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玄极仪加增效药物垫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多发病,病情迁延,久治难愈,本病的物理治疗方法虽多,但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有些方法比较复杂,为寻求疗效较好,而且操作技术简便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采用玄极仪加增效药物垫治疗法,对5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进行临床观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不同电镜分型的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CA)的免疫应答状态的异同。方法:将随机抽取的50例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的活检组织按照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形态学特征分为尖锐型湿疣、结节型湿疣和内生型湿疣三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研究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于不同电镜分型CA中的表达。结果:结节型湿疣的CD4^+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尖锐型湿疣,内生型湿疣介于二者之间。结论:CD4^+/CD8^+比值在不同类型CA中的表达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节型湿疣免疫应答状态异常,预示三种电镜分型的尖锐湿疣转归不同。CD4^+/CD8^+比值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3.
我国生殖道感染妇女就医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妇女生殖道感染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本文通过对生殖道感染妇女就医现状的了解,分析影响生殖道感染妇女就医行为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为提高我国生殖道感染妇女就医现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4.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不孕症的关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不孕症之间的关系及对11种抗生素的敏感率,指导临床明确诊断,合理用药。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至2009年来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360例,进行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360例宫颈分泌物标本中检出解脲支原体(Uu)阳性者161例、人型支原体(Mh)阳性者3例、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混合阳性者29例;对阳性标本都做了11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其中交沙霉素敏感率为93.47%、美满霉素敏感率为92.00%、强力霉素敏感率为90.21%、克拉霉素敏感率为83.69%、甲砜霉素敏感率为73.91%、环脂红霉素敏感率为61.95%和阿奇霉素敏感率为53.26%等。结论女性不孕症伴随高发的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与不孕症可能有关;长治地区生殖道支原体对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甲砜霉素敏感性较高,环脂红霉素、阿奇霉素次之,对红霉素、罗红霉素敏感性较低,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性很低。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妊娠期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患者阴道微生态、血清炎性因子变化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对482例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统计妊娠期生殖道GBS感染情况,并将其分为感染组(GBS细菌培养阳性)和非感染组(GBS细菌培养阴性),其中感染组患者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统计妊娠期生殖道GBS感染检出情况;分析并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阴道微生态分布情况;检测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及感染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统计感染组的治疗效果;分析并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母婴结局情况;分析影响母婴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医院收治的482例妊娠期患者中检出生殖道GBS细菌培养阳性68例,阳性率为14.11%。感染组的阴道微生态环境中GBS、白细胞酯酶、唾液酸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脯氨酸氨基肽酶、过氧化氢酶检出率均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阴道菌群密集度II~III度、乳杆菌、清洁度I~II级检出率低于非感染组(均P0.05)。感染组hs-CRP、PCT、IL-6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感染组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hs-CRP)、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统计感染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其中痊愈57例,好转11例,复发2例。感染组产后出血、宫内感染发生率与与非感染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早产、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发生率均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感染组围产儿肺炎、窒息发生率与非感染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围产儿宫内窘迫、生理性黄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母婴结局发生者高龄产妇、早产、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围产儿宫内窘迫、生理性黄疸、阴道微生态失衡、未抗感染治疗、GBS感染、hs-CRP升高、PCT升高、IL-6升高均高于未发生者(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均为危险因素(OR=5.540、3.347、6.495、7.036、7.199、5.275、3.093、5.436、5.942、4.683、5.013、5.703,均P0.05)。结论妊娠期生殖道GBS感染患者的阴道微生态菌群改变,血清炎性因子升高,可增加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6.
目的建立并优化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对解脲脲原体(U.urealyticum)的检测,并应用于临床样本分析。方法针对U.urealyticum的urease基因设计LAMP引物;研究LAMP的最适温度、最佳检测时间及灵敏度和特异度;与传统PCR检测进行方法学比对。结果 LAMP技术检测U.urealyticum的最适温度和最佳时间分别是61℃和60 min,并且具有良好灵敏度和特异度,较普通PCR检测的灵敏度高出1 000倍。临床样本检测中,PCR和LAMP技术达到的灵敏度分别为25.00%和87.50%。两种方法的特异度均为100.00%。结论 LAMP与PCR相比在基层检测和大规模筛查方面有显著的优势和巨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估绝经期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其与发生生殖道萎缩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于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20例绝经期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取所有患者阴道分泌物清洁度,优势菌群种类、密集度、多样性,阴道p H值、H_2O_2、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TV)、细菌性阴道病(BV)、需氧菌性阴道病(AV)阳性率;采用相关统计资料分析阴道微生态状态与发生生殖道萎缩相关性。结果:绝经期女性阴道清洁度Ⅲ/Ⅳ度占比70%、Ⅰ/Ⅱ度占比30%;优势菌群以G染色不定球杆菌、G-大杆菌为主,G-小杆菌较少;菌群密集度、多样性程度较高;PH值为4.5占比70%,提示阴道环境处于中性/碱性状态居多;H_2O_2、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VVC、BV阳性占比高而TV、AV阳性占比低。清洁度Ⅰ/Ⅱ度、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PH值3.8~4.5、H_2O_2(-)、唾液酸苷酶(-)、VVC(-)、BV(-/中介)时阴道萎缩发生率低于清洁度Ⅲ/Ⅳ度、菌群密集度未见/+、菌群多样性未见/+、p H值4.5、H_2O_2(+)、唾液酸苷酶(+)、VVC(+)、BV(+)时阴道萎缩发生率(P0.05);清洁度Ⅰ/Ⅱ度、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p H值3.8~4.5、H_2O_2(-)、唾液酸苷酶(-)、BV(-/中介)时阴道萎缩严重程度更低(P0.05)。清洁度、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p H值、H_2O_2、唾液酸苷酶、BV是阴道萎缩病情进展为中/重度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绝经期女性阴道微生态处于失衡状态,且微生态状况与阴道萎缩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8.
近年来,随着尿源干细胞成功从尿液中提取,人们一直在探究其在人体各系统再生领域中的应用,尤其在泌尿生殖系统再生领域的研究较多。目前文献报道可见,尿源干细胞在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和男性生殖器官等泌尿生殖系统的再生领域展现出一定的组织重建及修复能力,其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就尿源干细胞在泌尿生殖系统再生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59.
目的 了解绍兴地区男女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的特点,比较男女两性对几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的差异.方法 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MycoplasmaISI试剂盒对2010年1月至201 1年10月男女两性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统计解脲脲支原体和人支原体的检出率及耐药情况.结果 共1722例泌尿生殖道感染病例中,支原体属阳性869例,总阳性率50.46%,其中单纯解脲脲原体(Uu)感染702例,单纯人型支原体(Mh)感染29例,Uu及Mh混合感染138例;714例男性中支原体阳性190例,阳性率26.61%,1008例女性中支原体阳性679例,阳性率67.36%;男性单纯Uu感染耐药率较高的主要是:环丙沙星(80.50%)、氧氟沙星(63.60%),女性单纯Uu感染耐药率较高的主要是:环丙沙星(91.97%)、氧氟沙星(73.72%)、红霉素(47.81%).男女两性单纯Uu感染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交沙霉素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女两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且两者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具有显著性差异,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取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患者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以了解本地区男性支原体的感染流行状况并指导临床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支原体鉴定药敏试剂盒,对男性生殖道感染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2 194份标本中检出支原体636例,阳性率为28.96%,其中解脲脲原体阳性率为22.59%,人型支原体阳性率为0.96%,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阳性率为5.42%。支原体对抗菌药物药敏结果显示,抗菌活性较高的是多西环素、普拉霉素、四环素和交沙霉素。结论Uu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时应尽量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药物。普拉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和交沙霉素可作为本地区非淋菌尿道炎经验用药的首选药物,避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