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一株海绵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大连潮间带繁茂膜海绵中分离到一株具有很强抑制革兰氏阳性菌活性和较强抗肿瘤活性的链霉菌。通过其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rDNA序列的测定,初步判定属于假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pseudogriseolus)。并对其活性物质的生产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和优化,确定了用天然海水配制的TSB培养基为最佳发酵培养基,3d为最适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142.
陈悦青  毛子安 《生命科学》2000,12(3):109-111
传染性海绵样脑病因疯牛病的爆发和新型克雅氏病的出现而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发现,疯牛病的流行可能是由羊痒病的病原引起的,这病原被Prusiner命名为“Prion”(1982)。从80年代开始研究以来,越来越多的关于Prion的特性被人们所了解,比如Prion蛋白和PrP基因。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研究者们用不同手段从各个角度对病原进行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3.
云南澄江下寒武统细丝海绵化石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前言澄江海绵化石群的系统分类学、生态学、埋藏学和演化生物学等问题将分为不同专题进行研究。本文是关于澄江海绵化石的第一篇报道,研究内容侧重于细丝海绵科系统分类学。细丝海绵科属于普通海绵类,为澄江海绵群体中的优势类型,也是最为原始的普通海绵类之一。它们的骨骼甚薄,主要由席状外骨层所组成。外骨层由大小不相同的两套单轴骨针纵向排列而成;大骨针互相叠接成骨棒状或互相交错排列成网状,以便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大骨针之  相似文献   
144.
中国的淡水海绵及三新种记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量  王康乐 《动物学研究》1991,12(3):235-240
本文概述了我国淡水海绵的研究历史和地理分布,并记述了三个新种:九江针海绵Sponiglla jiujiangensis sp.nov.、巢湖针海绵Spongilla chaohuensis sp.nov.、青浦盘海绵Trochoospongilla tsingpu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145.
前言早寒武世海绵在文献中虽屡有报道(Rigby, 1976, 1986),但多为分散式保存的骨针,关于海绵骨骼整体化石的报道则极鲜见(Walcott,1886, 1889; Rigby, 1987)。云南澄江是世界上迄今所发现的保存大量完整海绵骨骼化石和层位最低的唯一产地。澄江海绵化石群的研究为重建海绵类早期历史提供了新的较可靠的科学依据。长期以来人们根据早寒武世地层中所发现的大量海绵骨针均为四射类型的事实,推测这一时期的海绵分异度低,主要由六射海绵少数分子所组成,普通海绵极稀少,还未得到发展(Rigby,1976,1986)。澄江海绵化石群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与以上的推测恰恰相反,实际上,早寒武世筇竹寺期的海绵在演化上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普通海绵已高度分异并成为海绵类中最主要的优势生物类型。在分异度、物种结构、骨骼结构方式和复杂程度等方面均表现了筇竹寺期海绵动物群与中寒武世布尔吉斯海绵动物群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这些相似性表明,海绵动物在早寒武世早期(筇竹寺期)已达到演化上的第一高峰,在其后筇竹寺期到布尔吉斯期将近3千万年的地质历程中处于缓慢的渐进式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6.
南海海绵Pachychalinasp.化学成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国南海海绵Pachychalina sp.正丁醇可溶部分获得了5个化合物,通过UV,IR,~1H-NMR,~(13)C-NMR,MS,~1H-~1HDQFCOSY等实验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是:对羟基苯醋酸甲酯(1),胸腺嘧啶(2),尿嘧啶(3),胸腺嘧啶脱氧核苷(4)和尿嘧啶脱氧核苷(5)。其中化合物(1)是首次从我国南海海洋生物中获得;化合物(5)则是首次从海绵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47.
城市下垫面土地利用格局与地形的复杂性将导致地表汇流模式的多变性。在城市雨洪管理模型中,不同汇流模式的选取对雨洪模拟结果产生重要影响,而这一影响往往被忽视。基于设定与巴中城市社区尺度相近的实验区以及巴中市的真实降水数据,并根据实验区土地利用格局特征,在SWMM雨洪管理模型汇水模块中设置Outlet、Impervious、Pervious 3种汇流演算模式及其演算面积比,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格局响应下的不同汇流模式选择对城市雨洪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Outlet、Impervious两种汇流演算模式下汇水区地表径流的模拟结果相同,但与Pervious演算模式下的模拟结果差异显著。在Pervious模式下地表径流相对另外两种汇流模式最大降低了52%,降雨下渗量提高了近1倍。(2)在Pervious模式下,演算面积比对汇水区地表径流模拟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在总不透水面(IA)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有效不透水面(DCIA)的减少引起非有效不透水面(UIA)的比率增加。这种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致使汇水区总径流量、径流系数显著下降,降雨下渗量逐渐增加,洪峰流量则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在非有效不透水面(UIA)比率为30%和40%时(此时非有效不透水面与渗透面面积相接近),洪峰流量最小。对结果的分析表明了雨洪管理模型在小尺度汇水区上应用时,应根据土地利用格局特征选择相应的地表汇流模式。正确的评价和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格局方案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从而更为科学地指导城市雨洪管理和海绵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相似文献   
148.
成玉宁  袁旸洋 《生态学报》2016,36(16):4943-4945
"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是海绵城市建设的要义,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其核心在于正确且充分利用"自然力"。从自然降水规律与城市下垫面的特异性研究出发,采取因地制宜的建设策略与方法,以保护、利用、恢复和完善城市水系为主,人工优化与补充为辅,是"三个自然"的精髓。结合案例研究,从天然海绵体的保护与人工优化、海绵系统与城市排水系统的衔接、因地制宜的人工海绵体建构三个方面阐述了正确理解"三个自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9.
陈晓玲  陈莉琼  陆建忠 《生态学报》2016,36(16):4952-4954
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相争,导致城市水生态系统失衡,由此引发了我国城市普遍频繁内涝。面对频繁发生的城市内涝,建设立体的海绵城市,重构城市水生态系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人地关系,应当成为城市水生态管理的重要建设方向。以空间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智慧水务管理机制,形成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预警能力,可为保障城市永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0.
羊痒疫是一种致命、长潜伏期、以海绵样脑病变为特征的传染性海绵样变性脑病(TSE),PrP^sc是其致病阑子。PrP^sc在感染动物淋巴组织中的积聚先于中枢神经系统(CNS),故此部位PrP^sc的检测具有早期诊断意义;但现有的商业化PrP^sc检测试剂盒只适用于检测CNS,而检测淋巴组织所使用的Western印迹(WB)检测方法需浓缩淋巴组织标本且耗时长,不适用于监测。本文作者建立了检测淋巴组织内PrP^sc快速WB方法,并检测了死亡羊的脑组织和扁桃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