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几种试剂处理对石香薷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试验条件下,分别用几种不同的试剂单独或联合对石香薷种子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用质量分数1.0%的KNO3进行预处理的石香薷种子,在湿沙发芽床上萌发效果较其它不同浓度的试剂均要好,而几种试剂联合预处理对石香薷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2.
杭州石荠苎和石香薷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周世良  张方 《遗传学报》1998,25(2):173-180
杭州石荠苎分布于华东沿海少数地区,石香薷则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15个酶系统,获得28个位点的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杭州石荠苎和石香薷均具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杭州石荠苎常用的遗传多样性指标为A=1.25,P=21.43%,He=0.082,Ht=0.1014;石香薷为A=1.10,P=9.52%,He=0.021,Ht=0.0450。在有限的遗传多样性中,杭州石荠苎的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居群之内(Gst=0.2219),石香薷的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居群之间(Gst=0.5533)。石香薷维持更低的遗传多样性是受该种繁育系统类型和进化历史的制约。分析了同工酶多样性和形态多样性的关系,并根据杭州石荠苎的遗传多样性分布式样提出了杭州石荠苎遗传多样性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23.
中药材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是中药品质优劣的关键指标。本文建立了香薷中总黄酮和3种主要黄酮的分析方法,探索不同部位黄酮含量的差异,为香薷黄酮类成分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分光光度法对香薷总黄酮测定具有专一性、稳定性。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木犀草素、芹菜素和黄芩素-7-甲醚的方法在测定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方法的回收率在98.77%~102.13%之间,RSD均小于5%;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苞>尖>茎>根,且江西产香薷总黄酮的含量高于浙江产的香薷。这提示在工业生产上提取香薷黄酮类物质时尽量选择道地药材,同时可考虑弃去根部及茎的下端,以便提高浸提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本试验建立的香薷中总黄酮和游离黄酮的测定方法准确、稳定,明确了香薷中总黄酮主要富集在花苞及附近,为进一步提高香薷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4.
土壤理化性质是决定重金属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效率和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选取芜湖市南陵县境内大工山-凤凰山古铜矿区的3处弃土场和两处对照点,调查了其植被覆盖度、物种组成,并分析了土壤性质与海州香薷铜、锌积累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矿区土壤污染程度随废弃时间的增加和植物多样性的提高而降低,但仍未达到安全水平。海州香薷对铜、锌的积累主要发生在地下部分,地上部分的最高铜浓度为179.83mg/kg,远未达到铜超积累植物的标准,只是一种规避植物。海州香薷的铜、锌积累量主要取决于土壤铜、锌浓度水平,同时与土壤全磷、有效磷和pH值等因素显著相关,而与土壤有机质无相关性;并且海州香薷对铜、锌两种主要污染元素的积累可能存在某种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5.
抗氧化系统在海州香薷耐铜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铜胁迫下海州香薷根系和地上部分MDA含量,各种抗氧化酶及非酶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铜处理8d后,海州香薷根系中MDA含量显著增加,叶片中则无显著变化;根系中SOD、POD、CAT、APX、GR活性和叶片中POD、SOD的活性随铜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50-200μmol·L^-1。铜处理条件下叶片中CAT、APX、GR活性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除CAT外,根系中这些抗氧化酶的活性都远远大于叶片中的活力。另外,实验结果表明,50μmol·L^-1 Cu^2+对海州香薷的生物量并没有显著影响,当铜浓度达到100和200μmol·L^-1。时,铜则可显著降低海州香薷根系的生物量,对地上部生物量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6.
通过水培实验,对种子分别来自湖北省铜绿山、赤马山铜矿区和红安非矿区的海州香薷种群在铜胁迫下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 矿区两个种群在铜胁迫下的光合能力明显比非矿区种群强,尤其在高Cu(100μmol/M)处理更为显著:如铜绿山和赤马山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3.15μmol CO2 m-2 s-1和12.59μmolCO2 m-2 s-1,为红安种群(1.07μmol CO2 m-2 s-1)的13倍;铜绿山和赤马山种群的光能利用效率分别为0.0221μmol CO2 μmol-1和0.0224μmol CO2 μmol-1 photon,为红安种群(0.003μmolCO2 μmol-1 photon)的7倍。表观量子产额在两个矿区种群中没有明显的变化,低Cu (5和20μmol/L)处理促进了矿区种群叶绿素(Chl a 和Chl b)含量的增加,而非矿区种群的这两个指标则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来自矿区两个种群的蒸腾速率受铜的胁迫影响较小,而来自非矿区种群随处理浓度的加大而明显降低,其叶片的蒸腾速率在5、20μmol/L和100μmol/L浓度处理时迅速下降为对照的62.74%、50.96%和42.6%;水分利用效率在矿区两个种群中随处理水平的增大而提高,在100μmol/L处理时铜绿山和赤马山种群分别是对照的161.83%和130.41%,而非矿区种群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急剧降低。另外,矿区两个种群的呼吸速率和气孔阻力随处理浓度的降低和升高的幅度明显比非矿区小。总之,在铜污染胁迫下,矿区种群保持的这种生理生态特性是其能在这种环境中正常生长定居的重要原因,是其长期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海州香薷总黄酮(TrES)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Lgendorff心脏灌流系统建立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全心停灌的处理方法,平衡后,停止灌流30min,再灌注120min作为缺sk/再灌注过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预处理组(1,10,100tμg/mlTrES),利用RM6240BD型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实时监测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用TIE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测定再灌注期间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以及在520mm处测定由200pmol/LCaC12引起心肌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的开放情况。结果:海州香薷总黄酮预处理可以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后所引起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心肌梗死面积增加的现象、降低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LDH的含量以及能够明显降低由CaC12引起的线粒体在520am处吸光度值,且上述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海州香薷总黄酮能够对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其心脏保护机制与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MPTP)的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28.
与石香薷主要区别在于本变种植株高大25—66cm,茎密被灰白色卷曲柔毛;叶片广披针形至披针形,长1—7.5cm,宽3—13mm,叶缘具明显的锐锯齿;苞片倒宽卵形;花萼裂片三角状披针形;冠筒基部具毛环;小坚果近卵圆形,黄棕色,表面具浅雕纹,网眼内平  相似文献   
29.
黄花香薷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30.
以来自铜矿区(CS)和非矿区(UCS)两个海州香薷种群为对象,通过室内水培实验,分析了两种群幼苗在铜及营养缺失胁迫下植物生长、铜富集及矿质营养含量的差异.结果显示,铜、低营养胁迫及其相互作用对非矿区种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矿区种群的影响则远比非矿区种群小,且较低铜浓度(25μmol/L Cu)明显促进了矿区种群的生长;从耐性指数结果看,矿区种群铜耐性指数和营养胁迫耐性指数均高于非矿区种群.这表明矿区种群不仅进化为铜耐受种群,同时也进化成营养胁迫耐受种群.低营养胁迫明显促进了植物对铜的吸收和运转,如在低营养胁迫和25 μmol/L Cu复合处理下,矿区种群根铜含量约为单一铜处理的25倍,非矿区种群是单一铜处理5倍多.低营养胁迫和过量铜显著减少了非矿区种群矿质营养元素如P,Mg,K和Mn的吸收积累,而矿区种群则仍然能保持相对稳定;在铜和营养缺失复合作用下,两个种群矿质营养除Ca和部分Fe外,均显著减少,但矿区种群减少程度明显比非矿区种群小.这些结果表明,矿区种群在胁迫条件下具有保持营养相对稳定和平衡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其能在高铜污染和营养缺乏的土壤中正常生长和定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