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4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996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野外川金丝猴声音行为的主要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保国  罗时有 《兽类学报》1993,13(3):181-187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栖息于高山森林中,营树栖生活,其声音通讯在社群活动中有重要意义。通过长期野外行为的观察和声音的录制,本文报道了川金丝猴在野外自然活动条件下声音行为的主要类型,明显可以辩别出惊异声、警戒声、警告声、呼唤声和安静状态下的叫声,并进行了声谱分析,发现其声谱的差异主要与声音目的有关,同时描述了每类声音发出相伴随的群的行为和身体运动的变化,讨论了笼养条件下和野外状况下川金丝猴声音行为的异同。  相似文献   
42.
高海拔栖息地中灵长类动物的行为适应一直以来都是灵长类研究中的重点内容,同物种在不同栖息地的行为差异也成为近年的热点问题。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我国长臂猿科动物中种群数量最大的物种,滇中哀牢山、无量山是该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哀牢山和无量山的西黑冠长臂猿栖息地存在显著差异,且其社会组织不同。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在哀牢山高海拔栖息地中一个一夫一妻长臂猿群体的活动时间分配和食性季节性变化。2014—2015年,采用3 min间隔瞬时扫描法记录了长臂猿的行为和食性,468 h的行为数据结果表明,移动行为比例最高38.1%,其次是休息行为36.4%,取食行为23.3%,最少为鸣叫行为1.9%和其他行为1.3%。3 784次取食行为可辨识食物类型,总体上叶类食物占41.1%,其次是果实类食物33.3%,花类食物21.0%,附生植物3.9%,其他食物0.6%。长臂猿的时间分配和食性在雨季和旱季均具有显著差异,在低温旱季,长臂猿增加休息时间,减少移动时间,提高叶类和花类食物的取食比例;在高温雨季,长臂猿增加移动时间,减少休息时间和取食时间,取食更...  相似文献   
43.
氮沉降是水库水体外源氮输入的重要途径,对水生态系统有直接影响。通过采集丹江口水库淅川库区162个大气氮干沉降样品,分析了库区氮干沉降通量特征、典型农业期对氮沉降的贡献以及潜在的生态影响。结果表明:库区氮干沉降通量为22.60 kg N·hm-2·a-1,有机氮沉降量占总氮沉降通量的50.8%,以有机氮沉降为主;库区东北与西南区域氮干沉降通量较高,而北部和东南区域较低;春、秋季库区总氮、有机氮和尿素沉降通量高于夏、冬季,铵态氮沉降通量在夏季最高,硝态氮沉降通量在冬季最高,与氮素的来源、农业生产活动以及气象因素有关;典型农业期氮干沉降量月均值是非典型农业期的1.75倍,农业活动对总沉降量的贡献不容忽视;淅川库区大气氮干沉降通量是我国湖泊营养盐总氮沉降临界负荷的2.26倍,有潜在的水体富营养化风险,需重点关注典型农业活动期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究农田重金属Cu2+和农药阿维菌素(avermectin)及其复合胁迫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行为的影响。【方法】在人工饲料中分别和同时添加50 mg/kg Cu2+和0.039 mg/L阿维菌素(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的LC10浓度),得到含Cu2+(Cu)、阿维菌素(Av)和同时含二者(Av+Cu)的3种处理的饲料,以正常人工饲料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室条件下用这4种饲料饲养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系统调查和记录其生长发育参数(幼虫历期、蛹历期、蛹重、成虫体重、生长速率、成虫羽化率和成虫寿命)、求偶行为参数(求偶率和平均求偶持续时间)、定向行为参数(起飞率、定向率、平均反应时间、飞过半程率和降落至信息素源率)以及繁殖参数(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结果】Cu和Av及其复合胁迫(Av+Cu)对亚洲玉米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产生一定影响。一方面,Cu单独处理后亚洲玉米螟的雌雄虫胚后发育期(幼虫历期+蛹历期)较空白对照组显著缩短;而Av单独处理后,亚洲玉米螟雌雄...  相似文献   
45.
疼痛是一种多维度的情感体验,痛感觉和痛情绪是其最主要的两个组分。关于疼痛,以往研究只专注于痛觉传递通路的某个环节或某个关键脑区,缺乏行为个体脑区与脑区连接在整体状态下参与疼痛或调节疼痛的证据。新的实验工具和实验技术的诞生,为痛感觉和痛情绪的神经通路研究带来了曙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脊髓水平以上的神经系统(包括丘脑、杏仁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臂旁核和内侧前额叶皮层)参与形成痛感觉和调节痛情绪的神经通路结构和功能基础,为疼痛的深入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46.
儿童最大有氧活动能力的发展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报告了我国463名10-19岁儿童青少年的最大有氧活动能力的发展特征。在青春早期,男女童的最大吸氧量绝对值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童由1.75升/分增至3.10升/分,女童由1.44升/分增至2.07升/分,女童增长较少;以后女童即稳定于这一水平,男童仍略有增长。按身高及按最大心率计标的相对值与其有相似的特征。按体重和瘦体重计算的相对值,在男女童都未见随年龄增长的规律。男童VO2max绝对值及各  相似文献   
47.
为探究人工生境与自然生境下白鹤Grus leucogeranus的行为差异及其可能对白鹤造成的影响,2021年1—2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鄱阳湖2个人工生境(藕塘、稻田)和1个自然生境(常湖池)的越冬白鹤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越冬期白鹤在不同生境下均以觅食行为为主,在稻田中比例最高(94.6%),觅食频次显著高于藕塘(P<0.001);稻田中的警戒行为频次显著高于藕塘和常湖池(P<0.001;P=0.002),而藕塘和常湖池中的警戒行为频次无显著差异。白鹤在不同生境下食物的种类、营养成分、觅食方式均会影响白鹤越冬期行为及时间分配。本研究为加强越冬白鹤人工生境的保护与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48.
为揭示实施退耕还林(草)政策20年后黄土高原植被盖度的最新演变趋势及区域差异,定量分析气候和人类活动对该区植被盖度变化的贡献率及空间分布。该研究以光合植被(PV)盖度为植被生长状况指标,基于2001–2020年PV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Sen分析和残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黄土高原2001–2020年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要素。主要结果:20年中黄土高原植被盖度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为每年0.8%。全区植被盖度呈增加趋势的区域面积比例为90%,呈显著增加的区域面积占比为71%;对全区植被盖度增加的贡献,主要是黄土丘陵区(约2/5),其次为风沙丘陵区(约1/4)和石质山区(约1/5);不同地貌分区内,黄土丘陵区中陕西榆林和延安两市区境内植被盖度增加迅速,风沙丘陵区中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植被盖度变化最快;研究时段内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植被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76%和24%;人类活动对植被盖度贡献较大区域主要分布在陕西延安以北、山西太原以南、宁夏同心以南和甘肃平凉和庆阳等丘陵、台塬和风沙丘陵等政府生态工程实施较好的地区。  相似文献   
49.
害虫行为调节剂是一种以嗅觉系统为靶标的绿色农药,在害虫的田间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通常依赖一系列生物测定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且发现效率低。近年来,随着昆虫嗅觉功能数据的积累和结构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以机器学习技术和分子对接为代表的2种基于计算机的药物虚拟筛选方法在害虫行为调节剂的先导化合物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效率,减少了筛选的盲目性。本文系统综述了2种虚拟筛选方法及其在害虫行为调节剂先导化合物研究中的应用,并对2种筛选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0.
传粉者是花蜜微生物的重要传播载体,驱动了花蜜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微生物在花蜜中定殖后,能够改变花蜜质量和花信号,间接影响传粉者觅食决策和适合度,也能通过直接作用影响传粉者健康。本文总结了传粉者对花蜜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花蜜微生物对传粉者觅食行为和适合度的改变,最后阐述了相关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花蜜微生物和传粉者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