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6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 毫秒
301.
应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对大鼠乙酸胃溃疡模型的愈合过程进行初步检测,探讨光学层析成像技术在消化性溃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意义.实验中应用乙酸局部刺激法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应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于模型复制后不同时期进行扫描,观察在其自然愈合过程中溃疡组织的变化情况,并且对其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利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能够很准确的区别正常和非正常的胃组织,并且能够区分不同的愈合时期胃溃疡组织的图像,以及对病变组织进行一定深度的扫描.研究表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对乙酸胃溃疡的愈合和复发情况的观察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检测手段,对其愈合质量判定亦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02.
基于人机交互的红外探测式智能导盲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人机交互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将其应用于导盲装置设计中的病理生理学依据。通过分析盲人的切身需求,结合对常见导盲装置的类型优缺点的比较,提出了一种基于人机交互技术的新型智能导盲装置的设计思路,即应用以红外传感技术为主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来进行障碍物探测的,并通过微处理器对探测结果的智能化判断和处理,实现对整个装置行进方向的控制,进而达到引导盲人的作用。文章还阐述了该导盲装置的探测方式、控制功能、指令定义、程序设计和调式改进方面的原理和过程,并展望了其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03.
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分析西瓜花叶病毒蜀葵分离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蜀葵病毒病害的发生对其生长造成严重影响,明确蜀葵病毒病害的种类及变异进化对蜀葵病毒病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对具有明显脉明、花叶症状的蜀葵叶片进行鉴定。结果发现,感病蜀葵被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 WMV)、锦葵脉明病毒(Mala vein cleaning virus, MVCV)和一种新的RNA病毒[暂命名为蜀葵病毒1号(Althaea rosea virus1, ArV1)]所侵染。为进一步明确WMV蜀葵分离物(WMV-Tg)的进化关系,对病毒WMV-Tg全基因组进行扩增,获得全长为10 046个核苷酸序列(nt)。序列分析结果显示,WMV-Tg与已报道的WMV分离物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3.3%~90.2%。系统进化关系表明,WMV-Tg与WMV-Pg聚为一簇,亲缘关系最近。对蜀葵WMV-Tg来源的小RNA(WMV-derived small interfering RNAs, WMV-vsiRNAs)的长度分布、5′碱基偏好性、极性分布以及热点区分布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对WMV-vsiRNAs的了解,并为进一步研究病毒来源的小RNA(virus-derived small interfering RNAs, vsiRNAs)在抗病毒防御中的功能,以及为蜀葵病毒病的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04.
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幼虫声音探测技术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是柏类树木的重要害虫之一,声音探测是对其幼虫活动进行监测的一种可行手段.使用昆虫声音探测仪AED-2000,对不同温度条件下(16℃、20℃、24℃、28℃、32℃)受害木内双条杉天牛幼虫的活动进行监测,并检验天牛幼虫在木段内部的位置分布、被测木段长度和直径对声音探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对双条杉天牛幼虫活动进行声音探测的适宜温度区域为20℃至28℃,20℃左右效果最佳,因为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天牛幼虫活动较为频繁,在20℃时达到峰值,为野外侦听提供了参考依据;幼虫分布位置和被测木段长度对探测效果有显著影响,而木段直径对探测效果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05.
为探究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碳(C)、氮(N)、磷(P)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随土层深度变化的特征,于2011年4月在福建省三明市金丝湾森林公园陈大林业采育场内测定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五个土层深度(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细根的C、N、P浓度、比根长(SRL)及其土壤养分浓度,结果表明:林分类型显著影响细根C浓度,但对细根N、P浓度无显著影响,马尾松人工林细根C浓度显著大于杉木人工林。土层深度显著影响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细根N、P浓度,对C浓度无影响,细根N、P浓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指数下降。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细根N、P浓度与土壤全氮(TN)、全磷(TP)浓度以及SRL均呈正相关。拟合直线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细根N养分获取能力的不同,马尾松对N养分的获取能力更强,而杉木通过SRL获取养分的能力比马尾松更强,可能体现了两种人工林细根N获取策略的差异。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在不同土层细根N∶P比值(33.5±2.81、30.18±2.10)均大于16,表明两者均受P限制,但细根N∶P不受土壤N∶P和SRL的影响。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  相似文献   
306.
植物叶片的相位解析光声光谱和光声相位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相位解析法获得的未损伤植物叶片叶肉组织的光声光谱,与叶片的光声相位谱进行了比较.发现植物叶片的光声相位谱与叶绿体光吸收带之间呈现互补关系.叶片表皮的光声相位谱存在持有的波谷结构.不同调制频率的光声相位谱有较大的差异.这些现象表明光声相位谱与光声光谱一样,也可对未损伤的层状生物样品作深度剖面分析.  相似文献   
307.
摘要 目的:研究在清醒镇静与深度镇静下实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诊疗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静脉曲张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清醒镇静(咪达唑仑+芬太尼),观察组采用深度镇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丙泊酚。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手术治疗时患者基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手术治疗后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间、麻醉达标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实验组患者HR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2,T3,T4时,实验组患者MAP、HR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Ramsay评分和术后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75%和8.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度镇静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行内镜诊疗疗效显著而且安全可靠,疗程短,见效快,恢复快,患者接受程度高,提高治疗成功率,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08.
黄振英  董鸣  张淑敏 《生态学报》2005,25(2):298-303
沙鞭是鄂尔多斯高原流动沙丘上分布的多年生禾草。对位于沙层不同深度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出土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最高的幼苗出土率来自 0 .5~ 2 .0 cm浅层沙埋的种子 ,并且沙埋的深度影响种子萌发的时间。沙埋越深 ,越多的种子不能萌发并且处于强迫休眠的状态。但是 ,当被埋较深种子上层的沙层被移走使种子位于较浅的沙层时 ,种子能够克服强迫休眠。种子的强迫休眠还能够通过改善沙层中的空气含量来克服。在自然生境中 ,沙丘的流动性能够使萌发后的幼苗整个暴露在空气中遭受干旱胁迫 ,或者萌发后的幼苗在因无后续的降雨而变干。但是 ,沙鞭在幼苗的早期具有忍受干燥 ,在下次水合后能够恢复生长的能力。幼根的长度和干燥时间影响幼苗的生长恢复率  相似文献   
309.
邛海流域生态脆弱性及其评价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前,邛海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表现出明显的生态脆弱特征。本文对其特征表现作了阐述,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流域存在四类结构型脆弱因子及三种人为型胁迫因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流域生态脆弱性作了定量评估。评估结果显示,邛海流域生态脆弱度综合指数为3.035,已呈中-强脆弱程度。评估亦识别出影响脆弱性的主次因子,并据此探讨了流域生态环境改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310.
云南松林的根系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平均标准木机械布点法测定了云南省永仁林业局云南松不同龄组林分的根系生物量及其沿土壤剖面深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林分根系总生物量随林龄而增加,幼龄林(15~17年)的根系生物量为8.50 t·hm-2,中龄林(30~32年)为11.70 t·hm-2,成熟林为(>62年) 18.91 t·hm-2.在不同龄组林分中,粗根(>10mm)生物量差异最大(1.5~12.3 t·hm-2),而中根(5~10 mm)(1.4~1.6 t·hm-2)及小根(<5 mm)(5.3~6.2 t·hm-2)的生物量差异最小.根系生物量沿土壤深度迅速减少,约93%的根系生物量集中分布在0~30 cm土层中,深土层(30~115 cm)的根系生物量仅占7%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