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91.
通过综合岩相和生物群落特征对贵州罗甸干田坳晚二叠世生物礁进行分析,将研究区划分出三期造礁旋回。对造礁海绵在三个造礁阶段,以及礁前砾屑岩的成分面积进行统计,计算出各阶段的造礁成分组成状况,还原当时的造礁群落。共鉴定出纤维海绵纲3科4属,房室海绵纲9科10属和硬海绵纲2科2属。数据表明自始至终纤维海绵纲的小领针海绵属都为造礁群落里的优势生物,其中S1阶段房室海绵纲的多囊腔海绵属种、叠瓦腔海绵属种和泡腔海绵属种为造礁主体;S2阶段小领针海绵和一纤维海绵未知属种为造礁主体,S3阶段房室海绵的多囊腔海绵占造礁主导地位。统计表明造礁海绵群团的分异度由S1至S3期降低明显。同时着重对本礁点主体的S2阶段骨架礁岩各个部分的结构特征进行细致分析,尤其是RFC的形成历史进行探讨,碳氧同位素测试得到的数据表明S2阶段古水温经历了高达16℃左右的波动,而RFC形成时的古水温为37.86℃,它是一种高温海水的反映;最后通过与南盘江盆地同期的紫云礁和茅口期的广西隆林礁进行对比,揭示它们的成礁模式和演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2.
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水生态、水安全和水环境问题,以低影响开发(LID)为核心理念,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这一新型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本研究利用芝加哥雨型和沈阳暴雨强度公式构建了不同重现期的降雨过程线,然后利用暴雨径流管理模型(SWMM)模拟分析了城市化前、城市化后和LID措施后3种情景方案的水文水质过程.结果表明: 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大,LID措施减少的径流量逐渐增大,研究区径流量基本达到城市化前的水平.LID措施对总悬浮颗粒物(TSS)、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量较大,但TSS和COD排放量仍然远远高于城市化前,总氮(TN)和总磷(TP)的污染物排放量接近于城市化前的自然状态.随着雨强的增大,径流流速增大,LID措施消减的TSS、TP和COD量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93.
从大连海域20~30 m深处生长的海绵中分离到一株有很高抗菌活性的链霉菌D164。根据培养和显微形态、生理生化数据、16S rRNA基因序列数据分析,菌株D164鉴定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对菌株D164发酵产物进行抗农业病原菌、杀虫和除草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菌株D164发酵产物具有很高的抗农业病原菌活性,同时又具有很高的杀虫和除草活性,其活性化合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4.
鼻-眶-脑真菌病(Rhino—orbital—cerebral mycosis,ROCM)是一组累及面部、鼻、眼眶及脑的真菌感染。该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达80%,并常致失明、眼球坏死、面瘫等后遗症,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伤害。早期认识及正确处理该病,是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ROCM多由接合菌感染所致,早期可表现为头痛、单侧视力减退、眼睑下垂、外展受限等症状,疾病的后期,常出现单侧视力丧失、疼痛性眼肌麻痹及面瘫;影像学表现为鼻窦炎、海绵窦、颈内动脉等血管的阻塞;组织病理以炎细胞浸润、肉芽肿、血管炎及真菌性血栓形成、动脉栓塞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5.
为了寻找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对从采集自中国南海的软海绵(Halichondria sp.)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共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菌活性测试。根据现代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为:1,2,3,4-四氢-3-羧基-2-卡波林(1),色氨酸(2),环(异亮氨酸-脯氨酸)(3),开环(脯氨酸-缬氨酸)(4),环(丙氨酸-脯氨酸)(5),胆甾醇(6),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7),邻苯二甲酸正丁异丁酯(8)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9)。  相似文献   
196.
基于皱皮软海绵宏基因组的PKS基因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取皱皮软海绵及其共附生微生物的宏基因组总DNA,使用聚酮合酶(PKS)基因的酮酰合酶(KS)域引物PCR扩增PKS基因片段获得一条671bp的片段,以pUCm-T vector为载体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大肠杆菌中,从阳性克隆中分离出PKS基因片段,测序推导出氨基酸序列。通过BLAST比对发现此氨基酸序列与红细菌目的Rhodobacterales bacterium PKS基因KS域的氨基酸序列有96%的同源性。通过基于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推测此筛选得到的PKS基因属于trans-AT型。本文首次证实了皱皮软海绵中存在细菌来源的PKS基因。  相似文献   
197.
串管海绵在中–晚奥陶世经历了的首次辐射演化事件, 在北美、新南威尔士、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和中国西北等地的上奥陶统地层中皆有报道, 但研究程度较低。本文系华南奥陶系串管海绵首次系统古生物学的报道, 详细描述江西玉山上奥陶统凯迪阶三衢山组的Corymbospongia (丛花海绵属)化石, 并基于C. amplia Rigby, Karl, Blodgett & Baichtal, 2005和C. mica Rigby & Potter, 1986的标本展示该属化石外壁的微孔等特征性结构, 这2个种具有跨板块的生物地理分布。综合串管海绵产出层的碳酸盐岩微相以及伴生钙藻和珊瑚化石等群落分子的指相参照, 识别C. amplia和C. mica均具有明显的生态专属性: C. amplia为造礁生物, 在小型微生物岩中出现; C. mica则代表适应于更浅水生境的平地群落代表。本研究将为从底栖生物群落角度开展扬子区生物地层学及古地理重建提供进一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8.
本文报道从中国南海湛江硇洲岛海绵Hyatella sp.分离得到5种含氮化合物,经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环脯氨酰-苏氨酸(1),2-N-(1,3,4-三羟基-17-甲基)十八烷基-2′-羟基-18-甲基二十碳酰胺(2),2-N-(1,3,4-三羟基-17-甲基)十八烷基-2′-羟基-19-甲基二十一碳酰胺(3),2-N-(1,3,4-三羟基-17-甲基)十八烷基-2′-羟基-20-甲基二十二碳酰胺(4)和胸腺嘧啶(5),化合物(1)首次从自然界中发现.  相似文献   
199.
海洋生物中具有生理活性的多羟基甾醇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按不同的海洋生物分类,介绍了近年来从这些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的具有不同生理活性的多羟基甾醇。  相似文献   
200.
【背景】海洋微生物是复杂海洋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生物资源之一。海洋微生物所产生的活性天然产物极为丰富,是药物或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目的】探索海洋中海绵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sp.S52-B的优势生长条件,挖掘其次级代谢产物,以期分离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方法】根据"One Strain Many Compounds"(OSMAC)策略,寻找利于Streptomyces sp. S52-B生长和次级代谢产物产生的优势培养基,结合质谱及特征性的紫外吸收谱图,选择培养基进行大量发酵。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并应用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光谱进行化合物结构解析。【结果】确定培养基A–D为海洋链霉菌S52-B的优势培养基,基于紫外吸收光谱与质谱分析,从培养基A的大量发酵物中分离鉴定3个具有吡咯并[4,3,2-de]喹啉核心结构的含氯化合物,属于氨酰胺类天然产物,其中Ammosalic acid为新结构化合物。【结论】已知含有吡咯并喹啉母核的氨酰胺类家族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抗癌活性。本研究从海绵来源链霉菌S52-B中分离鉴定了3个氨酰胺类化合物,其中一个是新结构化合物,不仅丰富了此类化合物家族的结构类型,也为研究其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未知机理奠定了基础,还有利于结合培养条件和基因组信息从这株海绵来源链霉菌中挖掘新结构的活性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