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王剑  史海涛  马凯  李闯 《动物学杂志》2012,47(5):124-126
2011年在海南琼海万泉河发现外来鱼种马那瓜丽体鱼(Parachromis managuensis)。该种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已在野外建立种群,可能会对本土鱼类产生不利影响。建议主管部门禁止人为放生。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三七皂甙对五步蛇咬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11年4~11月我院收治的五步蛇咬伤3h内就诊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21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B组)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三七皂甙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24h后磷酸肌酸激酶的变化以及肿胀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B组24h后磷酸肌酸激酶较A组下降,肿胀程度比A组减轻,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皂甙对五步蛇咬伤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3.
海南稻田土壤硒与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及其安全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集了海南省18个市(县)代表性的稻田土壤耕作层(0—20cm)样品280个,研究了硒(Se)和5种有毒重金属元素(Hg、Cd、Cr、Pb和As)的含量、分布及其相关关系,并对Se和重金属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可为合理区划清洁且富Se稻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海南稻田土壤中Hg、Cd、Cr、Pb和As平均含量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值和全国土壤背景值,以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限量标准为标准,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海南稻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都是清洁的。但以海南省土壤背景值做参比值,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达到211.54,属于强生态危害,从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来看,Hg(102.61)和Cd(98.89)达到强生态危害,分别比海南省土壤背景值增加1.56和2.3倍,今后应注意控制Hg和Cd污染源。稻田土壤Se含量从痕量到1.532mg/kg之间,平均值为0.211mg/kg,占47.5%的稻田土壤Se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0.175mg/kg)。Se含量高的稻田土壤主要集中在东北部的海口及其周边的澄迈、定安、文昌和琼海,还有东南部的万宁和保亭。由于重金属平均含量还比较低,可暂时忽略重金属污染,故可在上述Se含量高的稻田土壤上种植富Se水稻。稻田土壤Se含量与Hg、Cd和As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因此今后应加强研究稻田土壤Se与Hg、Cd和As的有效性及其相互作用,以便生产出绿色的富Se优质大米。  相似文献   
64.
目的:根据人、小鼠HSF1cDNA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海南黄牛HSF1cDNA,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利用RT-PCR、半巢式PCR以及3'-RACE技术分段扩增得到了海南黄牛HSF1cDNA序列,测序正确后进行拼接。用DNAMAN 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海南黄牛HSF1 cDNA与赫里福德牛、人、小鼠同源性和海南黄牛HSF1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等电点、亲/疏水区等蛋白质性质,并根据各种动物HSF1蛋白绘制进化树。结果:(1)海南黄牛的HSF1 cDNA序列全长为1 993bp,包括150bp的5'非翻译区,1 578bp的开放阅读框以及264bp(不含poly(A)尾)的3'非翻译区,编码52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6.42 kD,等电点(pI)为 4.79。(2)海南黄牛的HSF1 cDNA与赫里福德牛、小鼠和人HSF1 cDNA的同源性分别为98.99 %、81.78 %、87.82 %,相应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86 %、83.84 %、89.06 %,其中N-末端和C-末端高度保守,而中间区域存在缺失或替换。(3)根据氨基酸序列构建不同动物HSF1蛋白的进化树,与采用经典遗传分类法构建的进化树基本一致。结论:首次克隆了海南黄牛 HSF1 cDNA全长,分析表明:海南黄牛HSF1蛋白是亲水性蛋白,在8种动物中,其同源性大于73 %,高度保守。海南黄牛与赫里福德牛HSF1蛋白同源性高达98.86 %,在三聚体化区域、转录调节域和激活域存在6个位点的单氨基酸突变,这些发现为进一步揭示海南黄牛抗热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5.
林元  吴卫明  王智 《蛛形学报》2008,17(1):46-49
采用杯碟法研究了海南虎纹捕鸟蛛粗毒和体液对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霉菌和酵母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粗毒和体液均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和霉菌的生长,但对酵母无抑制效果,并且粗毒和体液有一定的协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66.
复合酶解法提取三七皂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三七提取液中总皂苷的含量和提取物得率为指标,考察了乙醇回流法、渗漉法、纤维素酶解法、果胶酶解法、复合酶解法的优劣,并采用单因素法和四因素(纤维素酶用量、果胶酶用量、酶解温度、乙醇浓度)三水平正交设计法对复合酶解法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得到如下较理想的提取工艺条件:纤维素酶用量为15U/g(生药)、果胶酶用量为140U/g(生药),酶解pH值为4.5,酶解温度为50℃,乙醇浓度为80%,提取时间为2.5h。所得三七提取液中总皂苷的含量为12.01%,提取物得率为35.82%。  相似文献   
67.
三七总RNA提取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比较利用改进的异硫氰酸胍一步法、异硫氰酸胍高盐法、CTAB法和Thomas’RNA提取法等4种方法提取三七根茎2个部位总RNA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改进的异硫氰酸胍一步法和异硫氰酸胍高盐法能有效地抑制酚类物质、多糖及皂苷等次级代谢产物对总RNA的影响,可从三七根茎中获得质量高、完整性好的总RNA。RT—PCR分析显示提取的总RNA具有反转录活性。这2种方法具有快速、简单、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68.
三七环二肽成分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从三七(Panax notoginseng)的根中分离得到14个环二肽成分,通过波谱解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环-(亮氨酸-苏氨酸)(1)、环-(亮氨酸-异亮氨酸)(2)、环-(亮氨酸-缬氨酸)(3)、环-(异亮氨酸-缬氨酸)(4)、环-(亮氨酸-丝氨酸)(5)、环-(亮氨酸-酪氨酸)(6)、环-(缬氨酸-脯氨酸)(7)、环-(丙氨酸-脯氨酸)(8)、环-(苯丙氨酸-酪氨酸)(9)、环-(苯丙氨酸-丙氨酸)(10)、环-(苯丙氨酸-缬氨酸)(11)、环-(亮氨酸-丙氨酸)(12)、环-(异亮氨酸-丙氨酸)(13)、环-(缬氨酸-丙氨酸)(1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10为新天然化合物,化合物2~3、11~14为已知化合物;化合物2和11、3和4、12和13分别为一对混合物,比例分别为2:1、1:1和2:1。  相似文献   
69.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考察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1年10月至2002年9月,采用晨昏沿样带观察及用鸟网捕捉的方法对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鸟类资源考察。本次考察共记录鸟类75种,分属于12目30科,加上以往文献记载,该地区总计有鸟类13目36科92种,约占全国鸟类总数的6.97%。其中东洋界鸟类71种,古北界鸟类4种,广布种17种;繁殖鸟类65种(包括留鸟和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23种,居留期不清或迷鸟4种。该区域有许多被保护的鸟类,其中Birds to Watch收录2种,CITES收录5种,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收录10种,中国重点保护动物名录收录15种。  相似文献   
70.
海南石梅湾青皮林最小取样面积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石梅湾海岸青皮(Vatica hainanensis)林是海南独特的雨林群落之一。本文选用8种“种-面积渐近线”对该群落的最小取样面积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其中5条曲线的R^2大于0.97,拟合状况很好,但所得出的最小取样面积各不相同。进一步经过“重要值-面积曲线”的群落特征分析,确认群落的最小取样面积只有800m^2。石梅湾青皮林最小取样面积比海南其他类型雨林、滇南热带雨林、东南亚热带雨林以及非洲雨林都要小。通过对1000m^2样地的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垂直结构上,石梅湾青皮林B层乔木的Gleason指数大于A层乔木,和海南山地雨林的情况不同。海岸青皮林为物种多样性不高的单优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远小于海南其他类型的山地雨林与混合青皮林;在海岸青皮林群落内,青皮的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重要值大大高于其他物种。此研究表明:海南热带雨林同样存在物种多样性不高、单优特征显著的顶极群落;海南海岸青皮林是迄今为止热带雨林取样面积最小的森林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