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对海南岛南端与北端沿海低山丘陵植物区系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两个地区植物物种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两地物种组成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琼南有种子植物876种,隶属于112科484属,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为主,兼有一定的温带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且海南特有成分较高,具有一定的过渡性;琼北有种子植物934种,隶属于141科580属,植物区系以热带分布类型为主,同时有一定的温带成分,海南特有成分较高;两地植物区系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种类丰富、地理成分多样、优势成分明显、热带性质较强等。  相似文献   
102.
《人与生物圈》2005,(1):88-88
在中国滇藏毗邻的地方,疾风呼啸,吹过刀锋一样的卡瓦格博峰.卷起数百条五彩经幡。  相似文献   
103.
李罡  任雪岩  李珺 《人类学学报》2016,35(4):509-521
泥河湾盆地拥有较为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其中多处遗存包含楔形石核、锥形石核技术,其文化内涵在细石器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7月,考古队员在盆地东部岑家湾台地北缘发现了二道梁遗址,随即进行发掘,揭露面积31m~2,出土包含石制品、动物化石及骨制品等文化遗物2000余件。遗址埋藏于桑干河右岸第三级基座阶地上部,上覆黄土状堆积,文化层厚约0.2m,属水动力较弱的河流堆积。石制品原料多为采自附近阶地的砾石层或桑干河及洞沟河漫滩上的燧石;打片技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石核和石片全部使用锤击法,间接打片技术主要表现在船形石核的制备和细石叶的剥取上;石器类型包括雕刻器、刮削器及琢背刀。石器组合特征显示该遗址文化面貌属于典型的细石器工业。骨化石~(14)C测年结果为18085±235 BP,属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较晚阶段。二道梁遗址是泥河湾盆地中首次发现的以船形石核作为主要技术类型、且以此为代表的细石器工业遗存,对研究泥河湾盆地乃至中国北方细石器工业不同技术类型、及所蕴含的人类扩散与技术交流等学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生物多样性》2015,23(2):278
主编按语: 本期发表的武秀之的文章《建立植物中文学名的构想》,作者本着规范植物学名的目的,提出了一种新的设想,即用四字法建立中文学名,并给出了部分中文学名示例。审稿专家对此有不同看法,作者针对审者意见对文稿做了适当修改,详见本期259-263页发表的武秀之文。希望这种同时发表不同学术观点的作法有益于争鸣和交流。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对生物检索表结构的分析,认为检索表的根本矛盾是标本具有的个性性状与检索表使用的共性性状的矛盾。单道检索表的主要矛盾是检索表对性状的有条件使用与单个标本性状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因而单道检索表未能很好地解决其基本矛盾,使得其应用范围和使用效果受到诸多影响。多道检索表的主要矛盾是性状数据库内性状的有限性与物种具有的个性性状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不存在个性与共性的矛盾,即解决了根本矛盾问题,便于检索应用。  相似文献   
106.
珊瑚菜植株分泌道发育和分布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植物解剖学方法对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体内分泌道的发育和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珊瑚菜的分泌道有分枝,为溶生型,由1层分泌细胞围绕腔道而成。珊瑚菜叶片的分泌道发育较早,在幼叶阶段即发育成形。在根的次生韧皮部、根状茎的皮层和靠近初生木质部的髓部、叶脉的薄壁组织、叶柄维管束周围和厚角组织内侧的薄壁组织、花序轴正对维管束的皮层薄壁组织中以及果实的果壁维管束内外侧的薄壁组织中均分布有分泌道,分泌道在珊瑚菜体内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107.
皂苷类物质是白头翁的重要药用成分,主要存在于根内。研究白头翁根的解剖结构与皂苷类物质的关系有重要意义。利用解剖学和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对不同生长龄白头翁根的解剖结构和皂苷的储藏场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栓内层和次生韧皮部中的分泌细胞团、分泌腔和分泌道是白头翁根的主要结构特征,是皂苷类物质的主要贮存场所;而分泌腔和分泌道的数量及分泌道的宽窄与生长年限相关,4~5年生达到最大值。推测白头翁的栽培年限应为4年。  相似文献   
108.
李星学 《古生物学报》2001,40(4):419-423
今年是我们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成立 5 0周年 ,也是前所长、我敬爱的导师斯行健先生诞辰 10 0周年。联合举行纪念活动 ,是很有意义的。岁月匆匆 ,流年似水。回顾自 194 4年在重庆北碚师从先生研习古植物学 ,到他 196 4年病逝于南京的 2 0年间 ,我追随左右 ,在学习与工作上受到先生的谆谆教诲和亲切关怀是难以尽述的。有这样的好老师与领导 ,真是三生有幸 ,终生难忘。值此盛会 ,我谨表达对他特别深切的怀念和无限景仰的心情。1 身世简历 -早期学习 -初露锋芒斯行健 ,号天石 ,190 1年 3月 11日生于浙江省诸暨县斯宅村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他…  相似文献   
109.
耕作方式对绿洲灌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自2005年开始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传统平作(CT)、垄作沟灌(FRB)、固定道垄作(PRB)和固定道平作(ZT)4种耕作方式下绿洲灌区农田0~90 cm土层中土壤总有机碳(TOC)、颗粒态有机碳(POC)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4种耕作方式下土壤TOC、POC和SMBC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特征相似,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且处理之间差异逐渐减小.PRB可显著提高TOC、POC含量和SMBC,不同耕作方式下各土层有机碳含量表现为PRB>ZT>FRB>CT.与CT相比,0~10 cm土层中PRB、ZT和FRB处理TOC含量分别增加11.1%~24.8%、9.1%~18.7%和7.8%~8.2%,POC含量分别增加24.1%~26.5%、17.3%~18.7%和-8.2%~10.8%,SMBC分别增加20.5%~28.3%、10.4%~15.2%和3.5%~3.7%.TOC对POC具有明显促进作用.PRB能显著增加土壤POC分配比例,增加有机碳积累.  相似文献   
110.
野生与栽培白头翁药用部位解剖结构和皂苷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野生和栽培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主根的解剖结构和皂苷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野生白头翁根部韧皮纤维散在,而栽培白头翁的则多个聚集成环状或其它形状;栽培白头翁根的次生木质部导管管腔内富含侵填体;野生白头翁根中分泌腔和分泌道丰富;分泌腔与分泌道的数量及大小是决定白头翁皂苷物质含量高低的主要因子。因此,分泌腔与分泌道大小和数量的多寡可以作为判断所选育的白头翁品种是否优良的结构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