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去甲基斑蝥素酸钠、去甲基斑蝥素酸钾、去甲基斑蝥素酸钙体外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磺酰罗丹明(SRB法)、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三种去甲基斑蝥素衍生物对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qRT-PCR技术考察三种去甲基斑蝥素衍生物对HepG-2细胞Bcl-2、Bax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三种去甲基斑蝥素衍生物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其抑制率呈剂量时效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三种去甲基斑蝥素衍生物能显著性减少HepG-2细胞集落形成数量,并且可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凋亡率分别为8±0.56%、6.93±0.91%、6.16±0.37%;qRT-PCR显示,三种去甲基斑蝥素衍生物能抑制HepG-2细胞Bcl-2mRNA的表达,增强Bax mRNA的表达。结论:三种去甲基斑蝥素衍生物可通过下调Bcl-2 mRNA表达,上调Bax mRNA表达,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三种衍生物中,去甲基斑蝥素酸钠对HepG-2细胞的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02.
海藻有性繁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定辉  夏建荣 《生态学报》2004,24(12):2870-2877
由于研究技术与方法的不断改进 ,人们对海藻 (seaweeds)早期生活史方面的研究兴趣日益增大。评述了近年来海藻有性繁殖过程中配子释放和受精生态学问题。到达一定生理状态的海藻 ,通过对环境暗示应答而诱导配子形成。海藻生殖器官感受另一些特定的环境条件 ,通过有关信号传递机制 ,触发配子释放。海藻配子释放的时间及其所需的环境条件 ,依不同的种类而变化。配子同步释放以及各种适当的环境条件提高了受精频率和受精成功率 ,有利于受精的各种生物的和非生物的因素组合 ,形成了“机会窗 (the window of opportunity)”的概念。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海藻 (特别是红藻 )的自然受精成功率比以前所认为的要高得多。受精后合子 (胚 )的散布、集落与附着显著地影响其生存以及种群动态。对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面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3.
底栖海藻用作饲料添加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生底栖海藻含有丰富的营养,尤其是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用以加工成复合海藻粉,2%-6%的比例到饲料喂动物,对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及降低料耗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4.
固定化乳酸乳球菌连续生产Nisin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藻酸钙为材料 ,固定乳酸乳球菌 (Lactococcuslactissubsp .lactis)SM5 2 6 ,研究不同条件对Nisin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 2 %海藻酸钠在 1 0mmol LCaCl2 条件下 ,得到的固定化细胞颗粒稳定性较好 ,可维持 90h无破裂 ;在发酵过程中SYS3培养基中的无机盐成分尤其磷酸盐对固定化颗粒有破坏作用 ;用mSYS3培养基代替SYS3 ,通过 72h三批次循环的半连续培养 ,Nisin活性为 85 0IU mL ,无明显的细胞渗漏现象。连续化生产 70h ,Nisin活性达 1 1 5 0IU mL ,相当于游离细胞的发酵水平。  相似文献   
105.
运用生物反应分离耦合原理 ,以富马酸钙为底物 ,采用游离延胡索酸酶 ,直接转化生成苹果酸钙。该法相对目前广泛采用的包埋式固定化方法具有工艺流程短、操作简便、转化率、收率高等特点。研究结果表明 ,转化温度为 40℃、Ph为 7.0~ 7.5时 ,每升延胡索酸酶液能在 2.0~ 2.8h间将 3.2kg的富马酸钙转化生成苹果酸钙 ,转化率高达 99.9% ,富马酸在产品中的残留在 0.1%左右 ,产品符合美国药典标准 ,成本与化学合成法生产的DL 苹果酸相当  相似文献   
106.
A new lectin, named UPL1, was purified from a green alga Ulvapertusa by an affinitychromatography on the bovine-thyroglobulin-Sepharose 4B column. The molecular mass of the algal lectinwas about 23 kD by SDS-PAGE, and it specifically agglutinated rabbit erythrocytes. The hemagglutinatingactivity for rabbit erythrocytes could be inhibited by bovine thyroglobulin and N-acetyl-D-glucosamine. Thelectin UPL1 required divalent cations for maintenance of its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was heat-stable, and hadhigher activity within pH 6-8. The N-terminal amino acid sequence of the purified lectin was determined(P83209) and a set of degenerate primers were designed. The full-length cDNA of the lectin was cloned byrapid amplification ofcDNA ends (RACE) method (AY433960). Sequence analysis of upll indicated it was! 084 bp long, and encoded a premature protein of 203 amino acids. The N-terminal sequence of the matureUPL1 polypeptide started at amino acid 54 of the deduced sequence from the cDNA, indicating 53 aminoacids lost due to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The primary structure of the Ulva pertusa lectin did not showamino acid sequence similarity with known plant and animal lectins. Hence, this protein may be the paradigmof a novel lectin family.  相似文献   
107.
为明确外源调环酸钙(Pro-Ca)缓解大豆幼苗盐碱胁迫的机理,以大豆‘合丰50’为试验材料,研究在110 mmol·L-1复合盐碱胁迫下,叶面喷施100 mg·L-1 Pro-Ca对大豆幼苗生长、光合特性、抗氧化代谢、AsA-GSH循环以及渗透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显著抑制大豆幼苗生长,降低了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增加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脯氨酸、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电解质渗漏率积累;与盐碱处理相比,喷施Pro-Ca能够改善大豆幼苗地上部和根系生长,提高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维持较高的Pn,促进蔗糖、果糖和淀粉的积累;显著上调叶片6种抗氧化酶(SOD、POD、CAT、GR、MDHAR和DHAR)活性、2种非酶抗氧化剂(AsA和GSH)水平和脯氨酸含量;而电解质渗漏率、O2产生速率以及MDA和H2O2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8.
在昆虫中已发现成熟的典型胰岛素信号通路,但是其调控海藻糖代谢途径的机制还未清晰。为探讨胰岛素受体基因在褐飞虱海藻糖代谢平衡及其发育的调控作用,本文采用RNAi技术抑制胰岛素受体(InR)基因的表达,测定处理后海藻糖、糖原和葡萄糖含量及海藻糖酶活变化,并检测InR、类胰岛素多肽(Ilp)、海藻糖代谢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dsRNA注射后能够显著抑制Ilp和InR基因的表达;InR1低表达后72 h能够显著抑制3种糖类物质的含量;InR表达抑制后72 h可溶性海藻糖酶活性上升,而膜结合型海藻糖酶活性下降;当InR表达受抑制后3个海藻糖酶和2个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的表达都显著下降。这些结果说明InR能够影响海藻糖等糖类物质的平衡。从而为将来通过调控昆虫血糖平衡来控制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9.
采用生物活性追踪的方法从香港海藻网胰藻(Hydroclathrus clathratus)中分离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多糖, 其中H3-a1和H3-b1纯度较高, 它们表现出很强的抗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活性, 且细胞毒性很小. 通过高压液相色谱(HPLC)、紫外扫描、气相色谱、红外分光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这2种多糖进行鉴定, 发现它们是2种由不同单糖成分组成的高分子量硫酸多糖, 分别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和糖醛酸. 同时, 从网胰藻水提物中分离到的多糖显示较低的抗凝血活性. 在分离纯化过程中, 多糖的抗病毒活性随着硫酸基含量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0.
海藻中具有免疫赋活作用的多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藻中具有免疫赋活作用的多糖姚福汉蒋伯诚(苏州市医药管理局,苏州215007)(常州制药厂,常州213018)1993年吉泽康子等[1]报告,在食用海藻和民间药用海藻中筛选具有免疫赋活作用的多糖时,发现从一般能供食用的条班紫菜(Porphyraye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