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5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采用常规的生物测定方法确定了纯化的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的缺失信号肽的97kDa营养期杀蚊毒素(Mosquitocidal toxin 1,Mtx1)蛋白和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27.3kDa的Cyt1Aa晶体蛋白对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Mtx1和Cyt1Aa不同比例的混合物对致倦库蚊的毒力比单独毒素蛋白高,经统计分析表明两毒素蛋白对目标蚊幼虫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在LC98处理浓度下,Mtx1和Cyt1Aa按3∶1混合的混合物LT50值比单独Mtx1的提前了6.36h。表明Cyt1Aa和Mtx1对致倦库蚊具有协同毒杀作用,提高对目标蚊虫的毒力、缩短半致死时间。该结果为深入研究Mtx1和Cyt1Aa的杀蚊作用方式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在蚊虫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介绍了无患子科无患子属植物近年来在化学成分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3.
瑞香狼毒根提取物对山楂叶螨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比较了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根部4种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杀螨活性。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根提取物对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有很好的触杀和内吸活性。在触杀活性测试中,石油醚提取物和氯仿提取物的杀螨活性最高;在内吸作用中,乙醇、氯仿和石油醚提取物的杀螨活性均较高,杀螨效果显著。在对石油醚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进行生物活性追踪测定中发现,石油醚萃取物和氯仿萃取物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浓度为0.6 g.L-1,山楂叶螨的24 h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3.22%和79.66%。  相似文献   
34.
薄荷油体外抗蠕形螨效果及杀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亚娥  郭娜 《昆虫知识》2007,44(1):74-77,I0001
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获取2种人体蠕形螨,随机分组,观察不同浓度的薄荷油的杀虫效果,并在MoticDMB5图像采集软件系统下拍摄虫体在薄荷油作用下的虫体死亡过程。结果表明,薄荷油有很强的体外杀灭2种人体蠕形螨的作用,尤其对皮脂蠕形螨的杀灭作用显著。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蠕形螨死亡率增高。12.5%、3.125%分别是薄荷油体外杀灭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的最适杀螨浓度。薄荷油作用于蠕形螨,可见虫体收缩扭动,活动加剧,消化管剧烈收缩,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体壁均有渗出物外溢。虫体表现为兴奋—痉挛—失水—松弛—死亡的典型症状。薄荷油对人体蠕形螨的杀灭机制主要通过神经毒性和直接毒杀作用,造成虫体破裂脱水而死亡。薄荷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能的高效的天然杀螨药。  相似文献   
35.
【目的】为明确紫外照射麦蛾卵时最佳杀胚时间。【方法】在紫外杀胚装置中,设置5-25 min(间隔5 min)的时间,对比不同使用时长的灯管的杀胚效果;设置5-40 min(间隔5 min)的时间,并在距离紫外灯管距离不同的4个位置取样,对比杀胚效果。【结果】使用时间短的紫外灯管杀胚效果显著好于使用时间长的灯管;紫外照射时间和相对位置对麦蛾卵孵化率有一定的影响,总体上照射时间短,距离远,杀胚效果较差。紫外照射25min、40min的孵化率最低,分别为0.63%和0.77%。紫外照射15min之后各取样位置的卵孵化率差异不显著,最高为6.22%。经紫外线照射的麦蛾卵颜色与正常发育卵相似,会逐渐变为红棕色,但大部分卵不会孵化。【结论】紫外照射不会立即杀死卵内胚胎;紫外灯管使用一定时间后杀胚效果显著下降;应用本研究中的杀胚装置,处理时间以20-30 min为宜。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野生型和栽培型黄花蒿叶丙酮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栽培型和野生型48 h的LC50分别为0.295和0.567 mg·ml-1,以栽培型的杀螨毒力较高;对2种提取物进行柱层析分离,野生型最终分离出19个馏分,栽培型分离出17个馏分,其中野生型的第11馏分与栽培型的第13馏分的杀螨活性在2.5 mg·ml-1,处理48 h的校正死亡率均为100%,与其他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将杀螨活性较好的馏分进行毒力测定得出,处理48 h,野生型馏分11的LC50为0.120 mg·ml-1;栽培型馏分10、12和13的LC50分别为0.144、0.163和0.117 mg·ml-1.表明栽培型黄花蒿叶丙酮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活性优于野生型.  相似文献   
37.
三种仿生不育剂对栗山天牛成虫的不育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出防治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 (Blessig)成虫的不育剂,本研究利用灭幼脲Ⅲ号、除虫脲和杀铃脲3种仿生制剂分别稀释500倍、1000倍、1500倍、2000倍、3000倍和4000倍等6种浓度进行处理,对其成虫进行了不育性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不育剂不同处理在雌雄虫寿命、产卵量和产卵期、子代卵...  相似文献   
38.
水稻褐飞虱内生共生细菌Arsenophonus的鉴定和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渭霞  罗举  赖凤香  傅强 《昆虫学报》2010,53(6):647-654
利用16S rDNA通用引物扩增了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ål)体内共生细菌的序列,经克隆、测序和NCBI数据库比对,发现褐飞虱体内存在杀雄菌属Arsenophonus类共生细菌,系统发育上与粉虱科和木虱科体内的Arsenophonus属亲源关系较近。在褐飞虱体内该共生细菌具有两种长度不同的16S rDNA序列,分别为1 504 bp和547 bp,其中后者为前者中间缺失了957 bp,其余序列相同。通过重新设计两对引物进行扩增,进一步确认不同褐飞虱地理种群及寄主种群均存在两种片段。Arsenophonus特异的 23S rDNA引物的扩增结果表明,Arsenophonus存在于所有检测的褐飞虱种群中,但不存在于水稻寄主中。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3个褐飞虱室内寄主种群Arsenophonus属共生细菌含量不同,其中TN1种群明显高于Mudgo种群和ASD7种群。此为水稻褐飞虱体内存在Arsenophonus属共生细菌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9.
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小麦胞质顺乌头酸酶基因(cACO)部分cDNA序列.该cDNA序列长1368bp,编码456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GU475062.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在生理型不育和可育花药发育的单核早期至三核期,cACO基因的表达水平均表现为先升后降;在生理型不育花药发育的单核晚期cACO基因表达水平与同期可育花药相比显著升高,到二核期和三核期明显降低,ACO酶活性变化表现出相同趋势.这反映出在小麦生理型不育系中,cACO基因在花药败育关键期异常表达可能影响了花药发育过程中正常的能量供应和物质代谢,导致花粉发育能量不足和所需物质匮乏,从而导致了非遗传型花药败育现象.  相似文献   
40.
浸矿细菌-钩端螺旋菌属菌株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钩端螺旋菌属菌株在微生物浸矿工业中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钩端螺旋菌属菌株的种类、特性,分离、培养方法,以及近些年来有关该属菌株在分子生物学及浸矿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