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3 毫秒
41.
报道了鄂西湘西武陵山区区域内虎耳草科金腰属植物新记录种7种,其中湖北省新记录种有3种,分别为:天胡荽金腰(Chrysosplenium hydrocotylifolium Levl.et Vaniot.)、陕甘金腰(Chrysosplenium qinlingense Jien ex J.T.Pan)、毛金腰(Chrysosplenium pilosum Maxim.);湖南省新记录种4种,分别为:微子金腰(Chrysosplenium microspermum Franch)、中华金腰(Chrysosplenium sinicum Maxim)、山溪金腰(Chrysospleniumnepalense D.Don.)和绵毛金腰(Chr ysos plenium lanu gino-sum Hook.f.et Thoms.).上述金腰属植物均提供了经纬度、海拔及植物照片,引证标本存放于中南民族大学植物标本馆(HSN).  相似文献   
42.
福建高海拔山区啮齿动物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8-1995年于福建高海拔山区不同景观进行啮齿动物区系组成与分布调查。共捕获啮齿动物标本4079只,经鉴定属2科5属12种。以古北界种类(黑线姬鼠、黑腹绒鼠、东方田鼠)3种占25%,东洋界种(针毛鼠、社鼠、青毛鼠、黄胸鼠、黄毛鼠、田小鼠)6种占50%,广布2种(小家鼠、褐家鼠)占167%,外来种1种(黑家鼠)占83%。  相似文献   
43.
杭州西湖山区植被的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Braun-B1anquet法对西湖山区植被的132个样地进行了群落的分类。初步确定了2个 群丛(木荷群丛与黄连木群丛)、7个亚群丛和6个变型;并对28个鉴别种组进行了分析,它们都较好地反映了群落分类单位的特征和生境条件特点以及植被在空间分布上的连续性变异。  相似文献   
44.
武陵山区蕨类植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世福 《植物研究》1998,18(3):291-303
武陵山区蕨类植物资源丰富,现知有644种(包括变种),分属116属, 46科;蕨类区系属热带-亚热带山地类型;属的地理成份有12种类型,与日本、印度-马来西亚有密切关系;武陵山区蕨类区系属我国西南区系,与华中华东区关系密切,华南、华北区次之;蕨类垂直分布分四带。  相似文献   
45.
为了解辽东山区次生林乔木幼苗组成及其年际动态, 本文以4 ha动态监测样地为平台, 对样地内1,600个 5 m × 5 m样方进行监测。依据2014-2016年连续3年的调查, 对样地内乔木幼苗的组成、高度分布、新增和死亡年际动态、空间分布格局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调查期间共记录到22种乔木幼苗, 3年间幼苗组成没有发生变化, 但各个样方间出现极大差异, 并且幼苗优势树种组成与样地内优势树种成分保持着一定的相似性。(2)幼苗数量在不同树种和年际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花曲柳(Fraxinus rhynchophylla)、色木槭(Acer mono)、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在3年间幼苗数量最多, 占幼苗总数的75.6%; 花曲柳和胡桃楸幼苗数量表现出较明显的年际波动, 其他树种波动较小, 不同树种的幼苗密度差异很大。(3)幼苗新增和死亡存在明显的种间和年际差异: 2014-2015年间幼苗的新增数量(3,888)明显高于2015-2016年间(1,710), 同时2014-2015年间幼苗死亡率(23.7%)也明显高于2015-2016年间(12.7%)。对2015-2016年间新增幼苗和已有幼苗的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 新增幼苗总体死亡率(18.8%)明显高于已有幼苗(8.1%)。(4)对比幼苗和大树的空间分布可以发现, 样地内优势幼苗都表现出集群分布的特征。在空间分布上, 幼苗与母树保持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46.
芽胞杯是地钱属特有的无性繁殖器官,关于其冬季形态特征及繁殖传播的行为研究较少。现以贵州喀斯特山区常见的粗裂地钱风兜亚种(Marchantia paleacea subsp.diptera)为代表,在最冷的冬季1月份,对其芽胞杯、杯内芽胞产量及传播方式进行野外定点观察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1)冬季芽胞杯形态多样。根据其颜色和杯内芽胞特点将其划分为4个生长时期:未成熟期(透明)、成熟期(绿色)、衰退期(紫色)和衰亡期(紫黑色),反映了冬季芽胞杯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2)各生长时期的芽胞杯数量不同,表现出有序的凋亡特征。在统计的708个芽胞杯中,4个时期芽胞杯数量分别为62、209、254和183个,且不同时期的芽胞杯内芽胞的平均产量明显不同,不同时期单杯芽胞的平均产量分别为42、131、87和0 个;(3)冬季芽胞杯及芽胞在配子体上的密度较高,每平方米分别达到10 139和754 889个;(4)除春夏季常见的被雨滴敲打传播外,通过重力作用传播是冬季芽胞的一种重要传播方式。冬季粗裂地钱风兜亚种配子体上的芽胞杯处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形成的芽胞仍十分丰富,这对该物种适应喀斯特山区最冷月严苛环境条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7.
本文对藻类 Seloporella属的系统分类进行了评论。根据 Barattolo等人 ,1992年对该属的评论 ,结合对产自罗马尼亚阿朴塞尼山区 ( Apuseni Mountains) ,早白垩世的 Triploporella neocomiensis Radoicˇ ic′及与己发表的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 ,提出了 Seliporella neocomiensis的新组合 ,同时与该化石组合形态非常相似的“Diplopora”john-soni Praturlon,1964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8.
广西木论喀斯特森林土壤养分水平与植被及地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广西木论喀斯特森林原生植被和次生植被的土壤养分特征,测定了陡坡、缓坡、洼地3种主要地形内林地0~5 cm表层土壤中的有机质(SOM)、氮、磷、钾含量,以及它们在石土面、土面两类主要小生境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林分成熟度高、优势种不明显的原生林积累了高水平的SOM,缓坡石土面最高,达345 g kg-1,洼地的含量较低,但仍在80 g kg-1以上;土壤全氮(TN)、碱解氮(AN)含量也较高.以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广西野桐(Mallotus conspuyrcatus)、伞花木(Eurycorymbus cavderiei)等为优势种的次生林,物种多样性较原生林低,SOM、TN、AN含量也低,缓坡石土面和土面小生境的SOM分别为110 g kg-1和77 g kg-1,是原生林的32%和35%,下降幅度最大,其次为陡坡,而洼地的差异不明显.全磷(TP)、有效磷(AP)、全钾(TK)、有效钾(AK)含量在两林型间差异无明显规律.原生林和次生林土壤养分含量(除TK外)以缓坡>陡坡>洼地;但次生林中三者间无显著差异.同类型样地内小生境土壤养分含量(除TK外)均为石土面含量高于土面.  相似文献   
49.
安徽省皖南山区植物的花粉形态和生态因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安徽省皖南山区广德柏垫和东至利安5月份开花的37科6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对这些植物的生态因子,包括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和生境进行归纳.进而根据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生态环境条件下分布的植物花粉类型,寻取一定花粉类型综合特征与气候和环境之间可能的联系,为地层孢粉研究提供现代孢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方法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均匀涂抹于皮损处,2次/d,观察治疗1周、2周及3周时的疗效。结果治疗1周、2周和3周时的有效率分别为50.74%、72.79%和91.91%,真菌清除率分别为9.56%、72.79%和94.12%。结论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