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 毫秒
61.
祖述冲 《植物研究》2020,40(2):308-313
应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对干式酶法松籽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干式酶法提取松籽油最佳制备工艺为:0.2%淀粉酶、料液比为6:1、酶解温度为55℃、酶解时间为8 h,所得最大出油率为90.2%,残油率为6.2%。经检测最佳制备条件提取的松籽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90.09%,其中油酸含量为26.84%,介酸含量为2.41%、亚油酸含量为46.25%、皮诺敛酸为14.59%;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为6.5%、硬脂酸为3.41%。松籽油酸价为2.61 mg·g-1、过氧化值为1.56 mmol·kg-1、丙二醛含量为0.41 mg·kg-1。所有检测结果均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行业标准LS/T 3242-2014》松籽油中质量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2.
祖述冲 《植物研究》2020,40(2):314-320
介绍了单因素法优化红松籽油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红松籽油包合物固化率为70.95%,包合物含油率为26.88%。且对红松籽油和红松籽油包合物脂肪酸组分、粒径、电位和生物利用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包合物中红松籽油的各组分含量与红松籽油中各组分含量无明显差异,其中皮诺敛酸的含量为14%~16%。红松籽油包合物的平均粒径为177.3±2.6 nm,电位为-33.01±1.4 mV。红松籽油包合物组的血药最大浓度(Cmax)是红松籽油组的1.27倍,t1/2a是红松籽油的1.42倍;AUC值是红松籽油1.56倍;平均滞留时间(MRT)是红松籽油的1.04倍。因此,通过本实验说明红松籽油包合物与水溶液形成乳剂,粒径减小,水溶性增大,增加了包合物在体内的t1/2a和平均滞留时间(MRT),提高了皮诺敛酸在体内的吸收。  相似文献   
63.
本研究考察了秋葵籽油对高强度运动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显示,对昆明小鼠灌胃不同剂量(10 mg/kg,20 mg/kg和50 mg/kg)的秋葵籽油4周后,秋葵籽油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提高了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p<0.05)。秋葵籽油降低了小鼠血清乳酸和尿素氮水平,并升高了血清游离脂肪酸和肝糖原水平(p<0.05)。秋葵籽油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提高了小鼠肝脏组织中SOD、CAT和GSH-Px活性,并抑制了MDA的合成(p<0.05)。秋葵籽油抑制了力竭游泳诱导的小鼠血清CK、AST和ALT水平及肝脏组织NO水平的升高(p<0.05)。此外,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证实了秋葵籽油减轻了力竭游泳诱导的肝脏病理改变。因此,本研究初步结论表明,在高强度运动过程中,秋葵籽油可通过抑制乳酸和尿素氮的积累、增加脂肪动员、降低糖原消耗、减弱氧化应激损伤等多种途径来对肝脏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脱脂对苜蓿膳食纤维提取物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初花期和结荚期苜蓿草粉为原料,研究了脱脂处理对苜蓿草粉及其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提取物膨胀力、持水力和持油力的影响。结果:脱脂可显著提高不同生长时期苜蓿草粉及初花期IDF提取物的持油力(t>t0.05)、初花期草粉持水力(t>t0.01);显著降低初花期草粉(t>t0.01)及其IDF提取物的膨胀力(t>t0.05);对初花期和结荚期苜蓿IDF提取物持水力、结荚期苜蓿草粉及其IDF提取物的膨胀力、结荚期IDF提取物持油力无显著影响(t相似文献   
65.
为探明种植翻压山黧豆绿肥与减施氮肥下的水稻生产潜力,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冬闲+不施肥(NF)、山黧豆绿肥(GM)、冬闲+常规氮肥(100%N,CK)、山黧豆绿肥+80%常规氮肥(GM+80%N)、山黧豆绿肥+70%常规氮肥(GM+70%N)、山黧豆绿肥+60%常规氮肥(GM+60%N)6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翻压山黧豆绿肥并减施氮肥处理均能够显著提升水稻株高、增加水稻分蘖数、提高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其中以GM+70%N施肥处理提升效果最为明显。(2)GM+70%N施肥处理下,不同生育时期水稻株高、有效分蘖数分别较对照常规施肥(100%N)提升了13.32%~ 15.73%和33.98%~59.47%,水稻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了23.19%~144.18%,且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增加速率依次降低。(3)种植翻压山黧豆绿肥并减施氮肥处理下水稻产量均有所提高,其中GM+70%N和GM+80%N处理显著提高,增产分别达13.84%,7.25%,且GM+70%N处理下水稻植株和籽粒养分吸收更为全面。研究发现,种植翻压山黧豆并适量减施氮肥能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和养分的吸收积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说明翻压山黧豆绿肥可替代稻田30%~40%的氮肥施入量,并可在避免水稻旺长的同时实现水稻高产,是四川水稻种植较好的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66.
采用多种培养基对采自贵州省贵阳市3个样地的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子实体内细菌和真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和多样性分析。利用FAPROTAX和FUNGuild数据库分别对其功能类群进行注释,从而探究微生物群对鸡油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鸡油菌子实体内共分离获得细菌49株,分属于2门、4纲、6目、9科、12属和27种,其中,优势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真菌90株,分属于3门、7纲、12目、26科、32属和44种,优势属为蜡蚧菌属Lecanicillium。功能分析结果显示,细菌主要集中于潜在氮代谢、芳香性气味物质代谢,以及难溶性化学物质的溶解等方面;真菌主要集中于分解复杂有机物、辅助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建立共生,以及潜在抑制虫害、病原菌侵染等方面。  相似文献   
67.
目的:调查与分析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假阳性与假阴性的原因。方法:选择2015年6月到2019年8月在本院妇产科临床初步诊断为输卵管不孕症患者125例,所有患者都给予X线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ysterosalp ingography,HSG)与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记录诊断效果、不良反应,判断假阳性与假阴性的发生原因。结果:在125例患者中,HSG诊断输卵管通畅33例,通而不畅72例,阻塞20例;四维超声造影诊断为输卵管通畅33例,通而不畅74例,阻塞18例。将HSG检查作为金标准,四维超声造影检查输卵管阻塞准确率93.6%,Kappa值=0.929(P<0.05),出现假阳性与假阴性共8例。四维超声造影检查期间发生的阴道少量出血、造影剂过敏、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显著低于HSG检查的13.6%(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产次、初潮年龄、孕次与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的假阳性与假阴性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产次、初潮年龄为导致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假阳性与假阴性的主要原因(P<0.05)。结论: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可实时动态观察输卵管通畅情况,应用安全性也比较好,但是也存在假阳性与假阴性情况,合并糖尿病、产次、初潮年龄为导致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假阳性与假阴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8.
微波辅助索氏提取法提取欧李仁油的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欧李仁油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以欧李种仁为材料,粗脂肪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随机试验设计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测定了不同提取剂、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辐射功率、辐射时间对欧李仁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三氯甲烷为提取剂,微波辅助索氏提取法提取欧李仁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辐射功率462 W,辐射时间3 min,提取时间7 h,提取温度80℃,料液比1∶35,欧李仁油提取率为47.37%,比常规索氏提取法提高了18.63%。  相似文献   
69.
选择内蒙古27个样地采集的10种棘豆属植物54个单株,提取样品的基因组DNA,对其叶绿体trnL-F序列进行扩增、测序,所得序列利用ClustalX软件进行对位排列,并用MEGA5.0软件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以探讨棘豆属的种间关系与系统进化.结果显示:(1)10种棘豆属trnL-F的变异位点54个,信息位点46个,种间碱基差异百分率为1.9%,GC含量变化范围在30.69%~31.50%之间.(2)棘豆属与黄芪属各为一支,自展支持率达99%,支持棘豆属植物为单系起源.(3)系统树中小花棘豆的样本自成一支,为相对独立进化;多叶棘豆、砂珍棘豆和黄毛棘豆的样本相互混杂,表明亲缘关系很近,从而支持《内蒙古植物志》将三者归入真棘豆亚属轮叶棘豆组的观点.(4)刺叶柄棘豆的样本不同样地形成2个分支,对其亚属水平上的分类需进一步探讨.(5)缘毛棘豆与阴山棘豆的样本聚成一支,支持将二者归入矮生棘豆组.研究表明,trnL-F序列可为棘豆属下种间系统发育关系研究提供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70.
山黧豆是一种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广泛的豆科作物,具有很高的蛋白质含量和极强的耐旱能力,因而成为一些干旱、贫困和人口众多地区的主要饲料和粮食作物,且被考虑作为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模式作物。随着人类对粮食、蛋白质和新型食物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山黧豆的研究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重视。该文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山黧豆在干旱、盐、重金属及生物胁迫下抗逆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同时简要介绍了山黧豆与干旱相适应的形态特征,并对亟需重点研究的几个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