用浓度5 μmol/L和10 μmol/L的地西他滨分别处理MDA-MB-231和MCF-7细胞,经qRT-PCR检测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条件下地西他滨对miR-5047表达的影响。同时,通过形态观察和Western blot检测地西他滨对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相比,miR-5047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均显著下调。miR-5047过表达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抑制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不同浓度地西他滨处理MDA-MB-231和MCF7细胞后,miR-5047表达均增强,且10 μmol/L作用48 h效果最显著。地西他滨可诱导MDA-MB-231细胞向上皮样转变。miR-5047在乳腺癌细胞系中表达显著下调,过表达miR-5047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地西他滨可促进乳腺癌细胞中miR-5047的表达,并诱导细胞向上皮样转变。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抑制c-FLIP的表达对TRAIL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影响。方法:重组腺病毒Ad-c-FLIP-siRNA和Ad-sTRAIL单独及联合感染对TRAIL耐药的乳腺癌细胞MCF-7,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病毒感染后各组细胞内c-FLIP和TRAIL的mRNA表达变化;MTT法和结晶紫染色法检测MCF-7细胞活性,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c-FLIP-siRNA组和c-FLIP-siRNA+TRAIL组c-FLIP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是(0.32±0.16)和(0.39±0.48)倍;TRAIL组和c-FLIP-siRNA+TRAIL组TRAIL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是(96.21±1.54)和(87.33±1.66)倍;TRAIL组、c-FLIP-siRNA组及c-FLIP-siRNA+TRAIL组的抑制率(%)分别为(60.27±1.25)、(11.34±1.74)及(74.91±2.12)。对比阴性对照组的凋亡率(3.12±1.54),TRAIL组(12.79±2.46)和c-FLIP-siRNA+TRAIL组(25.50±3.17)组的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c-FLIP-siRNA组(6.85±2.82)的凋亡率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RNA抑制c-FLIP基因的表达能显著促进TRAIL对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